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民族地区思政工作对本土资源的利用

2018-02-22边敏佳

贵州民族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边境观念民众

边敏佳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 721000)

相对于内地特别是发达地区,边疆民族地区思政工作有自己的特殊性,这些地区不仅民族众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也较为滞后,多数民族各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且部分民族跨境而居。在多种因素作用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政工作环境更加复杂,有些问题虽然内地同样存在,但是在边境民族地区就表现得格外突出,因此边境民族地区思政工作相对艰巨且工作难度较大,要使相关工作取得更多成效必须要明确思路,理清工作共识方法。结合以上各种情况,边境民族地区思政工作必须要尽可能地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当地民众的文化心理结构以及思想发展变化规律,尽量开发适用于本地区工作对象的工作手段和路径,在这个过程中,本土资源利用自然成为边境民族地区思政工作的必然选择,必须要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才能使边疆民族地区思政工作的本土化更加顺利。

一、边疆民族地区思政工作本土资源利用的意义

思政工作的本质是通过相应的工作促进民众意识观念的调整与改变,促进民众掌握科学的价值观念和方法,使其在涉及国家、民族等重大问题上做出正确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民众是思政工作的客体对象,思政工作成效如何,从表面上看是工作者工作内容、方法、策略的问题,在根本上则是由当地民众对相关工作的认知、了解和接受来决定,这就意味着对于相关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从民众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民众的心理认知出发,从民众的生活环境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地区思政工作获得更多的成效。而要达成以上目的,关键在于对本土资源的利用,由此可见,民族地区思政工作本土资源利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思政工作贴近实际

从实际出发是思政工作的基本原则,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使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与当地情况一致,使思政工作与当地社会情况形成相同的节奏。边境民族地区民族、宗教、地域、文化等问题复杂,思政工作开展起来本身比较困难,加上思政工作依托的理论观念在本质上是一种外来文化形态,相关工作的开展很容易脱离当地实际,造成思政工作的形式化或表面化,从而使思政工作难以取得真切的实效。因此要使思政工作能够在本地扎根,就必须利用本土资源的本土化特征促进思政工作的本土化发展,使思政工作融入到边境民族地区已经存在的社会运作系统中。

(二)有利于思政工作贴近民众

思政工作是对民众意识观念的调整与促进,而对于民众来说,在其接受思政的相关理论观念时,已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意识观念,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认知模式,思政工作的相关理论观念对于个体已有的思想观念来说,是新的意识观念,要使这种新的理论观念融入到民众思想认知结构中,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民众已有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模式。边境民族地区民众长期受民族文化思想影响,形成了特殊的思维认知模式,同时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大多数民众的文化素质水平较低,这些实际情况使得民众在接受思政工作传递的意识观念时必须要符合民众已有的思维认知模式,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民众对相关理论问题的认知水平。边境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平台等本土资源是当地民众较为熟悉的文化形式或生活资源,通过相关资源的利用,可以使相关工作更加符合当地民众的认知特点和认知习惯,同时也容易拉近思政工作同民众的距离,有利于民众对思政工作相关理论观念的接受。

(三)有利于思政工作贴近生活

思政工作所要传递的理论观念是在历史社会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理论观念,是关于社会生活的规律把握和理性认知,相关理论观念具有普遍性、抽象性等特征,但是和具体的社会实践相比,一个属于理论层面,一个属于实践层面,两者并不在一个层面上。这种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距离使得思政工作很容易脱离现实生活,发展成为自说自话。只有通过思政工作对相关理论观念在生活实践中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理论和实践完全结合起来,思政工作所要传递的意识观念才能为民众所接受。边境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在民族成分、经济基础、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差异,这使该地区的社会实践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因此思政工作在当地的生活化也要基于当地本土资源利用来实现,通过本土资源的利用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为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知识道理。实现思政工作的生活化,才能使当地思政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1]

二、边疆民族地区思政工作本土资源的利用方式

思政工作的进行主要包括工作平台、工作方式方法、工作内容、工作主体等基本要素,因此边境民族地区思政工作可以利用的本土资源也主要是是指本土文化、本地人才、本地平台等,边境民族地区思政工作主要是借助以上各种资源和思政工作的各种要素结合利用。

(一)发掘本土文化内容,阐释思政工作信息

思政工作的目的是把各种先进思想理论观念传递到当地,推进当地民众思想观念的进步,思政工作内容是思政工作的一个基本要素。但是从思政工作信息本身来说,相关理论思想往往都较为抽象复杂,和民众实际生活有较大的距离,是完全不同于民众日常生活的话语体系。因此,思政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尽可能地使相关内容信息为民众所理解。而从边境民族地区来说,这些地区多为多个民族共同居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体系,民族文化是民族民众熟悉的文化语境,思政工作的相关理论内容对于边境民族地区民众而言陌生且难以理解。而且由于多数地区的教育水平制约,大多数民族民众文化水平较低。思政工作内容的复杂化和民众理解认知方面的巨大反差使得边境民族地区民众在认知和接受思政工作的相关信息时往往有较多的困难。虽然思政工作中的科学宗教观和民族观、国家观等内容对于当地民众较为陌生,但是民族民众对于民族文化中的民族斗争、民族历史发展并不陌生,在民族文化的世代相传下,有关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思想已经在民族民众的意识观念中根深蒂固,加上民族民众在社会实践中的实践经验,大多数民众对于民族关系、国家等方面的问题都有较为清醒的认知,民族团结、民族地区和平稳定已经成为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虽然民族文化对于相关问题的表达方式不同或者是在内涵方面有偏差,但是毫无疑问,在民族本土文化中存在着众多和思政工作理论思想一致的内容。[2]因此,在边境民族地区思政工作中,对以上所说情况,就可以借助本土文化。相关内容的传递可以借助民族文化的桥梁来沟通,可以借助相关文化来阐释各种思想道理,以此使思政工作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借助民族民众对民族本土文化的熟悉,可以使当地民众对思政工作的相关内容信息理解更加充分。

(二)借助本土文化形态,灵活思政工作方式

思政工作需要各种方式方法来开展,相关方式方法的选择必须要有利于民众认可和接受,才能促进民众的关注和参与。思政工作方式方法是促成思政工作成效的手段和方法,只要是在合理合法范围内能够促进思政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都值得尝试。边境民族地区情况复杂,社会意识领域中存在着各种噪音,理顺民心更加困难,这就意味着对当地的思政工作开展在方式方法上要更加灵活。而从边境民族地区实际情况来看,长期以来的民族文化环境熏陶,使民众对于当地文化有强烈的认同,而民众对于自身文化形态的认同度越高,对其他文化的认同度就越低,作为异质文化的思政工作自然很难得到当地民众的接受和认可。虽然边境民族地区思政工作开展较为困难,但是相关工作又必须要开展,因此必须要结合当地情况来选择当地民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从边境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舞蹈、说唱、戏剧表演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如壮族的山歌、天琴弹唱等,这些是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在当地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容易受到当地民众的参与和认可。因此,边境民族地区的思政工作不仅要在内容上和当地文化形成连接,同时也要在工作方式上借助民众熟悉的文化形式来开展,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文化艺术形式来开展各种思政工作,把思政工作内容信息用各种文化形式表达出来,用民族化的文化艺术形式来传递思政工作要传递的思想观念,通过当地民众熟悉的文化艺术形式拉近思政工作内容和民众之间的距离,在民众参与各种文化艺术形式时,各种思政理论观念便会自然而然地为当地民众了解和认知。这一点在西藏拉萨地区便有很好的实践,当地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用藏语授课,还选择基层农牧民熟悉的藏族诗词、谚语、名言等来进行道德宣讲,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选择本土合适人才,确立思政工作主体

人才是思政工作的主体,由于思政工作的特殊性,思政工作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人员来承担,对相关人员的选择不仅要要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还需要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特别是对边境民族地区而言,这些地区往往社会环境复杂,民族成分众多,民族文化影响深远,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和文化特点,另外这些地区往往和其他地区交流不同,民众思想较为保守。在民族地区的思政工作相对困难,从事思政工作的人员不仅需要理顺各种民族关系,处理各种民族矛盾,还需要在多样化的民族文化环境中传递思政思想内容,消除或弱化当地民众的负面情绪,并尽可能地使党和国家的政策思想深入民心。要使当地思政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更多成效,就需要相关人员既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也需要对当地风土地貌和人情世故有充分了解。只有这样,思政工作的开展才能在当地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空间内找到合适的打开方式。业务能力可以培养,专业知识可以学习,但是对于边境民族地区的深入了解和熟悉很难在短时间来完成,显然符合以上条件的人员只能在当地人才资源中来选择。因此,在边境民族地区思政工作的本土资源利用中,本土人才利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相关人才的发掘利用,可以以当地本地人口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政治觉悟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要使相关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也可以通过外来人才和本土人才利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外来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本土人才对本土情况的熟悉可以使思政工作形成互补型的工作主体格局。

(四)借力本土信息路径,构建思政传播平台

思政工作的开展是要通过各种路径和平台把国家的相关理论思想扩散至更为广泛的民众群体中,使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民众都能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家治理思想,了解国家的政策动态。而相关理论观念的传播必须要借助各种平台和途径来实现,在边境民族地区思政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便是构建思政信息传播平台。从边境民族地区看,大多数地区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相关信息的传播并不容易,这就意味着民族思政工作的相关内容信息很难在当地广泛传播,自然当地思政工作的影响力便会受到限制。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突破长期以来思政工作通过政府治理体系来传播的思维定势,以民间信息路径的开发来解决。边境民族地区虽然地域偏远,大多数地区交通不便,通讯设施也不够健全,但是在当地民众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边境民族地区民众形成了自己的信息交流渠道和平台,如各种集市、歌会或者节庆习俗,虽然这些渠道和途径从现代视角来看,比较原始或落后,但是其在民族社会中大多有较大的影响力,民族民众大多通过在以上各种公共集会获得各种信息,并进行信息的交流沟通。因此,边境民族地区的思政工作可以借助这些民间平台或路径来构建思政信息传播平台,通过民间平台与官方平台的结合构建思政信息传播框架体系,促进思政信息的广泛深入传播。

三、结语

边境民族地区的思政工作关系着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关系着多民族和谐关系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边境民族地区在地域、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复杂情况,当地思政工作的开展并不容易。要使相关工作能够贴近当地实际情况、贴近多民族民众的文化认知结构和思想状态,同时还贴近当地民众的实际生活,就必须要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形成本土资源利用的机制,通过多样化本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来使思政工作在边疆民族地区能更加顺利开展,取得更多实效。

猜你喜欢

边境观念民众
边境扬威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维生素的新观念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