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场景时代广播发展的三个维度

2018-02-21谈浩渊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6期
关键词:音频广播主持人

谈浩渊

(作者单位: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在近几年的广告市场年终盘点时,广播的经营在传统媒体中总显得一枝独秀,较之报刊和电视广告,广播广告仍然呈现正向增长。在这样的时刻,广播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在整个传媒生态和信息交流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时,某种媒介的影响力和地位随时可能发生断崖式下跌,广播只有居安思危,才不会重蹈杂志的覆辙。

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在大家纷纷热议社交媒体时代广播如何作为时,随着4G乃至5G技术的成熟、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大数据分析的方兴未艾,媒体智能场景时代正在到来。人与世界的连接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眼睛、耳朵、皮肤的感知功能会随场景的变化而产生不同需求,在这其中,音频产品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广播虽然体量不大,但如果能把握时代机遇,是有机会在音频产品深度开发方面有所成就的。

1 广播的技术想象空间

面对4G、5G的技术成熟,广播会不会被科技时代的快车甩下来?乐观者基于音频的发展前景对于广播的未来充满信心。但客观而论,音频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移动场景等方面的发展前景并不能等同于广播的发展前景。广播要在音频领域深入开发,既要有资金投入,更要有远见卓识和战略布局。

从技术层面来看,广播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分析领域的充分挖掘。随着媒体信息传播从线性传播向全方位交流转化,广播一定要对自身受众群进行精准画像。在这方面,基于线上节目线下活动的数据很重要,而由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社交媒体导流而来的受众,也应建立尽可能详尽的数据库。全领域社交和智能场景的想象空间虽大,如果不掌握数据,不对数据进行技术分析,广播很难吃到足够大的蛋糕。当然,社交平台是不可能把核心数据轻易提供给广播媒体的。因此,广播音频内容在平台上的发布主要目的还在于引流。积累了足够的用户量,又拥有自主开发的APP和音频产品后,用户的日常出入位置、亲友信息、购买场景、教育背景等数据,是可以通过音频产品下载、APP使用、场景应用等渠道逐步精准掌握的。

网络通道的加宽、网络速度的极速提升,为广播走音频智慧平台、知识付费平台、场景融汇交际平台提供了很大想象空间。广播只有放弃单一的收音机收听路径依赖(包含家庭收听和车载收听),才能不被时代抛弃。以音频传播为基础,辅以视频和图片,逐步精准推送的移动化流媒体,应成为智能场景时代广播的呈现方式。目前,广播广告高度依赖车载用户,近些年用户通勤时间的加长和路况的变化,给广播的经营带来了稳定收益。但随着车辆集成智能化系统、手机映射系统和后装娱乐系统的逐步完善,音频正逐步被集成到系统中,这意味着车载收音机将逐步被取代。在车联网建设中,广播一方面可以用内容入股,分享平台的收益,更重要的恐怕是要生产能和车辆定位、温度、路况乃至乘客情绪匹配的内容。除车联网外,广播还可以探索可穿戴设备的移动传播、分享交通工具的内容提供以及与物联网的结合的移动传播。目前,适合单车、摩托车骑行的头盔和适合跑步的耳机都在往智能化方向发展,已出现了基于骨传导、音质清晰、干扰度低的产品。广播可以为智能头盔和智能耳机提供内容,音频内容在适应使用者个性需求的基础上,可加入沿途景区介绍、饮食和特产推介等服务功能。广播的移动化流媒体概念可融入数据分析、传感定位、社交互动等智能场景技术,在车联网和物联网时代,只有秉持分众化传播和差异化传播,在相关产品设计时就有深度融合概念,才能真正做到适时而传、因地而传、按需而传。

2 广播的IP开发之路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有碎片化、去中心化、场景变化、多点分发等特点,声音这个介质具有这些特质,因而是有优势的。除技术的推助力外,广播发展要紧紧围绕音频内容生产这个中心,开发自己的IP产品。

内容要为受众所接受,需要有相关性、权威性、娱乐性等,广播作为音频产品的生产者,结合场景变化,可以在这几个方面着力。广播节目要努力从单纯的“好听”发展到“必听”,因应场景变化和时空变换,生产出强需求产品。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产品需求,卧室、客厅、户外能否提供独立IP的产品,是考验内容生产者的试金石。“睡前故事”这个概念,逐步成就了“凯叔讲故事”这一品牌,光围绕儿童房这一场景,就有很多文章可以做,“睡前故事”“智力问答”“亲子游戏”……关键问题还在于产品的因时因地精准生产和深入开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用于健身运动、户外活动的时间大幅增加,在这些场景下的伴随式收听需求与日俱增,但音频内容未能精确匹配这种需求。场景化生产还可以因场景差异触发不同的音频内容,如大型MALL和主题乐园、博物馆、野生动物园等,在传感和定位技术成熟的情况下,都可以提前生产内容,定点触发。

广播有了IP思维,既可以对存量内容和品牌做深度开发,还应以用户思维,结合场景和客户需求来生产有深度IP开发潜质的产品。深圳广播曾经的品牌节目《发发士多》和上海广播的《刑警803》都可结合智能场景研发内容,这些内容更可进一步与电商、游戏、粉丝文化等要素产生联动效应。而具有品牌效应的优秀电影、综艺节目、游戏等项目,也可通过品牌外溢或联动等方法与广播结合,实现全领域互动和开发。

在智能场景时代,广播应成为开放系统,不一定每项内容都自己生产,向社会采购音频内容的成本在降低,广播可通过流媒体传播增强社交属性、增加分享内容,进而成为自媒体交汇的平台。移动化流媒体的特性要求广播除生产内容外,还应成为信息分享平台和社交平台。传统广播的顺序播出和线性传播生产方式被颠覆后,需要全领域、多角度生产内容,并结合热点话题、设置议程来生产IP产品,而只有这样的产品才有成为爆款的潜质,才有病毒式传播的可能。在开发系统中,音频与文字的转化技术日渐成熟,为广播节目的碎片化传播、关键词传播拓宽了道路;音频与影像比对技术的日渐成熟,又打通了音视频之间的交替传播之路。

广播流媒体的发展之路,也是音频的平台化生产之路,知识分享和社群聚合平台的建立离不开IP的开发和维护。广播人才的自我储备和开发总是有边界的,而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基于知识产权维护和权益共享建立的平台才有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发展空间,要以产业的思维来延展和开发版权。毋庸讳言,这是广播行业发展的短板,如果不制定合理的规则,不对外部IP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不引入外部资金,IP平台的建立可能只会流于空想。

3 广播主持人的全域化发展

广播主持人不是简单的信息播报者,而要有独立的思考力、深入的分析力,要成为观点制造者和内容策源者。在智能场景时代,广播主持人更要成为社交的交汇点。广播的发展会促成听众由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变成有社交能力的内容生产者。这就要求广播主持人既要有话题掌控力,也要有组织能力和人格魅力。最佳的广播主持人应从传播信息出发,发展到输出观点,最后能传播价值观,从人性的角度观照,基于人格魅力的传播才是强粘度的传播。

广播主持人的全域化发展,主持人中心制或主持人工作室是发展阶段,最优秀的主持人应成为适应场景变化的产品供应商。而成为音频产品供应商、社交领域服务商就要有用户思维,主要体现在利用智能场景精准到达用户,利用粉丝经济增强用户黏性,利用人格魅力营造社交网络。

除利用推荐、用户筛选等方式来到达用户外,主持人可以从音频内容出发,开发新的运营产品和服务。如基于车联网和步话机,主持人可以开发沿途行进的社交节目,广播主持人可以成为旅游组织者,结合相关线路生产不同的音频内容,行进过程中传播。在此过程中,每个个体也是内容生产者,可以参与互动和交流。

粉丝经济的核心是经营人脉,主持人通过节目和用户建立联系,从有趣、有用到被信任、被依赖,从而形成基于人格魅力和价值观的长期关系。在音频产品提供者中,生产“海阳现场秀”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主持人海阳和生产“逻辑思维”的罗振宇都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音频产品的粉丝经济,想象空间决不仅仅局限于广告推送,更可以涵盖电商、知识付费、大型活动等诸多领域。

广播主持人的社交网络营造,既可延续广播服务本土的特点,借助场景工具来做在地性服务;更可按照不同领域,做分项服务,举凡旅游、体育、教育、资讯、音乐等社区都可依托专家型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营造社交平台。如生产“丫丫秀”的丫丫,就从音频脱口秀出发,营造了儿童戏剧教育社交网络,在戏剧、教育、内容定制乃至IP平台等方面拓展业务。

智能场景时代主持人的全域化发展,要有成熟的机制做支撑。面对人才流失和人才断层这两大制约广播发展的隐忧,要改变现有薪酬分配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对于优秀主持人,可通过协议明确分成比例,在广告、定制产品、线下活动收益等方面保障他们的权益。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没有明星制乃至公司制的制度安排和人员支撑,很难留住优秀人才。有上市公司平台的广电机构,可以探索定增股票等方式来激励优秀主持人。有融资能力或吸引风险投资能力的广播主持人,相关机构更可以支持他们成立工作室或独立核算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分享。

展望智能场景时代的广播,先进技术是支撑面,IP开发是竞争力,粉丝经济是增长点。音频传播是广播的基本形态,但源自收音机的广播,不能被收音机所限,应成为“广泛传播”的智能媒体化平台。未来已来,一家机构也好,一种媒介也罢,不重视变化,不拥抱未来,只能趋于消亡。广播的发展要迎接科技巨头、平台巨头乃至资本巨头的挑战,不进则退,慢进则亡。时代要求广播人有紧迫感和使命感,要敢于、勇于重新定义广播,重新塑造广播。

猜你喜欢

音频广播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