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背景下选课走班中学生的“选、学、管”

2018-02-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选择权套餐教学管理

米 清

(温州市瓯海第一高级中学 浙江 温州 325000)

本人所在学校是一所省二级重点高中,为了应对新高考,学校在教学的安排和管理组织形式上与往年有很大不同。在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后,就根据学生的选择把教学班分成了学考班和选考班,并实施走班教学。10月底第一次学考选考后又根据学生的选科情况重新分班,把选择相同3门学科(同种“套餐”)的学生分到一个班级。结果有的“套餐”如“政史技”选的人很多,超出了一个行政班的常规人数,而有的套餐如“理化技”等只有个别人选,不可能形成班级。学校只好对学生进行多次的选课引导,最后,终于形成了7个固定“套餐”的行政班及一个“混合班”(即由选择不同“套餐”的学生所组成的班),“混合班”的学生就必须走班上课。

不可否认,选课走班教学既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颠覆式”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提高”的教育理念,同时“走班”这种没有固定教学班、流动性的学习模式除了能够扩大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外,还促使学生课程选择权从可能向现实的转变。

然而本人认为,在这种应对新高考的走班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教育选择权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落实。

一、学校的硬件及师资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权

据了解,我校学生在第一轮选课时选出了20多种“套餐”,然而学校受师资力量和班级数量的影响,不可能形成20几个班级,最后确定只能形成7个固定“套餐”的行政班及一个“混合班”。

为了能够形成这些班级,学校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选课。告诉学生学校的办学条件限制了班级数量,只能形成这么多班级;告诉学生哪些“套餐”选的人数比较多,能够形成固定的班级;告诉学生如果有些学科自己并没有特别的偏向性,则最好能更改一门科目从而能形成固定的行政班;告诉学生如果实在不愿意更改选课意向则会进入“混合班”走班上课。

有部分学生考虑了很久也无法选定“套餐”和班级,好不容易选定了一个“套餐”,上了一段时间的课之后觉得某一门课自己学不起来,又改变了选课意向,从一个班级换到另一个班级。虽然最后也是尊重学生的选择意向形成了8个班级,但是不得不让人遗憾真正能完全按自己的初衷顺利选课选班的学生还不到一半,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由于学校无法提供其选择的“套餐”而改变了自己的选课意向。

二、担心走班教学管理难度大,打击了学生的选择积极性

我校最后形成的“混合班”学生人数达到51人,比其他行政班都多。当部分学生走到别的行政班上课时,另外部分学生就上自习,这的确对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有很多学生、在多个时间段游离于班主任的视线之外,班主任就很难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易掌控学生。有部分学生班集体的概念越发模糊,纪律意识不强,也就容易出现学生上课迟到,甚至逃课、旷课等不良现象。

而由于其他行政班的管理需要,通常走班的学生座位都安排在最后面,这对走班的学生来说,心理上无法产生归属感,对课堂的兴趣和参与度往往不高。

三、学生自身的选择能力有限,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选择权

由于高中学习科目很多,有些科目一周就只有两节课,学了一个多学期,所学的内容也很有限。我校的学生学习能力也不强,对有的科目感到还没有入门,还没有掌握学习方法,这时就要进行选课,感到很困难。另外据了解,除了自己的兴趣和成绩之外,还有学校的行政引导、其他学校选科的情况、教师的安排、家长的干涉等等许多因素都影响着学生的选择权。如此复杂的情况使得学生在选课时更加的困扰。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本人阅读了一些文章,结合一些专家的看法及某些学校比较成功的经验,对在选课走班的背景下如何扩大高中学生的教育选择权,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完善办学条件,扩大学生的选择余地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郭华提出:“选课走班”的先决条件是“选”,有得“选”才能“走”。面对至少几百人的选课,学校不可能只用几门课程来应对如此众多的学生需求,因而必须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如此,则必须把开发和建设多样的课程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

因而本人认为,本校不应该被现有的硬件和师资所限制,就不给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需要打破传统的办学观念,尽一切可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例如实施小班教学,如果教师配备不够,可以通过学校间的教师交流来解决等等。这中间虽然存在许多问题,但不是不可以解决的。

二、提高管理水平,消除学生的选择顾虑

在选课走班前做好精细准备:1、正确选择走班模式(该校的走班模式与我校很像,被称为“切块走班”);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包括教师远程研修,对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后勤教务人员分批培训,校长、教导处主任、年级部主任参加各种研讨会、座谈会等);3强化后勤服务意识。

在选课走班过程中加强管理:规范班级管理制度;健全选课走班组织机构(包括师生互动平台、学生自管组织、教室接力管理等);精心设计选课走班的组织实施流程;确定选修课程和选修模块,编制选课走班课程表;确定教室、辅导员和学生座次表;规范课堂管理,创新教学模式等。

在选课走班后,完善选课走班的评价机制,针对模块考试、学分认定、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班级评价等复杂问题,加强选课走班教学管理评价的科学性。

只要我们让学生相信,即便走班上课,也绝不会出现他们所担忧的管理疏松、纪律松散、学习环境不好等问题,学生就能够放心大胆地选课走班了。

[1]鹿星南.走班制:内涵、问题与改进[J].教育导刊.2015(11):31—34

[2]赵小雅.“选课走班”:种种现实如何应对[N].中国教育报.2014年6月4日(第006版)

[3]娄立志,王凤军.试析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管理—以山东省莱芜市十七中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3(2):51—55

猜你喜欢

选择权套餐教学管理
《加什么不要钱》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儿童套餐
婚姻是一份套餐
绘潭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