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综艺节目盛行的原因分析
2018-02-22李泽罡
李泽罡
近年来,中国电视市场迅猛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综艺生产量和综艺播放量迅速增加。其中,不乏像《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娱乐综艺赢得市场的认可。但因为过度生产,观众对该类节目近乎审美疲劳的状态,加之节目为制造噱头而肆意炒作,为追求明星而忽视质量,娱乐类综艺呈现粗制滥造化,收视率呈下降趋势。文化类综艺是电视人对新综艺形式的探索,而这种探索基于综艺市场所勾描的理想蓝图,基于电视人的文化自觉,也基于中国现代化文化建设与复兴的时代主题。
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成语大会》,再到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热播并问鼎收视冠军,《朗读者》倍受观众追捧。如此,娱乐类综艺独霸的市场格局真正被打破,文化类综艺节目日渐盛行。
1 节目制作精品化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在其节目制作上日趋精品化,不仅表现在对综艺主题的斟酌,同时,在节目形式上精心创新,将先进的技术运用于生产制作,促其内容精品化。电视人以精而美的综艺撬动大众市场。
多数文化类综艺节目运用书信、诗词、文字等文化符号,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寻找节目的精神支撑。如《中国诗词大会》立足中华古典诗词,在竞技中展现诗之意境、词之深情,以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传之于受众。而传统文化历千年传承,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赋予综艺节目以深厚的生命力,其广博的包容性使受众产生共鸣与联想。
在节目形式上,文化类综艺节目有了较大改进和创新,将娱乐属性和教育属性更好地统一于一体。相比娱乐性综艺节目,文化类的综艺节目娱乐有度,将节目策划重心放到了节目定位和节目品质上,各类热播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不再着眼于追求浅层文化而是探索节目更饱满更丰富的精神内涵,与娱乐性的综艺节目产生鲜明对比。如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同样以竞技的形式呈现,以语言和语言背后所蕴藏的力量感染受众保留温度。与此同时,文化类综艺的参与者有明星大腕,也有普通民众,因为共同的爱好或文化追求而上同一舞台,综艺节目价值的创造不再过度依赖于所谓的“明星效应”,而是立足自身精神内涵。相比传统的文化类节目,如《百家讲坛》,当下盛行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摒弃单一的知识讲授,通过更加简洁、生动的方式,直抵观众内心。如当下热播的综艺节目《信中国》,一纸信,配上一段吟诵,便激起观众的共鸣。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无声无息地影响着文化类综艺,提升其品质。舞台美术技术的发展并运用于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制作,增加了节目的可观赏性。如《中国诗词大会》,逼真的特效和美轮美奂的灯光,以及LED屏上动人的画面,给予观众一份视听享受,配上古典诗词,诗情画意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助推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例如,绝大多数文化类综艺凭借互联网和观众直接的联系,观众通过线上投票竞答,增强了参与度。
2 受众需求精神化
中国的电视综艺市场虽呈现出繁荣发展的面貌,并为电视台争取了丰厚的回报,却暗藏危机,电视遭遇资本明星绑架,作为精神产品,综艺节目趋向于过度的物质化和娱乐化,如各类热播的明星真人秀,无非是依靠明星热度而制造话题和炒作点,讲究节目大排场,盲目地制造感官上的刺激与兴奋,过度娱乐化蔚然成风。长此以往,受众对该类综艺节目出现审美疲劳,渴求精神的回归。
与此同时,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如所谓的“道德危机”“精神贫瘠”,而经济的迅速发展助长了人们的物欲,拜金主义盛行,人们需要一种精神层面的良性的文化约束。并且,社会上呼吁传统文化的回归、精神文明的建设、价值体系的构筑。多数民众也意识到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当下盛行的文化类综艺恰恰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取自中华文化,抓住文化基因,展现文化之美,从文化认知到文化认同,再到节目里所含的文化自信。文化类综艺节目是受众的精神盛宴,喜闻乐见而寓教于乐,尽可能迎合受众。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本就是文化类综艺的终极指向,而当下中国需要的便是这样一种发自心底的文化认同。文化类综艺的盛行是时代的风向,它既源于电视人的辛勤努力,也出于观众心性的转变。它的风行展现的是当下中国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文化复兴的重要讯号。
[1]李子瑾.文化综艺节目的热播原因及发展[J].青年杂志,2017(26).
[2]田龙过,轩峰.中国电视综艺的危机与出路[J].出版广角,2018(1).
[3]张琳,郭玉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文化价值[J].青年记者,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