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处理语文教学过程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2018-02-22罗逸龙
罗逸龙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0)
在语文教学选材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第三节教材编写建议的第五点中明确指出在教材选文中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1],这指的是选材上的内容与形式并重,不可“重质轻文”或者“重文轻质”。而事实上,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出版了温儒敏先生主编的部编版教材,但是我们总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倾向性的做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行为:要么容易忽略语言形式的教学,过于注重内容教学;要么过于注重语言形式的教学,而忽略选文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与主题影响,将之束之高阁避而不谈。无论是哪一种,都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的初衷。关于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或说意义与文本),我们应当清楚“意义是在文本中生成的,不是由谁来给定的”[2]。要做好语文教学,必须二者兼得。
这种原因出现(在现代文教学中尤为明显)的背后,不仅仅是因为某一些教师的趋功近利,盲目想通过形式教学(或有言其为有目标的效率最大化教学)来提高学生分数,更是一个语文老师作为语文教育者基本素质的不过关。这种基本素质包括其自身对语文教育的理解,也包括其基本的文学素养。由此看来,在汉语言文学师范生专业中开设一门《现当代文学与中学语文教育》尤为重要,在听了赵斌老师的课后,我尝试在此论探究“文质兼美”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的运用。
一“文质兼美”的历史溯源
文质说最开始始于先秦,最早是作为一种哲学逻辑关系出现,在《周易》中就屡有出现,如:“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3],到了诸子百家则又变成了一种人伦社会范畴,发展成为一种“文质相副的伦理道德范畴”[4],《论语》有言称:“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5]这种“文质”的伦理论在诸子百家经过广泛的讨论,墨子等诸家都有了记载,在此不做列举。直到了西汉后期,文学创作的自觉倾向促使“文质”观也从社会伦理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理论式观点。到了魏晋的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观点,论述了“辞”与“意”,“文”与“质”的关系。再往后来数百年无大的改变,都以此为宗主。直到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在其所著《姜斋诗话》里论述道“盖离于质者非文,而离于文者无质也”[6],认识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二者互为表里,影响了近现代乃至当代的文学创作与批判,成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在这里,文质关系仍停留在文艺创作与文艺批判之中,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实际上运用的是他的在文艺批判上的功能,将之作为一种选文标准,做到“文美与质实的结合”。
二 中学语文教学应立足“文质兼美”
教学设计应以教学实践为目的,教学实践亦应该服从于教学设计。在这种前提下,“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文质兼美”就十分必要。
尤其是在阅读课上,必须要坚持“课文内容理解与言语形式揣摩高度融合”[7]。
首先二者结合是新课标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目标的体现。语文教学应是“为了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必须指向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要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不光能认识文本,通读文本,还要通过言语形式把握作者想表达的主体思想与情感。这就必须要求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其次,文质兼顾的教学是全面理解的文本的必要手段,从本质来说,形式应该是为内容服务,诗家有言:“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理解文本的写作手段与形式结构则更好的让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通过内容又再返回文本形式进行“炼字炼词”,“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自然离不开文学语言的审美、文学形象的审美、文学意蕴的审美”[8]。二者务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最后,在教学中文质兼顾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阅读把握课外文本。中学语文考试的现代文文学阅读篇幅一般较长,以记叙文(夹叙夹议者在此暂时亦归为此类)为主,同时也存在以纯散文命题的情况。那么在记叙文阅读中,往往需要注重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一定是从其中塑造的人物与环境无法隔离,在新课标中选文也提出“具有典型性”的要求,也就是记叙文应当满足“于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形象”的要求,因故人物形象于环境背景的分析不可割离于主题主旨之外,所以要想探究文章主旨,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进行言语形式的分析不可忽视。因此教学中结合形式于内容,更加的锻炼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应当是提高课外文本阅读能力的不二法门。
三 中学语文“文质兼美”的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从三个方面践行文质兼美兼顾的的教学方法。第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现当代文学与文学理论素养水平。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的引导者,必须自身能力过硬。应当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和理论技术,尤其是对文本的探究分析上,应具有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有的敏感视角与分析能力。擅于把握文本,能够从精微处引导学生发现言语形式的作用,让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从而提高其分析文本言语形式的主观能动性。还要吃透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找到其连接处,教授学生分析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第二应该加强引导性教学,减少教授法的使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将形式分析内容相融合。在教学方法上,教授法往往不能将各个知识融会贯通的串联起来,在学生内在思维中形成习惯性认知,要培养出学生敏感的能动思考能力除了练习实践之外,更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理解文本,辨明形式于内容二者的关联与区别。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分析文本,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