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8-02-22高兰兰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教版文本阅读教学

高兰兰

(河南安阳市滑县道口镇第一实验小学 河南 滑县 456400)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向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道门槛。由于大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对孩子的阅读督促。另外,学生生活中身边的书数量少,造成学生阅读面窄。而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所说的那样:“期望学生学习,但不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有的教师虽然有学法指导,但流于形式。其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渗透、提炼、内化、外显”,可以充分发挥学法指导的作用,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怎样教》中讲到:“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培养探索精神的直接动力。”而在学生这块阅读的沙漠中崛起阅读的种子并不容易。如何激励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我在进行阅读课时,利用设置疑问和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以更加积极和专注的心态投入阅读训练中。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的教学为例。首先给学生们展示蟋蟀的教具,然后提出疑问;“有谁知道这种昆虫叫什么名字?”学生们会立刻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等学生做出正确回答后,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昆虫生活在什么地方呢?它住的地方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促使学生带着好奇,更加专注和用心地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来验证自己的答案。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的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好习惯。

三、注重学生阅读基础的积累

古人云: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家都知道,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就谈深层次的阅读是一句空话。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也要关注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

四、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所以,最初的阅读能力只能是朗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求学生能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一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有的同学读出惊奇的语气,有的同学读出得意的语气……这时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五、通过阅读升华学生的情感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情感,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阅读就应该让学生获得读的成功体验,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文中的景物美、思想美、情感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在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桂林山水》时,尽可能多让学生抓住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与众不同的特点,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边读边想象文中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面,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使学生获得美的情感,情感得到了升华。

六、重视学生阅读语言的探究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容忽视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语言探究要也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之上,而是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比如学生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改变以往逐句逐段分析的教法,让学生感受邱少云所感受的剧痛和壮烈的场面,引导学生质疑,层层理解。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了“纹丝不动”这一词在文中的重要地位,还帮助学生深刻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和邱少云的力量源泉,更感受到了英雄“英勇壮烈、严守纪律、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这样长期坚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地提高。

七、巧用评价激励学生的兴趣

教师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这座“桥”是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任务是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时,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妙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出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阅读学习成功的满足,提高阅读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中。

八、结合阅读与写作之间联系

阅读和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阅读文章首先是为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其次是在阅读中习得写作经验。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这一点,语文教材中做了很多安排,但我认为还不够,教师还需要有更多创新设计,在遇到典型的文本例子时多做训练,把训练落到实处。写作方式可灵活多样,可当堂展示也可课外训练。并且评价时做到自评、互评、点评相结合。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可探讨的问题很多,在语文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启动的当前,各种新理论、新思想、新信息正如春潮般是汹涌而来,令人无所适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尤其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既要敢于“变”,不断更新陈旧的教育理念;也要敢于“不变”,以学生为本,寻找适合他们的文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逐步提高阅读水平。

猜你喜欢

人教版文本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