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亚文化对“去主持人化”现象的推动作用

2018-02-22刘玉洁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亚文化明星主持人

刘玉洁

1 去主持人化

去主持人化是指在当今时代,不少电视节目中主持人职能减弱、镜头减少,主持人人设消失的现象。对其的理解,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去主持人并不是主持人角色的完全消失,而是主持人镜头减少、职能减弱、显性主持人设定消失;二是“去主持人化”现象不是普泛化的,只是在综艺节目中广泛出现,其他类型的节目或晚会中,主持人仍担任重要角色[1]。

2 青年亚文化

青年亚文化是以青年为主体,区别于成人文化和青年主流文化,非主流、边缘性的文化形态。新媒介以其超越时空、地域,无限连接的物理特性和平等开放、自由包容的精神主旨,为当代青年亚文化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3 青年亚文化对“去主持人化”现象发生作用的前提

3.1 青年群体的双重身份

青年群体既是亚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电视综艺节目瞄准的主要受众,这种身份交叉,是亚文化对电视节目制作产生影响的基础。当下,青年群体需求更加多样、青年亚文化凸显,各媒体高度重视这种新变化,不断调整节目策略以适应青年群体的需求,因而,市场上出现了诸多迎合青年亚文化的综艺节目,如《奇葩说》《吐槽大会》等。

3.2 新媒介强化了青年亚文化的权力建构

传统社会关系中,亚文化处于弱势,新媒体时代就并非如此了。以前,知识和话语权掌握在父辈手中,如今,相对于成年人更具使用媒介能力的青年得以利用网络广泛传播他们的价值主张,青年亚文化在网络时代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青年亚文化所创造的网络流行语逐渐进入主流社会,成为全社会通用的词汇,如“萌”“屌丝”“宅男宅女”[2]。新媒介使用的年轻化和情绪表达的随意性,使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抵抗、消解变成了一件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事情。掌握更多文化建构权力的青年亚文化势必会对传媒领域产生重构性影响。

3.3 青年亚文化的去政治化、以及被商业收编的趋势

泛娱乐化背景下,传统亚文化的抵抗性、政治性被娱乐化消解,形成了“戏谑——解构”的新型反抗模式。亚文化最终的归宿无非是归于主流意识,或被商业收编,随着消费社会的深入,这种商业收编的趋势更盛。文化工业终将会设法将亚文化的风格和创新意义推向总体消费市场以获得利润[3]。因此,传媒行业必将在利润推动下,对来势汹汹的青年亚文化加以利用,以获得更多流量。“去主持人化”现象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4 青年亚文化对“去主持人化”现象的推动机制

青年亚文化对“去主持人化”的推动作用,基于青年亚文化在网络时代的新特征。

4.1 青年亚文化的娱乐特性

以网络为阵地的青年亚文化已不再具有冲突性和反抗性,变得更加注重自我排遣和满足,娱乐化成为其显著的外部特征。无论是沉迷于刺激的网络游戏、在Cosplay中体验角色扮演的新奇,还是狂热追逐某个明星,最终都是为了实现自我的愉悦和狂欢。因此,瞄准青年群体的综艺节目必然要适应这种娱乐化心理,才能把握住关键的年轻受众。

综艺节目中,主持人的职能就是串场以及口播广告,这种角色设置与节目的实质内容是分离的,若主持人有过多表现,会影响嘉宾的发挥和整体节目的趣味性、故事性,产生喧宾夺主的负面影响。事实上,一般的主持人在表演能力和综艺感上都远不如明星。因而,去主持人化绝非一时冲动,而是新时代下,为适应青年亚文化的娱乐特性而必需的应对措施。

4.2 青年亚文化的反权威性

青年亚文化行为可以看成是某些青年群体面对社会问题和矛盾采取的应激方案,“抵抗”是其基本特征[4]。网络时代下,互联网的自由和去中心化使亚文化的反权威、反主流的特性有了表达的出口。这种抵抗性在草根选秀节目中尤为强烈,太多怀揣梦想、个性十足的草根青年在舞台上有了表现机会,他们最能引起亚文化青年的情感和身份认同,如音乐类的《中国好声音》、喜剧类的《笑傲江湖》、演说类的《超级演说家》。在这类节目中,节目组出于青年受众群体的反权威、个性解放的心理特征,往往会给草根选手,尤其是有故事、有代表性的选手更多镜头。同时,节目中所请的评委,都是业界大咖,无论是出于娱乐性、趣味性,还是粉丝效应,明星评委的镜头势必不能减少。因而,作为串场职能的主持人角色的重要性就大打折扣,其镜头也会相应大幅削减。《中国好声音》中,主持人华少居于第二现场,只承担广告报幕和对选手家人采访的任务,舞台则更多交给导师和参赛选手。

4.3 青年迷一族对明星的消费需求剧增

迷一族、追星族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青少年在对偶像狂热的追捧中释放情绪并寻找身份认同。因此,当前综艺节目为适应青年的明星消费需求,大打明星战,请来的明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从偶像小生,如张艺兴、鹿晗等,到声名赫赫的大咖,如林青霞、刘嘉玲。此外,90后、00后粉丝有着独特的文化心理,他们的追星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不再追捧“高大全式”的明星,而是看重明星的伴生性、成长性,喜欢真实、有缺点的明星[5]。所以,明星为了更全面地展示自己,也要在各种节目中增加曝光度,展示不同的自己,因而促成了大量明星跨界现象,其中就有不少明星开始在各种节目中担任主持角色,如《欢乐喜剧人》邀请相声大咖郭德纲担任主持,《我是歌手》安排参赛歌手轮流担任主持,真正的主持人如李维嘉、田源等,则以经纪人的身份陪伴其身边。

4.4 青年亚文化戏谑、拼接的表现风格

新媒体技术,如PS等图片编辑软件,Pr等视频剪辑工具,弹幕等参与式互动技术,都为青年亚文化的表达带来了新的可能。青年亚文化利用新技术,采用拼贴、戏仿、反讽等手段对权威进行解构,如网络中大量存在的吐槽、表情包斗图以及对经典作品的混剪等。这种亚文化风格深深影响着电视节目制作,不少综艺节目都在后期上用心策划,利用背景音乐、插图、混剪、插入文字等技巧,对节目内容进行吐槽、嘲讽、围观等二次重构,以满足青年受众的审美需求。这些对节目本身的后期解读,很大程度上相当于传统主持人与嘉宾互动的部分。同时,很多吐槽、挖苦、暧昧等方面的解读,是主持人面对面难以表达和不能传达的内容,于是很多时候,后期就以其强大的技巧以及不在场的自然感,代替了主持人角色。

5 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社会产生颠覆性改变,旧事物出现新变化,新事物不断产生,并在网络环境下产生各种新的耦合联系。青年亚文化与“去主持人化”现象的联系就是以互联网的无限发展为前提的,青年亚文化对“去主持人化”现象具有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基于新媒介环境下青年亚文化出现的新特征、新发展。最后应指出,“去主持人化”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青年亚文化只是其中一方面。

[1]王晓东.“去主持人化”:综艺节目主持人的重构[J].青年记者,2016(2).

[2]马中红.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马中红.商业逻辑与青年亚文化[J].青年研究,2010(2).

[4]张宁.消解作为抵抗:“表情包大战”的青年亚文化解析[J].现代传播,2016(9).

[5]李伟.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亚文化现象的批判性分析—基于社会心态的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17(9).

猜你喜欢

亚文化明星主持人
亚文化视角下青年干部懒政现象危害与治理路径
主持人语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把脉“腐败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