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介语理论视角下德宏傣族汉话的定位与作用研究

2018-02-22李欣蓓

贵州民族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通性德宏傣族

李欣蓓

(山东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一、德宏傣族汉话概述

语言是交际的基础和媒介,生活在德宏地区的傣族同胞为了更好地与其他民族和当地汉族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以傣族语言为基础,进而发展形成了具有傣族语言特色的德宏傣族汉话。这种具有德宏傣族特色的汉语系统是在傣族汉语方言影响下,以当地傣族汉语为基础,既区别于当地的汉语方言,又不同于傣语的汉语。为进行有效交际而驱使产生的德宏傣族汉话,以基本的汉语表达为基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动态特征的汉语语言系统。其作为目的中介语广泛存在于德宏傣族地区,为各民族进行社会交际而服务。类似于这种中介语的,就称之为“交际中介语”。因为在生活中,交际中介语的存在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只要其达到了交际的目的,它便不会再向目的语方向发展,进而形成相对稳定的交际语言系统,比如德宏傣族汉话就是典型范例。

二、中介语理论视角下德宏傣族汉话的定位与作用

(一)德宏傣族汉话在当地语言使用链中的定位

交际需要语言作为沟通的介质,进而产生语言接触。在此影响下,语言影响开始出现,又对语言兼用和语言转用现象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由此开始形成语言接触的演变链条。在当前,德宏傣族汉话的发展状况,通过具体分析可知,正处于语言兼用阶段。首先,德宏傣族汉话产生于实际交际的需求环境下,其既区别于汉语,又不是昆明话,也不是汉语腾冲话,因此,在实际的交际中,德宏傣族汉话和德宏傣语被共同使用。而不是德宏傣语和汉语方言兼用,也不是德宏傣语和汉语普通话兼用。以目的语汉语为基本立场,根据特点对其进行语言兼用的分类,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中介汉语型、汉语方言型和汉语普通话型。其中,前者指的是产生于傣族人民之间的具有傣语特色的汉话;汉语方言型说的是傣族人民应用其周围的汉语方言作为交际媒介,最后是说傣族使用的汉语普通话。因此,德宏傣族汉话正处于语言兼用阶段,即中介汉语阶段。傣族汉话作为一个交际中介语,在语言接触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中介角色,其两端分别是傣语和汉语方言或者汉语普通话。

德宏傣族汉话处于的语言兼用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其作为傣语和当地汉语沟通的桥梁,在语言交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便将来演变到语言转用阶段,德宏傣族汉话所发挥的交际功能仍无可替代。因此,在语言接触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傣族汉话却始终都处于完整的语言使用链条下。

从语言影响发展到语言兼用的过程中,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问题。但是在语言的发展中,无论对其产生怎样的影响,都不足以使其演变为目的语,无论如何促进,最终只会发展为双语兼用,直到被影响语言停止使用,才会向语言转用的阶段发展。在语言兼用阶段中,语言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时期,其所面对的对象是不同于第一语言的第二语言,这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便是中介汉语。德宏傣族中介汉语便是德宏傣族汉话,在语言兼用阶段中,傣族汉话是必不能少的一个重要角色。如果少了德宏汉话,那么使用傣语的人和使用汉语方言以及汉语普通话的人就不能进行有效交际,由此可见傣语汉话的重要性,也就可知中介汉语的地位。因此,在语言使用链中,中介汉语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衔接。

(二)德宏傣族汉话在当地社会生活和教育中的作用

除了在当地不同人群交际中发挥语言沟通的作用之外,德宏傣族汉话还在当地社会生活和教育中发挥着作用。新时期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此影响下,影视传媒已进入千家万户。在德宏地区,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电视、电话,移动通信网络也已遍布德宏各地。在影视传媒中,节目内容十分丰富,但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以普通话作为载体的,只有部分内容为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由此可知,虽然德宏地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能够听懂普通话,尽管他们不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因此面对汉语节目,这里的人们也津津乐道。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网吧也开始出现在了少数民族聚居区,甚至部分发达的乡镇也开始有了网吧,而使用手机上网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新世纪以来,我国持续加大在教育方面的关注和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同时,随着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人口迁徙和流动的速度进一步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家门,外出打工。对于傣族个体而言,掌握和使用傣族汉话并不能确保在外能够与人有效沟通,因此,语普通话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所掌握和使用的语言由其周围环境所影响和决定,在云南地区,多数人首先掌握的是母语,然后才是当地少数民族汉话,最后掌握的才是汉语普通话。学习少数民族汉话,是因为其在交际中发挥了中介汉语的作用,是对应和理解汉语普通话的关键。在教育教学中,使用少数民族汉话不仅不会影响和干扰汉语普通话的学习,而且还有助于帮助少数民族同胞掌握和理解普通话,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具有积极作用,从而也能够有效提升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效益。通过实地考察,可以知道在当前的少数民族群体中,多数人都能够熟练使用民族汉话,而对于汉语普通话则不能较好适应。少数民族汉话是少数民族同胞连接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的一个中介语,是理解和学习汉语普通话的一个重要桥梁,在汉语普通话教学中,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在推动双语教育教学中,必须首先正视少数民族汉话的地位和作用,肯定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然后再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发挥优势作用。以受过学校教育的傣族个体青年作为样本,通过统计研究,他们首先掌握的是当地傣族汉语,其次才是汉语普通话,而这无关于教师是否使用汉语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在这些青年中,他们有的人傣族汉话已经应用得非常熟练,但是汉语普通话却依然不能随心所欲地应用。可见,德宏傣族汉话,是傣族同胞学习汉语普通话的重要桥梁。

三、德宏傣族汉话作为交际中介语的原因

(一)德宏傣族汉话具有很强的易通性

具体来说,易通性有两个含义,一是掌握和学习的特征有较高的通性;二是使用和流通有着较多的共性。在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凡是能够成为人们交际中介语的,必然符合易通性的特征,也就是中介语必然是方便学习和容易使用的。在明代时期,云南篙明的音韵学家兰茂著有《韵略易通》一书,在书中,他率先提出了“韵略”和“易通”的说法。在这本书中,作者所说的“易通”,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韵略”容易学习,二是“韵略”被广泛使用。也就是说,“韵略”是基础,是前提,是根本。在德宏傣族汉话中,其“韵”略于傣族语言,也略于云南腾冲方言和昆明方言,同时还略于汉语普通话,因此,德宏傣族汉话就具有了较强的“易通性”。

(二)学习德宏傣族汉话要求的期望值较低

与学习傣族汉话的要求不同,学习汉语普通话,除了能够听懂和简单交流外,最根本的一点在于是否标准。因此,汉语普通话的学习,是有一个严格的标准要求的,在期望值方面远高于傣族汉话的要求。在汉语普通话的水平测试中,按照标准,分为三级六等。对此,多数傣族个体都认为期望值实在是太高了,远大于学习傣族汉话的期望值。就如同外语学习对中国人而言,除了听得懂和会简单应用外,还必须说得标准。在当前我国,一个基本事实是多数人还听不懂、不会说普通话,而忽略这个事实,直接进行等级划分,要求使用标准普通话,无疑具有较大难度。傣族汉话与汉语普通话则大有不同,面对傣族汉话,人们的期望是能够会说、能够听懂、能够满足交际所需即可,既没有标准的评判依据,也没有具体的要求,只要能够使交际双方都理解即可。在傣族语言和傣族汉话之间,傣族汉话有着天然的优势,除了傣族汉话被广泛应用在当地生产生活中外,人们使用傣族汉话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因此,在傣族地区,绝大部分人都会使用傣族汉话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这也是造成汉语普通话难以被大规模使用的原因之一,是客观环境所影响和决定了的。

(三)德宏傣族汉话的声韵母系统与汉语普通话更为接近

如同前文所述,傣族汉话所具备的易通性特点,使当地傣族人民很快掌握了傣族汉话,并在实际交际中熟练运用。傣族汉话,其本质是建立在傣族语言体系中的汉语借词的基础之上,由此构成了一个比傣族语音系统更简单的傣族汉话语音系统。在傣语中,共有声母19个,傣族汉话除了zh,ch,sh,全部都照搬运用到了傣族汉话中。在傣族语言中,韵母共有84个,而傣族汉话中则对此进行了精简,只保留20个与之有对象关系的韵母,此外还有韵头为i的韵母6个,韵头为u的韵母8个。相对比而言,傣族汉话中只是缺少了卷舌元音er和四个撮口呼韵母,所以,相对于汉语方言,其更接近于普通话。在傣族语言中,还有舒声调6个,促声调3个,可以说,汉语方言留下了足够的位置。在进行对接的过程中,只需要按照汉语借词对号入座即可。傣族汉话声调,可以说是傣族语言6个声调的缩略。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傣族青少年能够先掌握傣族汉话而不是普通话了。经过长期的发展,傣族汉话已经在傣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各个声调也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拼音相联系。极大地方便了傣族青少年掌握和学习汉语普通话。可以说,傣族青少年只要能够掌握傣族汉话的声调系统模式,便能够掌握汉语普通话,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汉语普通话的难度成本。需要注意的是,傣族汉话中的声韵母系统只是接近汉语普通话,而不是同汉语普通话一致,两者还是存在区别的,同时两者只能在整体上进行对应调换。因此,对于傣族群体而言,傣族汉话和汉语普通话都能够较好地掌握和学习。

(四)德宏傣族汉话适合当地语言的使用环境

在傣族汉话中,由于缺少必要的声调模式,所以将傣语中自身的汉语借词转为傣族汉话中,便可直接运用,不存在声调模式的转换困难,可以说,这也是傣族汉话能够在傣族群体中广泛存在和使用的基础条件之一。就转换过程来说,在同其他少数民族进行交流时,如何选择交际语言,采用哪种,主要基于以下选择:一是使用对方的语言,但是对于外族人而言,学习和掌握对方语言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并非理想选择。汉族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民族,使用汉族语言进行交际,必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二是在同汉族、景颇族进行交际时,运用傣族汉话,使其成为交际中介语,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各族能够听得懂傣族汉话。因此,傣族汉话在当地被广泛使用是不无道理的。可以说,傣族汉话相对于各方语言的难易程度而言,其实简单易学,所以也就成为了各方民族在交流过程中的首选交际语。可以说,以傣族汉话为代表的交际中介语,是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的一个智慧象征。

(五)德宏傣族汉话比汉语普通话更易于当地青少年掌握

就学习难度而言,傣族汉话远小于汉语普通话的学习难度,而且傣族汉话所具备的易通性特征,使学习难度大为下降。在语音体系方面,傣语通过借助汉语借词,使得傣族汉话的学习难度进一步降低,极大地方便了傣族青年在生活中学习和掌握傣族汉话。在当前的德宏傣族地区,相较于傣族汉话的普及水平,汉语普通话还存有较大的差距,汉语普通话只是存在于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中,或者是在城区、城镇中,而广大的农村地区则较少使用汉语普通话。但是傣族汉话被广泛使用,无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即使是在当前九年义务教育大力普及下的现实条件下,仍有大量的学生在生活中使用傣族汉话,而较少使用汉语普通话。就语言本身而言,傣语的声调模式相对于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模式,虽然两者接近,但是两者存在的差异还是较明显的,对应规律也不是十分突出,即使声韵母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声调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对于交际的现实需要而言,人们自然而然地就选择了易通性强的傣族汉语,傣族汉话的普及率远远的超过了汉语普通话。

猜你喜欢

通性德宏傣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德宏 生态摄影“朝圣地”
三元互动下的德宏民族语言舆情探究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共饮一江水葫芦丝独奏
不为浮云遮望眼,更要身在最高层——例说向量中的“一题多解”与“通性通解”
向量问题中的通性通法
通性通法驾驭选考题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