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创意点 画出同心圆
——《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三构

2018-02-22高静秋,徐虹,孟丽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男子汉小标题小男孩

同课异构一

高静秋

【教学目标】

1.聚焦“我的眼泪”,学习多种批注方式,体会“我们家的男子汉”的形象。

2.运用多种批注方式,学习课文其他两个部分,进一步丰富主人公的形象。

【教学流程】

一、梳理标题,锁定“眼泪”

1.自读课题,发现信息。

2.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这篇课文,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小标题了解这位男子汉。

3.引导学生浓缩标题,成为三个词语。(独立、眼泪、沉着)

4.随机交流:哪个词很有男子汉的味道?很少有同学选“眼泪”这个词,请大家交流想法。

二、聚焦语段,学习批注

1.提出质疑:作者是怎么从一个孩子的眼泪当中感受到男子汉的味道的?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我的眼泪”,把描写孩子哭的语句画下来,圈一圈给你感触特别深的字词,把所思所想写在书本的空白处。

2.交流批注。读一读画出来的句子,结合所圈画的词语说一说感受。

(1)体会所圈画语句中男子汉的坚强。

(2)总结批注方式:圈画文中的语句,把读后的感受批注在旁边,这种常用的批注方式叫感受式批注。(板书:感受式批注)

3.引导学生欣赏语句中写得特别好的语言。

(1)比较课文中“滚落”一词和“掉落”一词的区别,进一步体会孩子竭力忍住眼泪时表现出的男子汉的坚强。

(2)师示范作批注:圈画出“滚落”一词,空白处写“比‘掉落’好”。

(3)总结:对文中的语言进行欣赏式的批注是赏析式批注。(板书:赏析式批注)

4.孩子捂住脸哭,是因为读到“我”写给他的信里那句熟悉的话“你真臭啊”。孩子可能想起了“我”曾经为他做过的哪些事,说过的哪些话?让学生把联想到的写在书本空白处。

(1)学生交流联想到的画面或语言。师相机引导体会孩子的成长。

(2)总结:在阅读的时候,把联想到的写在旁边,这样的批注就是联想式批注。(板书:联想式批注)

三、归类比较,丰富批注

1.浏览全文。关于哭的事情,除了第二部分“我的眼泪”中写到,文中还有哪里写到了?(第三部分“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2.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把想到的问题批注在第三部分的旁边。

3.梳理学生的问题,提出较为一致的问题:上幼儿园哭的这件事放在第三部分写合理吗?四人小组讨论。

4.交流小组意见。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部分的“哭”比较伤心,第三部分的“哭”并无伤感。再者,第三部分写的两件事反映的男子汉特点是“沉着”,同一类型的事适合放在一起写。

5.总结:把读书时产生的问题批注在旁边,这样的批注叫质疑式批注。(板书:质疑式批注)

四、微课梳理,运用批注

1.利用微课再次梳理“感受式、赏析式、联想式、质疑式”四种批注方式及特点。

2.默读课文其他两个部分,请学生运用四种批注方式标注所读所思。

3.随机交流,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孩子身上的男子汉特点。

同课异构二

徐虹

【教学目标】

1.在“学小标题”“拟小标题”“换小标题”“拓小标题”的实践活动中,体会“我们家的男子汉”的形象。

2.了解概括小标题的几种常用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流程】

一、学小标题

1.观察比较:这篇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自带小标题)

2.自读课文:了解小标题和课题、小标题和每个部分、标题与标题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梳理各种关系,了解课文的谋篇布局。)

3.归纳提炼:给文中这样的小标题取个名字。(板书:主题式小标题)

二、拟小标题

1.梳理事情:再读课文。为了体现小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作者分别写了哪些事情?(学生边梳理边进行简单的批注)

2.随机交流: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交流,相机板贴6件事:买山楂片、挨打不哭、换橘子水、上托儿所、爬窗进车、见信流泪。

3.进行归类:这么多的事例,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的呢?(让学生上讲台摆一摆板贴,给事情归归类。通过移动板贴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事例和主题式标题的关联。)

4.了解作用:作者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呢?

小结:作者将表现同一性格特点、同一主题的事例归类放在一起,分类组织材料,不但思路清晰,而且更好地凸显了主题。

5.归纳提炼:请同学们为这样的小标题取个名字。(板书:事件式小标题)

三、换小标题

1.替换标题: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我们知道重在描写人物的什么?(语言、动作、神态等)下面让我们到文中去找一找直接描写人物这些方面的短语或词句,试着用它们来替换刚才的事件式小标题。

2.交流答案。(答案可以多元,言之有理即可。)

(如:买山楂片可以用“不要,不要,我自己说”,或者“勇敢地开口”,或者“潦草地吃山楂片”,或者“神情有些沮丧”替换。因为这些语句分别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角度体现出小男子汉要求独立的勇气、决心和强烈的愿望。)

3.归纳提炼:这样的小标题我们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呢?(板书:描写式小标题)

四、拓小标题

1.动笔练习:拓展王安忆《我们家的男子汉》原文中的其他三则小故事,请学生动笔练一练,用刚才学到的几种概括小标题的方法给另外三个故事拟小标题,用哪种形式可以自定。

2.交流点评。

3.了解作用:本节课学到的各类小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结课:概括小标题的方法还有很多(板书:省略号),不同文体的文章概括小标题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正确地提炼小标题,并尝试将“小标题”这种写作方式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让文章的结构更有新意。

同课异构三

孟丽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感受“男子汉”独立、勇敢、坚强的特点。

2.通过辩论活动,品读事例,关注文章运用到的刻画人物的方法,进一步感受男孩的天真可爱、个性鲜明。

2.选取事例,运用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迁移练笔。

【教学流程】

一、起:读——印证一个“真实”的男子汉

1.以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说说你印象中的男子汉形象。

2.揭题:《我们家的男子汉》。

读题,说发现。(从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人物具有男子汉的特点。)

3.初读感知,思考:课文围绕“男子汉”写了哪些内容?

(生交流,出示小标题。)

小结:这样醒目的短语叫小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默读,思考:文中的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你的思考批注在相应的段落旁边。

(学生交流:独立、倔强、沉着、勇敢……)

5.梳理事例。

过渡:你们讲到的独立、勇敢、沉着,就是这个小男孩身上具有的男子汉特点。作者选取了生活中的哪些事例来体现这些特点?

(1)聚焦第一部分:他对独立的要求。

默读第一部分,你发现小男孩独立的特点体现在生活中哪些小事里?(学生交流:买山楂片、买橘子水。)

(2)自学其他两个部分,概括体现小男孩特点的事例,写在之前批注的旁边。

预设:勇敢(挨打、忍着不哭)、倔强(看到信躲着哭)、沉着(上托儿所、乘火车爬窗)。

(3)小结:原来,作者就是抓住生活中的这些小事来体现小男子汉的这些特点的。这一件件小事,印证了这小家伙确实是一个真实的小男子汉,他独立、倔强、勇敢、沉着。

二、展:辩——发现一个“特殊”的小男子汉

过渡: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子汉吗?我们先看看词典上对“男子汉”的解释。(出示“男子汉”的定义)

1.辩论:小男孩算不算男子汉。

(1)出示辩论要求:亮出个人观点;从文中寻找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

(2)5分钟自学准备。

(3)开展辩论。

过程中点拨人物刻画的方法。正方主要理由:

◆小男孩的语言:“不要,不要,我自己说。”

(出示:“不要了吧,不要了吧,我可以自己说的。”通过句子的比较感受小男子汉说话干脆利索。)

◆小男孩的神态与动作:“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我有点儿后悔起来。”“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为了能尽快地拿着空瓶再去买,他便飞快而努力地喝橘子水。”

通过朗读比较发现买东西成功与失败时的不同表现,进一步感受男孩渴望独立的特点。

◆小男孩的动作:“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窗口边的旅客不约而同地伸手去抱他。他推开那些妨碍他的手,抓住一双最得力的,跳进了车厢,淹没在济济的人群里了。”

圈画动词,结合朗读,体会他的沉着。

反方主要理由:

◆小男孩的语言:“同志,买,买,买……”(胆小)

◆小男孩的神态与动作:“每当眼泪涌上来的时候……两颗很大的泪珠便在他光滑饱满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据姐夫来信说,他看了这句话,先是大笑,然后跑进洗手间,拿起一块毛巾捂住了脸。”(爱流泪)

……

2.小结:同学们各执一词,辩得有理有据。王安忆笔下的小男孩从年龄和体魄上的确算不上是男子汉,他还是个小男孩,活泼可爱,胆小爱哭,可是,他在渐渐长大,也渐渐具备了男子汉的特点。作者就是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特殊”的小男子汉。

三、延:写——塑造一个“理想”的小男子汉

1.呈现部分原文:

他对女性的态度:“他不喜欢女孩子……实在无人可玩的时候,女性,他也接纳了。和女孩子在一起,他的胸怀忽然地宽大起来。”

2.迁移写法:这个小男子汉和女孩子在一起,胸怀宽大起来可能会有怎样的表现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取一两个生活中的事例,塑造一个你心目中理想的男子汉形象,用上之前学到的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的方法。

3.交流评价。

【点评】

盛新凤(特级教师)

一、整体关照,巧妙寻点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选学课文,教师教学时应少扶多放。如何寻点展开教学,三位教师各有妙招。高静秋老师通过聚焦“我的眼泪”这个小标题,触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以此为点,教学全文。徐虹老师发现了文本独特的“秘妙”——小标题式的写作方法,围绕小标题展开教学。孟丽老师关注文中的特色语言,品味语言并迁移写法,从而一课一得。三位老师选择的教学点虽然不同,但都指向了文体的特点和文本的特色。

二、活动设计,言意兼得

一堂好课,要有一条贯通课堂始末的主线。本课教学,高静秋老师设计了“学习批注”“丰富批注”“运用批注”三个板块的实践活动。徐虹老师的课堂包括“学小标题”“拟小标题”“换小标题”“拓小标题”四大板块的实践活动。孟丽老师则在“品评语言”“学用语言”的活动中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个来回。在三位老师的课堂上,学生都是在言语实践活动中理解内容、学习概括、训练思维、学会方法,所有的实践活动都在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

三、人物探究,表里融合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文章的教学要在学生头脑中“塑像”,塑有形的外在形象之像和无形的内在精神之像。三位老师无论是在引导学生学写批注或学写小标题,还是品味语文的过程中,都无声地带着学生“塑像”。在三位老师的课堂中,学生既体会到主人公身上的孩子特点,又感悟到他同时具备男子汉的精神特点。人物形象在阅读中“表里融合”。

猜你喜欢

男子汉小标题小男孩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聪明”的小男孩
被打败的“男子汉”
小男孩
精心打造心灵的小窗
做个自强自立的小男子汉
男子汉观察笔记
萌萌哒的小男孩
中学生如何自主写好作文的小标题
如何写好小标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