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高阶思维能力培育的可能路径

2018-02-22唐新惠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阶草地思维能力

唐新惠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66)

在新课标及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背景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小学语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更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由于对成绩的过分追求,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大多着眼于知识的获得,较少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尤其在当今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无法掌握全部的知识,因此,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并解决响应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阶思维能力的内涵及培育的可能

思维能力是指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国内外都相当重视的研究内容。高阶思维能力的定义国内外尚且没有统一的定论,以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来看,知识、领会、运用这三类被称为“低级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评价这三类被称为“高级思维能力”。有学者提出指向分析、综合、创新能力的即属于高阶思维能力。本研究将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可能途径。具体来讲,高阶思维能力的培育要落实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来。

二、有效地问题情境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正是开发学生思维和智力潜能的好时机。高阶思维能力的培育贯穿于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的教学情境之中。在真实的课堂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有效地问题设计这一场域来整合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拓宽思考的空间,培养小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1.问题情境教学的现实

“问题”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好、准、对的问题教学设计能实现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思维锻炼的多赢,是教师对学生引发、开导的开始,是学生内源性学习的驱动器。但是,审视、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会发现,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问题的含金量过低上,问题大多流于形式,学生思维上的主动参与感较弱。

2.有效的问题情境设计

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问题情境呢?杨庆余认为,所谓有效,主要面向儿童的兴趣、经验和探索。但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取决于学生主动地参与,更依赖于教师立足于对教材的深度解读,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层次性和整合性的深度学习。高质量问题应当具有妙、当、活、合这四个特征。所谓“妙”是问题要关注学生心灵、兴趣、情感、思维的触发,主要涉及导入和新知的问题设计;所谓“当”是问题设计要符合社会和学科的标准;所谓“活”是问题的来源要回归生活实际,并且问题有自由创生的空间,留有让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的空间;所谓“合”是指问题的内容要具有整合性,通过问题串、问题链、问题树整合所学内容,指向知识的深度挖掘。四个特征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个都难以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情境。总而言之,高质量的问题情境设计有助于培育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有助于教学活动高效开展。高质量的问题情境设计是实现培育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途径和工具。

三、高阶思维能力培育的问题教学策略

1.用高阶思维的视角审视小学语文教学

高阶思维的练习和培养是教师有意识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在很多情况下,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是互相转换的[1]。如果教师把本该学生探究的结论由教师直接告诉,这是把“高阶思维”降低成了“低阶思维”,在这样的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因此,教师有意识的作为尤其重要,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高阶思维的能力和习惯,不论是在简单的听说读写活动还是复杂的探究活动中,都要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充分调动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带动学生对课文进行解读是教师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但思考提什么问题的视角是决定学生学到什么内容的关键。是浅显的梳理文意解读课文还是利用课文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获取知识,这与教师是否用高阶思维的视角挖掘课文内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钓鱼的启示》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大多都能很快抓住文章中有关钓鱼的启示的语句“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找到这一句启示对于学生来讲很容易,但我们的教学绝不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找到启示的语句,还要根据课文描述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思考,真正理解到这句话的含义,对其生活实践产生指导意义。这时,我们的教学可以继续,抓住“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中加引号的“鱼”,思考文中的鱼和加引号的“鱼”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的生活中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如果遇到了,你该怎么办?提示学生可以从作者心情、神态、动作变化的词语入手。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关键句的语言敏锐感,还使学生在探索作者启示由来的过程中,代入自己的生活情境,对当下的生活产生思考。而这些都是通过教师转换和深度挖掘课文的视角实现的。

2.精心设计高阶学习的高质量问题

最适合思维的教学,是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2],也就是说,教师教学问题的设计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最有效的手段。这些问题往往是开放性的、挑战性的、生成性的、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的、合作性的。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关于是非、好坏的问题大量存在,有的探究类的教学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参与度极高,实际上学习者不知为何而忙碌,不知道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只学到的知识的表面内容,并不能触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而引发学生高阶思维的课堂,课堂气氛的调动和学生思维的触发,是需要通过教师精彩的问题情境设计来引发的。教师需要在读懂教材,把握教材学科本质的初上,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引起学生高阶思维培育的出发点,回归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用真实的问题情境承载学科本质的教学内容,触发学生的心灵、情感和思维。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金色的草地》一课在教学问题设计时自然离不开对课文题目的探索,教师可以开门见山地提问:“读一读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或者想说的吗?”随着对课文题目的好奇、质疑,学生便会围绕“金色的草地”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草地不是绿色的吗?为什么有金色的草地?是因为太阳正好照在草地上,于是草地便成了金色的吗?如果草地不一定是绿色的,那为什么不是红草地,白草地呢?金色的草地一听就觉得会有什么美好的事情发生,会是什么呢?等。随着一连串对课文题目的思考,学生已经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预设了课文童真、欢乐的基调。接下来,引导学生去文章中找到草地之所是金色的原因,待学生找到因为蒲公英正在开放所以草地变成金色的原因之后,继续提出问题:

主人公是怎样发现草地变成金色的?该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并体会主人公发现问题并主动观察解决问题的的过程;草地的颜色从清晨到中午到傍晚经历了颜色的变化,但为什么主人公却单单强调草地是金色的呢?该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草地变成金色的原因,并能够体会到作者发现草地是金色原因的喜悦,以及金色的草地带给主人公的欢乐时光;是因为金色的草地很独特吗?请展开辩论,讲出你的观点,该问题,进一步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能够各抒己见,体会到金色的草地带给主人公的欢乐,发现并观察到了金色的草地主人公不仅使主人公快乐,也让主人公收获了成长,学会观察,学会享受大自然。通过这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好奇心中就能愉快的课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会到主人公的欢乐与成长,对大自然产生好奇和亲近之感。

3.充分利用支架式问题设计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培育

支架式策略最早是由建筑工地引入教育中来,这种策略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支架式是一类临时性的结构,用来帮助学习者超越他们现有的水平,更顺利的达到更高水平的目标。支架式策略可以是资源的提供,让学生根据学习资源,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提升认知。也可以是对学生知识转化过程中元认知知识的提醒,帮助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技巧策略中提升思维能力,获取新的知识。也可以是指示的想到,帮助学生指引解决问题的方向,使学生明确思维层次逐步提升的方向。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一篇说明文,该篇文章旨在在介绍地球有关的知识的基础上,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考虑到这篇文章虽然视野上升到了地球的广度,但却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相关。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以及对地球有关知识的了解入手,从身边的“地球”扩展到整个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使学生能够从高层次思维思考对地球的爱护。这就需要教师分解任务,搭建支架。因此,可以设计如下这些小任务,小组合作探讨学习。(1)作者发出了地球可爱又易碎的感叹,你也有同感吗?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讲一讲你的想法,地球可爱在哪?又为什么易碎?(2)作者在文章中又是如何说明地球的可爱与易碎的,分别在文章中的哪些段落?用了什么语句?这些语句为什么可以体现地球的可爱与易碎?用了什么说明的方法和写作手法?(3)面对地球的可爱和易碎,我们应该怎么做?文章中的人做了什么?这样对吗?讨论一下,给出自己的观点。第一个任务的目的是紧扣文章主题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共鸣,为学习文章做好知识和情感思维上的准备;第二个任务,是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段落与语句,寻找与作者对地球想法的共鸣,在共鸣的基础上,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语言魅力,自主进入知识的探索、归纳学习。第三个任务将学生的思维从课文中抽离出来,指向对生存的思考、对地球的思考、对环境的思考、对人的思考,促进了学生真正体会地球的可爱与易碎,重视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这一切的思维过程都是依据教师的支架式问题设计达到的,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提升和思维的锻炼。

四、结论

高阶思维的培养和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是贯穿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的,离不开具体学科的结合。其中高质量的问题情境设计和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是高阶思维教学的关键。教师要不断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视角是低阶还是高阶思维层次?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自己的教学问题情境设计是否是妙、当、活、合的高质量问题设计?这样的思考可以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让我们的教育教学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赵福楼.核心素养:现代语文重建的起点与归宿[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6(10):27

[3]布鲁姆,等.教育目标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4]钟志贤.如何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J].远程教育杂志,2005(4).

[5]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02).

[6]沈之菲.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的高阶思维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1(09)

[7](美)R.J.斯腾伯格 著.赵海燕译.思维教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7.

[8]王帅.国外高阶思维及其教学方式[J].上海教育科研,2011(09).

[9]邵建军,等.课堂有效提问的循环改进研究——以《百分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7(02).

[10]王凤娥.基于问题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策略研究[J].中国培训,2015(20).

[11]蒋伟英.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J]课程教学研究,2014(04).

[12]简婕.支持高阶思维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及其实证研究——基于小学五年级写作教学[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13]辛巧莉.支架式教学理论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研究——以锦州市S小学为例[D].锦州:渤海大学,2014.

[14]周世荣.小学语文教学创伤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01).

注 释

[1]沈之菲.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的高阶思维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1(09)[2](美)R.J.斯腾伯格 著.赵海燕译.思维教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7.

猜你喜欢

高阶草地思维能力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培养思维能力
草地上的事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培养思维能力
Laughing song
草地
基于高阶奇异值分解的LPV鲁棒控制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