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动因与对策研究

2018-02-22史梓敬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4期
关键词:网民舆论传统媒体

史梓敬

1 概念界定

1.1 自媒体的概念

学者吉尔莫2002年提出自媒体相关概念,他认为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历经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占主导阶段,鉴于它们在传播过程中的权威地位,受众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第二阶段是新闻传播过程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受众可以在少数门户网站上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发展,新闻传播进入第三个阶段,传播方式迎来历史性变革,受众具有更多自主选择性,新闻传播方式也由单一性变成双向性,新闻传播方式更加自主灵活。与此同时,他提到网民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比以往更大的作用,是传播链条中关键的一环,因此吉尔莫认为自媒体会成为将来媒体的主流发展方向。

随着国外研究的深入,我国近年来也逐渐加深了对于自媒体的研究,但迄今为止对于其定义,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在《社会大事件与网络媒体影响力研究》所下定义为:在传统媒体时代处于被动地位的受众,依托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手段,如博客、微博等传播信息的新媒体,传播主体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和草根性,这样的新媒体称为自媒体。俨然现如今,我们进入了自媒体时代①。

1.2 网络舆论定义

学者李普曼认为:舆论是公众对于当前正在发生或是已经发生过的社会事件进行反思、评价的一种活动。在学科上以及结合相关政治学、社会学的学科知识上,许多学者对于舆论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本文引用传播学者刘建明对网络舆论的相关概括:网络舆论是在网络空间里的、网民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共同看法和建议,由于网络主体很大的自由性和互联网沟通的便捷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人类沟通、融合意见的能力,大大提高网民参与社会舆论建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②。

2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原因剖析

2.1 社会方面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及生产方式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矛盾和冲突愈加显现,由社会改革带来的发展成果分配不均问题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仇富、仇官等心理在民众心中蔓延,与之而来的是社会价值观的调整和规范。在这样的心理状态和社会背景下,低门槛的自媒体成为网民宣泄情绪的某种手段,借助网络平台舒缓压力、释放情绪就成为了社会常见的现象。

2.2 经济因素

社会在转型期间,各种矛盾冲突日益明显,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只要能够接近互联网获得媒介接近权就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声。有些网络公司和媒体公司利用受众把网络平台当成利益和情绪宣泄的出口,利用某些模糊不清的新闻事件炒作,博取眼球关注、传播谣言,进而获取经济利益。

2.3 技术因素

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依托的媒体平台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多的受众获得媒介接近权,并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对社会事件发声、表达情绪,并提出相关建议。在某些社会事件上,由于具有比较相近的意见和看法,受众会迅速聚合形成短时期的“聚合体”,每一次的评论转发都有可能成为一个节点,产生病毒式的传播效应,蔓延性强。但由于传播者没有相对专业的媒介素养,对焦点社会事件没有比较精准的描述能力,失去了传统新闻信息发布流程中“把关人”的地位和作用,这就使得原本比较有价值的事件变得没有时效性和价值。

3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的解决措施

自媒体时代,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有着复杂的社会动因。虽原因复杂,但技术也是网民在使用,所以对于网络舆论的规范和整合,归根到底要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3.1 重视并加强媒体素质和伦理道德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硬件设施的完善,我国网民规模越来多大,对互联网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在网民比例的构成中,农村地区网民比例越来越高,数量上几乎占了一半。这就造成虽然我国网民来自于不同阶层和行业,有不同的知识文化水平的构成,但网民学历偏低,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对相关社会事件的认识不够准确的现象。想要减轻互联网上群体性事件网络谣言的蔓延,首要的一环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覆盖网民各个阶层,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3.2 提升主流媒体和自媒体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力

相比于传统媒体,自媒体在很多重要的社会事件上发布速度都快于传统媒体,使传统媒体失去以往的权威地位。但同时自媒体受众的广泛性和低门槛,传播者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许多社会事件的信源及事件发生细节有待考量,这就使得在自媒体时代网络上许多社会新闻事件的真实性有待考察。在事件的深度报道和调查过程中,传统主流媒体调配的社会资源和人力的优势依然存在并明显。要发挥传统媒体优势进行深度报道和调查,少用情感多用理性,尽量避免网络谣言发生的次数,建设一个比较纯净的互联网媒体环境。

3.3 利用舆情监测、预警和分析,促进大数据的发展、创新网络舆情管理手段

近年来大数据在媒体报道社会热点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数据具有大量、多样、高速以及价值等属性。它的核心在于对数量的大量挖掘、使用和整合再利用,将社会事件进行精准化的数据建模,再利用大数据对于海量信息数据进行存储、挖掘、利用和分析,找到某种必然的关系和联动机制,总结经验和相关事件的联系规律,采取预防措施,建立预警机制。而对于网络群体整体的心理活动、情绪指数、大数据也可以进行数据联动分析,找到网民的情绪波动指数和某种社会事件之间的可能性,并对于以后的社会事件实施预警机制,尽量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并加大对于新闻事件谣言的把控。

4 结语

现在的自媒体网络环境,一方面它作为一种多维媒介平台给了网民自由表达意见和建议的空间,产生逐渐成熟的自媒体舆论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由开始的萌芽、蓬勃发展到现在成为受众发声的重要平台。但同时谣言、流言和网络暴力充斥着这个舆论场,对于社会的稳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如喻国明学者所说,真正互联网管理就是要形成一个生态,让每一个个体可以自由所言,构建一个网络平台,使网民可以理性发言,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网络社会的良性发展。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社会大事件与网络媒体影响力研究报告[EB/OL].(2009-08-20)[2018-01-10].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mtbg/201206/t20120612_27450.htm.

②刘建明,纪忠慧,王丽莉.舆论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212.

[1]罗坤瑾.从虚拟幻象到现实图景:网络舆论与公共领域的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余秀才.网络舆论:起因、流变与引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4]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分析报告[R].2014.

猜你喜欢

网民舆论传统媒体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