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因素,提高中小学生语文素质

2018-02-22赵光俊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课文因素

赵光俊

(大方县马场镇教育管理中心 贵州 大方 551006)

情感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一项素质教育内容,进行情感教育也可促进学生端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各项综合素质的提升[1]。语文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情感因素,是指教师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将情感教育应用于在语文教学,从而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最终提升学生语文素质。那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应该如何有效激发学生情感因素,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呢?

1 审时度势,创造激发学生情感因素的条件

心理学认为人的性格本来是积极向上的,进行心理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健康的情感因素,从而促进人的健康成长。语文课堂中渗透良好的情感教育,首先必须创造激发学生情感因素的条件[2]。

1.1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指必须建立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是指和谐师生间的情感联系,教师必须以“爱”为核心,将师生关系的“你”、“我”变成“我们”,从而使语文教学中师生间能心灵沟通。合作师生关系必须建立在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起到“你不爱学习,我以情感因素来激发你的学习动力”。

1.2 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是必须明确教学课堂的主体,即教师必须将学生看着具有良好情感的生命体,教学的目的在于抓住学生蕴藏着的良好情感并进一步激发,从而驱动学生培养良好情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其次必须具有发展性的教学观,即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激发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情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1.3 具有合适的教学方法。中小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因素,教师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即以仔细观察、性格分析、谈话沟通等形式,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其次必须合理教学设计,即必须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2 挖掘教材,找到激发学生情感因素的基点

中小学语文中,有许多具有情感因素的课文,如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情感、社会义务情感、集体荣誉情感、同学同伴间友谊感等,教师应充分主义教材挖潜,从而找到激发学生情感因素的基点,其应用方法主义包括三种方式。

2.1 直接引用。中小学语文中大量具有利于学生良好情感培养的精美课文,可以直接利于这些课文激发学生情感因素,从而达到以文育心,以心促学的目的。如《沁园春·雪》教学不仅可让学生感受到诗篇的磅礴气势,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爸爸的花儿落了》可随着作者对往事的回忆,激发学生的感恩父母之情。

2.2 教材挖潜。在中小学语文课文中,部分课文中情感素材信息比较隐蔽,可能是课文中某段或某句可以作为情感教育的凭借点。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细节部分,在教材中深挖作者传情述志的情感教育内容。例如在教学如在教学《信客》一文时,可以在教学设计中抓住以下几个问题来让学生讨论:(1)信客生活苦吗,表现在哪里?(2)年轻与年老信客怎样评价自己工作的?(3)虽然信客是已经消失的职业,但年老信客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的,你觉得他有哪些优良品质呢。这样的教材情感内容挖潜,可以让学生得到更深刻的课文情感教育。

3 优化课堂,抓住激发学生情感因素的时机

语文教学课堂并不是简单的单向知识传递,而应该是师生间情感交流,对学生进行人格感染的课堂,可见优化课堂,抓住激发学生情感因素的时机,利用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3.1 注重导课环节激励。有效导课环节是等于课堂教学已经成功一半。课堂教学的导课环节中,教师应善于激励,将学生状态尽快调整到最佳状态,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体会到课文情感教育主题。在教学《纪念白求恩》一文时,可以采用具体的白求恩形象来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让学生们激情朗诵《白求恩纪念歌》;同时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的片段来导入。这种两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在课堂开始之初就接受情感教育。

3.2 强化课中环节感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消除学生紧张心理。对学生每一次课堂发言均仔细倾听,并适当给予鼓励性评价,而对于课堂发言不正确学生也要给予亲切微笑,然学生始终保持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情感上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

3.3 巧抓课文细节拓展。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情感教学素材,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利用课文细节部分拓展出情感教学。英雄描写类课文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课文朗读中感受环境,体会英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词句,让学生在课文品味中产生钦佩之情。同时教学也可以对课文事例进行恰当评价,如在教学《邓稼先》课文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邓稼先这位杰出人物适当评价,让学生明白此篇课文不是一般记叙文,也不是人物评传,而是以我国深厚民族文化背景为为基调,采用质朴语言描写一位伟大科学工作者的文章,正是由于中华文化,才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杰出人物,中华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习心理健康,并不是让教师脱离语文教学实际去进行情感教育,而是立足语文学科规律,寻找到情感教育与语文教育的结合点,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注重情感教学条件创造、挖掘教材情感素材、优化课堂情感教育,才能激发学生情感因素,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1]李姝丽,樊彩霞.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情感[J].科技信息,2016,8(26):66-67.

[2]冯萍.关于技校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思考[J].学园(教育科研),2017,9(10):40-41.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课文因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背课文的小偷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解石三大因素
背课文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