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8-02-22吴爱宏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读题审题解决问题

吴爱宏

(大同市天镇县玉泉镇中心校 山西 天镇 038200)

在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中要注意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还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取并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及能根据需要筛选和处理信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重视审题能力

读题即认真审题。能够读懂题目是解决应用题的首要条件,学生做应用题时一定要培养他们认真读题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做应用题时只是敷衍的、表面的读题,相当部分的学生并没有理解题目讲什么、问什么。在读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相应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引导学生先粗后细读,冷静、认真地读。在课堂教学中,会先让学生自己读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表述更加清晰地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为了加深读题的印象,在学生读完题目后,以曲线、横直线、圆圈、着重点等符号或文字形式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重点句以及思维分析判断结果,以把握每一数量的真正意义。

二、认真审题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并形成较高的审题能力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相当长的时间来强化训练,几乎贯穿我们数学教学的始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一读题目,建立表象;二读题目,明确问题;三读题目,找出关键,并作记号。学生经过读题理解题中事理与情节,明白题中的问题与条件,弄清其中的直接条件、间接条件,把握各条件之间的关系,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明确问题中所含的量及相关量的关系,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必然联系。一道数学题评价的标准是如何正确求解,将题中的情景转化为自己比较熟悉而又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线段图、示意图、表格的形式来分析,运用联想、推理等方法,发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把这些数量关系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进而找到符合题意的数量关系式。

三、提高分析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进一步强调主动探索,大胆创新,从而形成数学学科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最佳结合,从而探索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的、通过数学模型求解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指导,不断的在各个情境中让学生体会、理解数学的深刻含义,并逐步掌握,灵活运用,形成一种数学素养。目前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主要表现为对问题的情境语言缺乏常识性的了解,不善于利用等量关系去解决问题,即找不准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这方面就属于模式识别研究范围内的问题。变式训练是一良策,学生可以从题目的变更中了解与应用问题密切相关的术语,而且通过背景的变换,达到强化模式的目的。在采用变式训练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引导学生实现模式识别关键性的一个环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决不能就题论题,要教方法、教思想,从而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必要补充。可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教室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创设出一个个丰富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依据这些材料解决问题,求知欲强,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知道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实际问题的理解过程中,要进一步重视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更好的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灵活运用。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五、解后反思,积累解题经验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的重要性。题目解决后要对所解的题目进行检验,对解题方法、过程进行反思。在不断反思中总结和积累。要培养学生平时认真审题和思考的习惯,把学生审题和思考的行为培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有效提高解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总结经验的能力,对同一类题目出现过几次,解题方法怎样?要让学生自己学会积累和总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数学书籍的阅读,增加术语适时的储备量以及注重语言转化能力的培养。指导他们如何审题,分析题意,弄清数量关系,从哪里找到切入点,利用哪些数学思想,怎样去除“枝叶”,留下“主干”等等,指导学生掌握常见的解题策略,以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读题审题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三招”学会审题
解决问题的设计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七分审题三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