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较阅读中教学重点的安排
——以《望岳》、《登飞来峰》为例
2018-02-22杨纾荟
杨纾荟
(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经常会把一些具有相似性的文本放在一起,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理解,以便他们巩固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对于古诗比读的一些看法。
1 比较文本的选择
(1)同一时期不同作者的作品。文学作品从生活中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所以任何一种文字形式其背后一定有着创作时代的烙印。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不同的作者其意识形态层面必然会有相碰撞的点,有着时代的共性,因此,同一时期由不同作者创作的作品,也会有这个特定时代的某种印迹,这就是我们所比较的点。
(2)不同时期同一作者的作品。文学作品是一种反应作者身平经历、内心独白和情感变化的载体。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他对事物的认知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好比我们在不同时期对于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所处时代发生的社会变化,他的作品中也会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3)主题类似的不同作者的作品。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作者创作的作品对于同一主题的表达也会有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而来的,这也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挖掘的点。
(4)主题类似的不同时期的作品。除了作者因个人感受而表现出的差异,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对同一主题的文学表达也会有区别。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选择了《望岳》和《登飞来峰》这两首在不同朝代同样抒写想要登临顶峰的诗歌来进行比较阅读,同时还帮助学生理解了唐诗和宋诗的基本差异。
2 教读教什么?
一节课教读两首古诗,那么对于两首诗的分配一定是需要加以思考的。诵读是学习古诗最重要的方法。正如温儒敏先生所说,孩子在反复的诵读中自然会明白古诗所蕴含的意蕴。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生如何读古诗,并且重点拿《望岳》来作示范。首先我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们会读古诗吗?大家都齐声回答:会!随后我告诉他们,他们所言的会只是读古诗的第一步:读准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做到读出节奏和韵律,然后才是最重要的读出诗人想表达的情感。
在教孩子读出节奏和韵律时,我找了几个孩子起来范读,让大家评价。在读的过程中,大部分孩子已经发现了节奏的规律,随后我进行总结,告诉孩子们读五律的一般节奏。并且指出读诗一定要把韵脚读饱满了,那样诗的抑扬顿挫就读出来了。介绍完方法,再让孩子们自己读几遍,深入感受和理解。
然后就进入了本节课的重点,如何读出情感。要想体悟到诗歌的情感,必须先进入诗歌创设的意境。那么如何让学生入其境呢?我采取的方式是绘画。让学生闭眼背诵诗歌,想象画面,然后再动笔把眼前浮现的景象画下来。我还让他们在边上批注:“我望见了________的________。”随后,根据孩子们的发言,我在黑板上用粉笔作画,这样,一幅远望泰山的图景就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然后就这样的画面让学生起来表达“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我想说________。”在大家交流的过程中,想要攀登高峰的情感就已经出来了。再通过PPT给孩子们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结合当时杜甫的遭遇,孩子们很快就把握了诗歌背后的情感,再通过几次诵读,我想他们真的会读这首诗了。
3 学生怎么学?
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需要学习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通过上面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拿到一首古诗,我要怎样才算会读。所以接下来我直接出示第二首诗《登飞来峰》的内容,告诉他们这是一首七绝,节奏与五律肯定不同,然后让孩子们通过前面讲授的技巧自行诵读。至于如何读出这首诗的情感,我直接出示了本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把王安石的经历和杜甫的经历进行对比,从而发现情感的不同点。
杜甫创作《望岳》时恰逢科举落榜,四处游历;而王安石则是初涉宦海,正想有一番大作为。到这里,孩子们已经可以感受到两位诗人情感上的不同,随后再由老师稍加提点,两首诗的不同情感,不同读法便在学生的自学中跃然纸上了。
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再做比较,让他们说一说这两首诗他们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在孩子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孩子喜欢《望岳》,这也与我的预设相同。因为作为一首唐诗《望岳》通过对泰山各个角度的“望”,描绘了一幅秀丽巍峨的泰山全貌图,给了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而《登飞来峰》则更多地用铺垫来表达一种自然理趣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其实,这也正是唐诗与宋诗最大的区别。所以,在孩子们分享过后,我就他们的理由做了简单的总结,从而指出唐诗和宋诗的不同,这节课的知识能力训练又有了新的突破。
事实上,我们做老师的总是害怕真正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只要不让他自主尝试,他永远也无法习得这项本领。而这节课,我主要教授第一首诗的阅读方法,随后放手让孩子去自主探索第二首诗,在时间上,这节课充分的利用也不显得太紧凑,在能力上,通过训练,孩子对于知识点的把握反而更牢固了,那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