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 Fricke的纪录片创作风格
——影像对“人类永恒”的探索
2018-02-22李扬
李 扬
2011年的纪录片《轮回SAMSARA》,以精致的构图、震撼的画面、深刻的内涵,将我们的目光又集中到了它的导演——Ron Fricke身上。本文将通过对Ron Fricke的影像风格和其作品跨文化传播的分析,总结出Ron Fricke的纪录片创作风格。
Ron Fricke是北美电影导演和摄影师,在慢速摄影和大型场景摄影领域卓有建树,他毫不吝啬地将自己高超的摄影技巧,和深刻的哲学思想运用到了纪录片创作当中。
1 Ron Fricke的影像风格特征
从Ron Fricke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摄影有着极高的造诣和要求,在观看他的影片时,我们经常会被自己所看到的画面震撼,而他更是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影像风格。下面笔者将从延时摄影、运动摄影和特写镜头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Ron Fricke的影片的影像风格特征。
1.1 延时摄影
在Ron Fricke的作品中,延时摄影基本都会出现。如《天地玄黄》中快速的城市生活、神圣的河流、星轮滑过天空、云层快速流动、日月交替等画面。如《柯罗诺斯》中,人类加速移动的场景,匆匆忙忙,好似做了什么,却实际上可能什么都没有留下,象征着你我都是动物,只是这大千世界的渺小存在、正如苏轼所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们不过是这颗星球上的渺小尘埃。在人与自然面前,人是很渺小的存在,我们不应该去破坏、去征服自然,我们应该将自然保护起来,与之和谐相处,否则人类很可能陷入危险的境地。又如《轮回》中,在拍摄沙漠中的石像时,白天到黑夜的明暗变化,日月光在石像上的投影变化,不仅给人带来灵动的视觉享受,也展示了时间在浮光掠影间无情飞逝。还有在工厂中流水线的生产,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运用再到最后回归,延时摄影让我们在短短几分中就看到了物品轮回的过程,对个体而言,也许你的一生很长,但在与这个自然相比,物品、人类的轮回,只在弹指一挥间就能实现。
延时摄影的运用让坐在屏幕前的我们在短短几秒之间,感受到一小时,一天,一月,一年,甚至数万年的光影变化。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状态,让观众在感叹美景的同时,也给人时间不等人的深刻震撼。
1.2 运动摄影
在Ron Fricke的影视作品中,除了固定机位进行延时拍摄这一特点外,运动摄影也是十分突出的一个特色。因为Ron Fricke的作品常展现一些大型场景,航拍在他的影视作品里出现次数不可谓不多。如《天地玄黄》中,摄像机随着飞机缓慢移动,引导着观众的视野,让观众看到了贫瘠的土地、被过度开采凹陷下去的山地、枯萎的大片森林、毫无生机的田地,昭示着人类对大自然造成的破坏。还有航拍镜头写美国一排排整齐的轰炸机,如等待出发的蝗虫般密集,科威特油田大火,滚滚浓烟,传来阵阵绝望……战争,这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的活动,时至今日,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生活在炮火之中,移动的航拍镜头下,给我们带了极大的视觉信息量,让我们见识到战争的无情与可怕。
而在《轮回》中,Ron Fricke运用跟镜头加之景深镜头,更是为我们呈现出了丰富的画面。在拍摄加纳的首都阿克拉的段落中,Ron Fricke让摄像机跟随移动的女人,女人头上顶着沉重的货物,成为了贯穿整个段落的线索人物,在景深之中,我们看到女人走过嘈杂的市场,走过低矮的房子,走过垃圾四散的河流,走过在桥上拖家带口摆摊为生的人……这个世界上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在当事人看来这是习以为常,而我们却感到吃惊,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是该继续碌碌无为,自哀自怨地活着,还是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去为这个社会,这个世界贡献自己所能。
1.3 特写镜头
在Ron Fricke的作品《天地玄黄》和《轮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人物直视镜头的正面特写,这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一种十分奇怪的处理方式,但将这些个体的特写镜头带入影片整体中去看,就不难发现其中深意了。如《天地玄黄》中,巴西的卡雅布酋长,穿着特色的服装,带着红蓝相间的圆帽,脸上画着当地特色的彩绘,直直地看着镜头,眼睛炯炯有神,还泛着白色亮光,推镜头让观众不断地接近卡雅布的眼睛,严肃的表情让人有种被监视的感觉。而卡雅布酋长的特写镜头之前的镜头是巴西热带雨林中一颗轰然倒塌的参天大树,后一个镜头接的是巴西萨拉佩拉达正在爆炸的金矿,前后两个镜头都在控诉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中间加上卡雅布凝视镜头的特写画面,让人不禁心头一紧,我们正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这种行为其实是被人注视着的,让人产生一种被监视的紧张感,在他直直的目光中无处遁形。
在《轮回》之中,这样的人物正面特写镜头也不少见,如泰国人妖这一个段落,酒色弥漫的夜店中,散发着奢靡的气息,人妖们扭动身体出卖自己,在段落最后,Ron Fricke剪辑了几个人妖直视摄影机的特写镜头。空洞的眼神好似没有灵魂,他们在金钱与肉欲中丧失了自我,人变成了一种可以拿来交换的商品,而造成他们这种灵魂毁灭悲剧的,正是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特写镜头突出、强调的特点,运用在Ron Fricke的作品之中,通常起到承上启下进行过渡,和结尾升华点名主题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纵观Ron Fricke的影视作品,其美学价值颇高,也拥有极富特色的影像风格,Ron Fricke影片所具有的鲜明特点远不止笔者所列举的这三个,画面的构图、剪辑的技巧和声画配合等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的。
2 Ron Fricke纪录片中的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在Ron Fricke的影片中,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他所创作的纪录片,并不是仅仅局限在某一地区,而是关注整个地球。其作品《天地玄黄》是跨越六大洲,二十六个国家拍摄而成。《轮回》是跨越五大洲,二十五个国家拍摄而成。所以,Ron Fricke的影片中,文化的多样性无可否认,而跨文化传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下面将主要以纪录片《轮回》为例,分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女权主义和死葬文化两点。
2.1 女权主义
在纪录片《轮回》中,女性被做成充气娃娃贩卖,批量生产,成为商品,而他的消费者正是男性,男性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购买充气娃娃,其实就是在消费女性。而夜店里的泰国人妖,他们注射激素让自己拥有女性的特征,穿上女性暴露的衣物,在自己身上别上号码牌,等待别人来购买自己。日本艺妓,苍白的脸,孤寂的背影,最后对着镜头留下的眼泪,她也只是一个等着被男人购买,身不由己的商品而已。这个段落中,由于男性的肉欲渴望,女性沦落为了按资排辈的商品,尽管这三个场景发生在日本、泰国这两个不同的地方,二者在文化上的差异还是很大的,但是相同的是,女性成为花费物质金钱就能够购买到的商品,这大大贬低了女性的地位,使女性成为附属于男性文化之下的低微存在。另一组镜头采取了对比的手法,一个是全身上下裹着黑袍的女性,站在一块海报之前,海报上是四个只穿着泳裤的男性,而后紧接着的镜头,是两个摩登少女,穿着背心,低胸露脐装,自信地走向镜头。尽管这个世界已经处在一个相互交流联系的大环境下,更是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但宗教、思想、文化的差距,依然存在,关于对待女性的态度,在世界的文化背景之下,还是有许许多多的差别。
2.2 死葬文化
关于死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认知,而《轮回》中为我们展现了加纳的棺材文化,让我们对当地人理解死亡有了新的认识。
加纳的棺材设计和雕刻是一门传统手工艺,不少部落地区都将这些匠人看作德高望重者。因为他们会根据死者生前的地位、职业和性格喜好等,做出不同样式的棺材[1]。尤其是那些贤人、村长和酋长死了,人们会根据他们生前对集体所作的贡献或遗愿制作与众不同的棺材。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形状的棺材,如鱼型、飞机型、汽车型、火箭型和狮子型……影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场葬礼,一个男人穿着正装,躺在一个手形状的棺材里,家人为他下葬,整个葬礼没有失声痛哭的场面。相反,大家都是一副很平静的模样。在他们的眼中,死后的世界更为美好,棺材的形状,是满足了死者的愿望,更是对他死后的一种美好祝愿。对于死葬文化,世界上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宗教等,都有不同的认识,《轮回》为我们呈现出加纳的棺材文化,实现了死葬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在《轮回》中,出现的跨文化传播远远不止这两个,又如二次元文化、文身文化、暴走族文化等,Ron Fricke拍摄跨越距离之广,国家之多,都使他的影视作品呈现出各式各样的文化内涵,在观看Ron Fricke作品的时候,也是我们在接受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内涵的时候,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阅历,更能得到精神上的启迪。
有人说,“Ron Fricke的纪录片,是拿给外星人了解地球的科普片”,这句话体现出Ron Fricke影片的世界性意义。作为一个哲人式的导演、摄影师,Ron Fricke运用技术和哲学思考,通过影像画面,为我们展示他对“人类永恒关系”的探索。他的作品不多,但都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并且肯花时间和精力去投身于自己所热爱的创作中去,在影像风格上,他高超的专业素养,使他拍摄出来的作品总能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也为世界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全心全意投身于艺术,技术与哲思相结合,这正是他的纪录片的创作风格。
[1]我家秋阳是话唠.[13P]加纳不同的棺材 [EB/OL].(2013-07-23)[2017-11-20].http://bbs.txtnovel.com/thread-251428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