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案”的非正式社会反应之反思
2018-02-22严红英
严红英
(湖北警官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社会反应是社会各方对事件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分为正式社会反应和非正式社会反应。犯罪的正式社会反应是指司法机关对触犯法律的行为进行追诉和处罚的过程,包括对于犯罪的社会政策性调整、司法性调整、刑事政策性调整和技术性调整等。犯罪的非正式社会反应是指不同社会群体(新闻媒体、犯罪人亲属、社会大众等)对犯罪案件(或犯罪行为)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当前互联网、手机移动网络已经覆盖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借助网络发声已成为公众对某一事件的非正式社会反应的主要方式。近期的“江歌遇害案”几乎家喻户晓,网民对这起案件的非正式社会反应几乎刷屏,社会热点问题再次借助网络掀起了一场道德与法律、良知与人性的大讨论。
一、网民的非正式社会反应与事件发酵过程
24岁留日女学生江歌被害案,时隔一年后,于2017年12月11日至15日在东京地方裁判所公开审判前,却出人意料地掀起网络热议,伴随杀人凶手陈某即将面临法律审判的,是其前女友(也是被害人江歌生前好友)刘某被网民推上了道德审判席。与一年前“江歌被害案”报道后数量并不多的网民关注和别有用心的评论相比,这次网民几乎一边倒地激发了对江歌的无限同情和对刘某的无限愤怒和斥责,甚至当刘某及其家人的私人信息被披露于网上时,无数人拨打了骚扰电话、网络跟帖展开实名谩骂,似乎唯有如此才能彰显“公平正义”。围绕“为什么江歌遇害时刘某一直不开门直到警察来?”“作为江歌生前好友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接待江母?为什么不参加江歌葬礼?”“刘某父母为什么不出面?”“刘某为什么在江歌被害一个月后个人信息被曝光影响了其生活后才现身?”这一系列“不合常理”“不合道义”的行为,网民开始议论纷纷,随后各种猜测和各种表达愤怒的文章铺天盖地,而真正的凶手早已被他们抛之脑后。然而,随着案情进展的不断公开,网民们开始逐渐冷静下来,人们开始更多地着眼于探求事实,网络攻击似乎也渐入平息。
2017年11月《局面》(一档由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的人物专访栏目,由知名记者、评论员王志安主持。该节目聚焦当下热点话题,与社会新闻的人物进行面对面访谈)[1]发布一则视频记录了江歌母亲与刘某见面,一边是江歌母亲对刘某的诘问和指责,一边是刘某的痛哭与辩解,以及舆论重压下的濒临崩溃。然而一开始许多网民似乎无视刘某的痛哭、解释,内心早已被先期报道先入为主,刘某所有的道歉和眼泪更被理解为其个人和家庭隐私被曝光后的不得已。许多人站在道德层面审视着真相和细节并不十分明晰的案情,热烈讨论着“好人”与“坏人”的朋友关系,把24岁的刘某描述成十恶不赦极端无情自私的“伪闺密”的典型,甚至波及刘某的父母,并激起了一轮父母教育子女的讨论。
二、非正式社会反应的非理性折射出网民的自我危机感和焦虑感,也是衍生次生灾害的助推剂
江歌案还在等待法院审判中,而网络舆论所衍生的次生灾害仍在继续,且不论刘某对江歌的死在法律上到底有无责任,但对刘某的“惩罚”早已越过了法律的界限。然而事情的影响远没有停息,无数“家有女儿”的父母在朋友圈转发着类似《我们该如何教育女孩儿》的文章,[2]说“女性永远要把自我保护放在人生的第一位,而不是保护他人”“千万不要让她来你家留宿”“命大于理、大于财、大于情、大于一切的一切”……如果这些言论仅仅是父母们宣泄内心的紧张和焦虑、规劝儿女谨慎交友的反思,那么谈论次生灾害似乎有点杞人忧天。然而,当这些言论被父母们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他们的女儿们,并以各种方式来影响和干扰女孩子的正常交友,试想,未来当无数女性“永远把自我保护放在人生的第一位,而不是保护他人”成为现实的时候,“家有男儿”的父母又会怎么去教育自己的儿子们呢?是否又会形成一场关于“女性为什么如此自私”的大讨论呢?
江歌案的舆论焦点是江歌的闺密刘某而不是凶手,仅仅是因为刘某是连接凶手与受害者的纽带,网民的逻辑很简单,即“假如江歌不帮助刘某就不会惹祸上身”,面对刘某的“无情无义”“是江歌的善良害了她自己”,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女孩子不能太善良。”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本就是人性的本能,“江歌遇害”刺痛的不只是江母的心,更是所有家有儿女的父母的心,谁都无法承受丧女之痛,尤其是面对视频中江母的痛不欲生,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自身可能存在的危机并引发共鸣,被江母的痛苦情绪感染,产生强烈的担忧和焦虑之情,进而指向江母诘问的刘某。事实上,江母的这一行为是人在极度悲痛之中的指向行为,换句话说,人在极度悲恸的时候往往会失去理性,当她对凶手无能为力的时候,她会选择另一个看似相关的目标来转移痛苦。
透过专访视频,人们稍加冷静应当会看到刘某也只是逃过一劫的受害者,她也只是一个24岁同样身在异国的女孩子,面对穷凶极恶的凶手,她所表现出来的害怕与胆怯似乎也不是她所能克服的,试想如果当初她冲出了门去阻拦凶手,今天让人唏嘘叹息的就会是两个女孩子的生命,那样的话也就不会激起网民如此强烈的反应。
三、网络时代非正式社会反应拷问良心亦在反思法律
同样作为父母的刘父刘母,面对案发初女儿的惊魂未定护女心切可以理解,不过事后的表现的确不近人情,这也是他们一家人成为网络攻击对象的导火索。网民很多观点也很朴实,女儿没有社会阅历不懂人情世故罢了,同样做父母的为什么对江母没有表达一丁点同情和歉意,将心比心,人之常情。当然网民们无法理解这对父母的真实用意,只能凭猜测和想象,而这对父母自始至终将女儿一个人丢在舆论漩涡,仅有的一句微信互动言语却是那么冷酷和恶劣。人性与良心的拷问,“有其母必有其女”,网民从其父母的表现延伸到刘某,“自私”的形象已镌刻于心,纵使刘某在《局面》视频中再情真意切的痛哭和道歉也被看作是一场作秀。
2015年5月,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当事人的私人资料被人全部挖出来。[1]2015年4月22日,台湾嫩模杨又颖因不堪网络攻击、工作上的欺霸行为而在家中自杀。2016年5月15日,一条“奥迪女司机当街打人”的视频在吕梁市离石区等地的微信群和朋友圈里疯传。已将车转卖的原车主马某则无辜成了替罪羊,被骂声淹没。2017年“火车站猥亵小女孩事件”,一个和视频上男子很像的李炳鑫却遭受到网络暴力,历经努力才得以澄清,而真正的当事人其后全家也遭网络人肉搜索。
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由线下转为线上,又从线上转为线上,现实与网络已经无法分割。强大的网络大数据带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焦虑和困惑。当网络成为舆论的渠道和工具的时候,群体情绪的无限暴发显示出非正式社会反应强大的力量,从而带来诸多道德和法律问题。
[1]2015年典型网络暴力事件盘点[EO].资汛网,http://www.bbaqw.com/wz/21746.htm,2016-01-22.
[2]人肉搜索[EO].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8%82%89%E6%90%9C%E7%B4%A2/9698961,2017-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