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时代,谋求新发展,努力开创海南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2018-02-22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邢孔政
□ 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邢孔政
《海南省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已经对今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主要是围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和全省教育工作要点,践行“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精神,补短板、攻难点、抓落实。
第一,要注重谋划抓长远。俗话说,“不怕眼前落后,就怕眼光落后”“不怕没有机遇,就怕丧失机遇”,做工作必须要有战略思维,要善于从全局思考,善于统筹谋划。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更需要放眼长远,抓好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对接教育部出台的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等相关文件,把海南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谋篇布局,我省正在研究制定海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做好顶层设计。各市县各单位也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组织领导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统筹,搞好长远规划,以应用驱动建设,避免无规划重复的建设,漫无目的浪费的投入,保障教育信息化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第二,要补齐短板夯基础。目前,我省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基础环境支撑能力已经大大提升,但是区域、城乡、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整体现状与信息化新技术及终端高速发展的需求仍然有很大差距。因此要进一步深化“三通两平台”工程,补齐短板,为全面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夯实基础。一是推广“区域统筹”模式。整体推进区域内中小学校光纤接入工作,实现全省中小学校(含具备条件教学点)光纤网络接入全覆盖,力争校园网建设覆盖率达到95%以上。学校网络资费及设备运维由市县统一支付,让学校把精力集中在应用上。二是完善网络教学环境。力争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达到100%,95%教学点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到位,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为师生配备移动学习终端等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全面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三是构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和《2018年资源开发、应用和服务工作要点》,按照“数据中心上移、服务下沉”的原则,统筹做好省级体系的规划、建设、运维与服务,由省级统一建设数据中心和物理平台,并按需为市县两级提供虚拟平台服务。市县两级原则上不再建设数据中心和物理平台。今年,继续推进建设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并与现有市县自建资源平台对接,初步构建覆盖全省、多级分布、互联互通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进一步扩大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覆盖面和广大师生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广阔平台。四是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推进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二期)、海南省高考综合改革信息化平台等省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进教育CA海南分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制度,完善同城灾备,确保数据安全。严格按照《海南省政务信息整合共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教育政务信息整合共享行动,加快省厅内部各类信息系统的整合和资源共享工作。不断完善教育系统政务信息采集、共享、使用的安全保障机制,编制管理信息化系统集成整合、数据交换管理等标准规范。加强各类教育数据的收集、应用和分析,推动教育教学管理逐步从“经验型”走向“数据型”。
第三,要聚焦应用抓关键。教育信息化2.0的启动实施,标志着教育信息化开始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高阶演进。一是广泛开展竞赛活动。在基础教育领域广泛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教育教学信息化评比、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等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师生信息素养。职业教育要以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为抓手,进一步改进创新信息化教学,促进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到教学过程中。高校要不断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动员和支持广大教师善于慕课、会用慕课,不断创新应用模式,同时要重视信息系统整合,开展大数据分析应用。二是推动“同步课堂”常态化应用。5月29日,省教培院联合省电教馆在海口市龙峰实验小学和三江镇中心小学开展了全省性的同步课堂网络培训活动,并进行了网络直播,美兰区教研室就美兰区区域推广同步课堂的具体做法也做了经验交流。今后要继续总结同步课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及时召开应用交流培训会,互相交流、分享成功经验。各地各校也要充分认识同步课堂的重要意义,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牵好头,组织教研、电教部门协同推进同步课堂的有效应用,在省、市县、学校等层面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同步课堂常态化应用,有效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三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教育信息化属于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去遵循,目前大家都在探索。我们要坚持培育典型,以点带面,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各地各校要积极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和方法,结合“一县三校,一乡一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创建活动,建设一批教育信息化示范校,推动形成各具特色、成效显著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今年计划实施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每年省里拿出一部分资金,经过遴选,对市县的一些典型学校给予支持和指导。对全省中职学校来说,目前拿不出一个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像样的学校,这种状况务必要改变,请职成处牵头,从今年起,连续抓几年,集中力量培育几个典型学校来。同时,继续指导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全国第一批实验校完成验收和海南省工业学校、海南政法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全国第二批实验校完成中期评估。
第四,要瞄准队伍强素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关键在人。当前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教学模式蓬勃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对教育系统管理干部和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领导队伍、中层干部队伍、教师队伍都要在“学”上下功夫,苦练内功、努力打造一批素养深、能力强、水平高的信息化明白人。一是抓好领导队伍建设。领导队伍是关键,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力。只要我们的局长、校长们把心真正放在教育信息化上了,主动思考、主动求变、主动推进,教育信息化风景才会绚烂。2017年,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到海口市27小调研时,校长谈到她是因为参加了教育信息化培训班才改变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进而带领全校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杜占元副部长对此高度肯定,并指出我们要把培训作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重要抓手,特别要培训局长和校长这个特殊群体。2017年,我省在宁波举办了全省市县教育局局长、电教站站长、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7月份我厅也将继续联合省电信在上海举办针对局长、站长和校长的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另外,教育部举办的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和中小学、职业院校校长“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加学习,“充充电”“加加油”。二是抓好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中层干部队伍就是信息术中心主任、电教站站长等人员,是坚实的中坚力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为领导决策出谋策划,又要推进各项任务落地实施。对个人的专业素养以及团队意识要求很高,我们可使用“走出去、引进来”这样的方式来提高信息化中层干部队伍的技能。组织队伍走出去观摩以及学习先进经验,还可以邀请省内外信息技术专家开展讲座。三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8年工作要点》中也明确提出要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和新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切实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我们要落实好教育部相关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任务,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省级、市县级、校级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专题培训,探索利用新媒体新模式开展培训,提升实效。
第五,要兜牢底线保平安。由于基数大、系统多、底子薄,教育行业的网站及信息系统已逐渐成为黑客攻击的重灾区,不断有学校网站和系统被入侵,数据被修改和盗取,网页上被挂上不雅的反共标语等等。十九大期间,黑客利用漏洞入侵了某高校一个网站,并挂上反动标语,由于该校当时应急响应较慢,处理不及时,导致校长及相关责任人被约谈、处分。经查,该网站是高校里某个学院为了搞课题研究建设的一个小网站,课题研究结束后,属于长期无人运维和管理状态,也没有及时清理注销,放任不管,最终发生不良影响。安全工作无小事,失一即归零。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也是如此,我们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把网络安全工作抓实抓牢。一是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各地各校要加强对《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提高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网络安全意识,严防信息泄露,特别要做好中招、高招、学生资助等学生信息的保密工作,防止随意在网络上传播账号、密码、身份信息等信息。特别要加强教育类移动应用程序(App)的管理和应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违法违规移动应用程序防范意识。二是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要定时开展网络安全自查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清理整治“双非”“僵尸”系统,对于长期不运行的网站和系统,该关停的关停,对于漏洞风险较大的该加固的加固,进一步推进信息系统清理整合。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落实等级保护定级备案工作,不断完善网络安全通报机制和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制度。做好重要时期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目前我省纳入教育部信息安全监测范围的网站和系统总量是1249个,通过监测预警,大部分单位都能及时处置收到的安全威胁,初步实现了网络安全早发现、早处置。这里我要强调一点,要充分认识网络安全联络队伍的重要性,明确落实单位网络安全联络员,要求他们始终保持联络畅通,接到安全漏洞、安全威胁通知后,迅速行动,及时反馈整改情况。教育部已经明确将网络安全工作纳入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评价,下半年,省教育厅将继续开展网络安全整治活动和专项检查,督促落实网站统一标识工作和定级备案工作,加强网站信息发布管理,组织专业机构对全省教育系统信息系统(网站)进行专项检测和抽查部分单位网络安全工作落实情况,进一步提升防控风险能力。
2018年的工作目标已明确,关键靠落实。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中,要以硬措施硬作风来落实硬任务。为此,我提几点要求:
一是锤炼队伍,改善作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坚实基础。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升领导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对的形势和肩负的责任,深入推进从严治党,把从严治党的要求融入到工作中去。教育信息化工作往往投入大、项目多,涉及到很多人、财、物,更要注重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坚持建设标准,依法依规推进,严格规范程序,把握好边界。要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活动,改善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推进工作不能光停留在“发发文”“喊口号”层面,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配套到位,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加强检查督促,推动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凝聚合力,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支持。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经常向当地党委和政府汇报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绩,讲出困境,摆明难题,主动上报教育信息化工作议题,推动党委政府出台政策、投入财力,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教育信息化工作。积极争取部门支持。要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争取财政、发改、工信等相关部门支持,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面形成合力,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形成有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保障环境和氛围。广泛吸引社会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是健全体制,强化保障。各地各校要切实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网信工作的要求,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组织对网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网信领导小组,形成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牵头抓、分工配合的网信工作统筹推进机制,明确网信工作的职责分工。目前部分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没有建立教育信息化“一把手”负责制,未明确统筹推进网信工作领导机构,这种工作体制与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的战略地位严重不匹配,必须予以落实。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起教研、电教等部门联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从业务部门单独行动向跨部门协同创新转变,更深层次的推进教育信息化。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我们要勇担新使命,把握新趋势,把“目标”刻在心上、把“执行”视为铁律、把“担当”作为自觉,聚焦聚力,抓紧抓实,教育信息化再出发,为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事业加油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