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渗透策略探究
2018-02-22蔡明全
蔡明全
(重庆市城口县东安镇中心小学 重庆 城口 405900)
我校办学多年,将“人文精神”确定为学校文化的内核,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树立起常外教育“专注于有生命力的教育,让每个生命尽情绽放”的美好愿景。我们期望,常外教育滋养下的学子能成长为“未来世界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师生以“做最好的自己,能有益于他人”為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使学校的教育哲学成为全体师生的方向指引和精神激励。如何将人文精神具体化体现在学校的管理之中,实现学校的人本管理,我们做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一、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内涵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是指以人为出发点、中心和目的,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一系列学校管理活动。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生命质量,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管理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在学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促进师生素质的持续发展,谋求学校发展和师生成长的协调统一,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价值的双赢。具体来说,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规划学校发展的顶层目标。学校有清晰的发展规划顶层设计,这样的顶层设计着眼于师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实现人的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的顶层目标让身处其中的人和而不同,目标为所有人分享,将个体的力量聚合起来,形成总目标。
第二,开展规章严明的制度设计。制度设计是学校在宏观层面上人本管理活动的起点,为之后具体的人本管理活动提供外部条件。制度的执行情况,关系到是否能释放创造力、引导积极性、唤醒主动性,从而形成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现代开放的教师文化。
第三,凝聚办学追求的文化共识。学校文化作为学校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办学环境的综合体现,是凝聚教师思想、形成共同价值取向的基础,对教师的心理、个人行为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引导、规范、激励等作用。人本管理的核心在于利用文化整合功能,培育和塑造常外教师的文化特质,使其受到有利于个人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文化熏陶。
第四,实现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学校实施人本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我校教师个体发展与团队发展的关系是“合作共生”。教研组是教师的专业共同体,研究室是教师的学术共同体,工作室是教师的研究共同体。我们以团队发展带动个体发展,同时个体发展势必推动团队发展,两者相互依存。对学生发展状态的评估,是体现学校人才培养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我校学生依托多样化课程的修习,实现了发展多元、潜能释放。
二、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实践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努力从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出发,聚焦学生的当下需要和未来成长需要,培养活跃而负责的公民。学校致力于在以下方面进行深入探索,积累办学经验,创生学校知识。
第一,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智慧管理。学校的教育管理选择走一条中间道路,既注重规范与制度,也注重人文与弹性,严宽并举,刚柔相济。“人本管理360°校本评估”研发校本手册,包括学生礼仪手册、教师手册、引导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在制度框架内更为规范、严谨;以密切而全方位的交流沟通,促进“发现同事”“发现学生”“鼓励创新”“欣赏卓越”,唤醒人的主动性,倡导“伙伴式”和谐共生。总之,以人为本的智慧管理重在保障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有明确的方向,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具有高效能。
第二,努力架构和实施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学校的课程设计以增进和尊重每个学生的选择性为基本出发点,学校和教师为学生的课程选择提供指导,给予帮助。各类课程紧密围绕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和当下校园生活需要实施,修习方式灵活多样、严密有序。在建设学校课程的过程中,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为基本策略,展开日常教育教学研究,引入外智,组建研究中心(室),推动教学研究逐步深入,提高课程筹划和实施的水平。
第三,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我校的德育工作立足“文化氛围的营造、德育活动的打造、德育队伍的建设、德育空间的架构”四个层面,构建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德育特色。我们从生命的视角对学生的发展予以审视和思考,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健康人格的培育与日常德育工作紧密贴合,通过设计序列化、体系化的学生活动(兼顾兴趣与潜能、尝试与挑战、坚持与超越、榜样与示范、感恩与责任、职业与人生、本土与国际),对学生的生命成长负责。学校提炼并不断完善《常外德育实施方案》《礼仪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文明班级评比条例》《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等制度,建立了一套有利于调动师生积极性并促进德育工作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
第四,培养并形成以卓越和创意为追求的高质量教师队伍。我们以教师团队发展为基本策略,以彰显本校教师文化为基调,通过引进外智、合作分享为每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供专业支持。促进教师成长和教学革新的关键,是基于共事、开放、信任的理念,所以我们努力营造注重合作的团队式教研文化。每周的集体备课、问题研讨等,已经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研究的常态。教师具有开放精神,善于思维碰撞,乐于智慧共享,无论心态还是思想就会具有极强的主动性与包容性,乐于通过同伴互助实现共识、共享、共进。学校成立了三个研究中心和一個研究室,即数学特色课程研发中心、语文校本课程研究中心、青少年外语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和学生发展与教育研究室。我们希望在教育教学上摸索出具有常外特色、团队与个体合作共生的研究路径与模式,一方面是打造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更主要的是能研制出高品质的校本课程,也期待向校外辐射,成为其他学校可借鉴的教科研范式。
第五,推动家校之间的和谐和深度合作。家长和学校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一致的目标,然而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以及发展变化过程的复杂性,需要家长和教师、学校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以坦诚且具有建设性的方式达成教育共识,协同教育行动。学校和家庭之间越来越多的沟通,形成了良好的家校关系和强大的教育合力。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让每个身处其中的师生都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他们热爱这里并以此为豪。曾在常外工作和成长的教师如此说:“这里是雅静之地,亦是活泼之所;这里是学习之地,亦是创造之所;这里是筑基之地,亦是振翅之所。”校友们回望三年学习生涯时亦会感慨:“自由而严格的学习环境,独立且自主的学习生活,多样又活泼的综合学习,同学即伙伴的人际关系,深刻和广泛的学习体验,积极与认真的当下生活。”我们也期待,未来的常外在人本管理之路上,每一位成员可以徜徉在绿色、健康、文明和充满生机的校园里,发现乐学善思、敢于担当、志向远大的学生个性;品读执着敬业、乐于创造、追求卓越的教师精神,体验增能放权、汇聚集体、激活个体的管理智慧,参与魅力自主、综合能力养成而又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修习规范严谨、定位清晰、持续改善的学校课程,享受心灵契合、感情融洽、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