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视新闻采访的情感素材抓取

2018-02-22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4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对象情感

臧 谦

电视新闻采访通常是记者在新闻现场通过与采访对象沟通、自身观察思考来获取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记者对于现场环境、事态发展、人的内心情感表达都可以通过声音和画面作充分记录,在抓取情感素材方面有着很大优势。

电视新闻采访不是呆板、被动的声画记录,而是需要记者充分利用手中的摄像设备,有效抓取能够反映客观事实、承载情感共识、具备新闻价值的声画信息。提高电视新闻采访的质量,记者不能仅仅局限于客观事实的理性呈现,而应多一点感性考量,并在遵循新闻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让新闻事实多一些情感触点,以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1 电视新闻采访要有情感敏感

准确地说,情感敏感应是新闻敏感的一个部分。众所周知,新闻敏感是记者提炼报道角度、挖掘新闻价值的前提。采访中,记者需要各类信息来触动自己的敏感点,如果情感信息能够满足期望那肯定会是宝贵素材。

2017年11月,央视《新闻联播》记者在采访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全国道德模范代表时捕捉了一段温情画面。当时,摄像记者紧随总书记步伐,及时抓拍了总书记邀请两位年事已高道德模范代表上前合影的画面。整个事件持续时间短,突发性强,但信息含量大,情感充沛,记者凭借着高度的职业敏感,有意识抓拍了细节镜头,并制作播出了《温暖的力量 感人的瞬间》新闻特写,引发了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和情感共鸣。

从这一案例我们可以获知,情感应是记者思考的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维度。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一些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报道中,电视新闻记者应有敏锐的情感触觉,对大背景下人的真实状态、真情举动、真情实感要有意识地聚焦镜头,以更好满足受众的情感渴求。当然,情感敏感不能异化为情感泛滥,采访中,记者既要关注情感,也要合理控制好情感,尤其不能主观评判、情绪宣泄、刻意煽情,以免用情不当引起采访对象的反感。

2 电视新闻采访要善于情感沟通

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里说:“采访的过程,就是社会交往的过程。”人际交往需要以情感为纽带,电视新闻采访更是如此。电视新闻以声音和画面为支撑,记者采访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与采访对象的配合程度有紧密联系。实际上,电视新闻采访会有不同的遭遇:有的采访对象能言会道,面对镜头不怯场;有的采访对象闲聊时情感丰富、很会表达,但面对镜头就很紧张,语无伦次;更有些采访对象不善于表达,面对镜头更是很抵触。电视新闻采访,需要记者掌握一定的情感沟通技巧,以应对不同的采访境遇。

采访前,记者要做足准备,对采访对象的性格、爱好、文化背景等有一定了解,以增强话题共识、情感共识。采访中,记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对于愿意表达、善于表达的采访对象要认真倾听,合理引导;对于不习惯面对镜头的采访对象,要选择从轻松的话题切入,通过渐进式提问,逐步让对方进入舒适的采访状态,进而打开心扉。同时,摄像记者遇到不善言谈的采访对象时应适当将机位退后一点,并长时间保持开机录像状态,以确保能获得最佳的同期声素材。此外,记者对采访对象也应有所选择,在有限的采访时间里,对极不配合的应主动放弃,对代表性强、与主题关联紧密的要积极争取。

3 电视新闻采访要有情感编辑意识

采访固然是新闻的根本,但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电视新闻编辑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当今,无人机航拍、AR、VR和三维动画等技术打破了固有的电视编辑思维,画面可视性更强,情感表达也更丰富。作为新时代的电视新闻记者,我们在采访中应主动适应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并以后期情感编辑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抓取有效素材。

新技术给电视编辑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如今,记者编辑意识的提升,首先要对新技术有充足了解,要熟悉新设备操作方法并对呈现出来的效果有一定预知;其次要紧随技术发展,不断创新自己的采访思维,大胆借助虚实结合、时空交融等技术表达方式,开拓报道视角,挖掘新闻价值,营造情感共识。

4 结语

电视新闻在传播事实信息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传递着情感信息。实践证明,饱含真情实感、能够触动人心的电视新闻作品与前期深入细致的采访密不可分。新时代,电视新闻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记者就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饱满的职业精神和真诚的思想情感,记录社会变迁和人们的情感变化。

[1]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2]李云辉.电视新闻采访技巧与情感因素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2):190.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对象情感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