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广电业务发展的新方向

2018-02-21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6期
关键词:广播电台广播受众

黄 智

(作者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俨然成为了连接实体社会与虚拟环境的重要途径,是新的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环境下,社会各行各业都在主动或被动地融入变革的潮流,广播电台行业也不例外。以往的广播电台良好运营依托的是垄断性质的行业背景和广播艺术品本身。在网络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首先被动摇;此外,在如今以“快”“奇”为文化产品关键词的时代,如果纯粹依靠节目质量,不及时改革节目传播模式,很难迎合新一代听众的实际需求。目前,广电行业已经经历了传统电视媒体阶段、网络媒体阶段,并且正在阔步向全媒体阶段迈进。

1 与互联网主动融合

随着新时期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所带来的数据化时代及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逐渐侵蚀着广播电台的生存领域,给广播电台带来了生存危机。如若广播电台仍只偏安一隅、不思进取,那么,消亡是必不可免的。因此,广播电台要抓住转型期的社会机遇,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所带来的资源优势,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完成转型。荔枝等网络电台不断兴起与发展,并顺利打开市场收到年轻消费受众的青睐。这也为传统广播电台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基础。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著名网络电台喜马拉雅FM以其超过2亿的用户群体、超过2千万的智能设备用户及日均8千万次的播放量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络广播电台。这样发展规模对于传统的广播电台而言是无法比拟的,但显然不能因此便否定传统广播电台。因为大数据时代信息杂冗繁多,互联网发展使信息的传播实现了即时的发送和反馈,使过去以即时性为目标的要求逐渐转变为各大电台之间节目内容质量的比拼。而传统广播电台在人员配备、年龄结构、专业配置及知识结构方面的合理分配,在节目制作经验及重要信息的获取之上更胜一筹,这恰恰也是节目质量的保障。

因此,面对全媒体时代的新发展形势,传统广播电台应主动与互联网融合,寻求与相关网络媒体合作,做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从信息采集者等固有的融合角色中脱离开来,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完成所需信息资源的采集,并在此基础之上转变节目播出者的角色,将节目交付于网络媒体,使其面向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在节目制作上精益求精,完成广播电台到节目制作者的跨越式发展。

2 “节目”到“产品”的观念转变

在观念转变上,广播电台应摒弃过去的“节目”观念,树立“产品”观念。从而实现从“节目”到“产品”的观念转变。过去由于节目往往是制片人根据自身的认知结构和实际经验进行设定和制作,而这一制作过程往往也缺乏一定的评定标准,所以难以系统化,更难以量化。因此,应树立产品观念,将节目作为一种产品,以受众需求的实际获得为立足点,从而开发有质量的电视节目。广播电视台在制作节目过程中也应遵守相应的市场要求,在节目设计之初,在对消费受众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受众所反馈的需求样本进行分析,通过结果分析和实际调研相结合,根据节目所要求的发展情况完成节目的初步规划与设计。同时,节目制作人员也应根据受众在实际接触后的再次反馈情况进行完善,以保证关系节目发展的各个环节,如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节目内容等都能够得到相对应的数据支持。当节目制作完成面向受众时,再一次对受众的反馈信息进行收集,并提取关键信息和问题,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和问题对节目做出相对应的调整,从而实现“节目”到“产品”的转变,完成节目的升级改造。

3 注重粉丝效应

节目要保证消费群体的诉求得到满足,才能提升其对节目的忠诚度及使用效度。不能仅仅为了“吸睛”而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还应对节目进行进一步完善,将潜在受众转化为忠实追随者,从而保证受众使用效度的构建。这对于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及言谈举止等关系到节目效果的相关因素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主持人除了要对节目规定内容进行播报,还要在言语及与观众的互动上形成个人的形象与风格,受众群体的忠诚度及使用效度最终会体现在节目所传达的价值观念和具有理性意义的力度分析之上,进而形成“聚焦”。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节目形式的日新月异,新的节目形式会随着受众群体兴趣的变化而产生相对应的发展趋势。而能对受众产生长远且具有积极影响的节目往往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节目主持人也应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形成粉丝效应。如某些形式和内容完全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电视节目,由于主持人极具鲜明且理性的观点也可引了大批粉丝,收益颇丰。对于转型期的广播电台而言,应抓住全媒体时代所赋予的新机遇,完成蜕变。

4 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在文化快餐时代,尽管许多娱乐节目诞生到终结的周期只有1-2年,甚至不到1年。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这些节目的鼎盛时期,依然收获到了足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然而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提升和传播途径的增加,人们也更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才导致了这些红极一时却很快烟消云散的节目制作历史。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人渴望进步,渴望精神愉悦,而精神愉悦则离不开优质、营养、健康的精神食粮。最近几年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国家宝藏》等优秀电视节目作品所获得的成功正是人民大众渴望知识、渴望内心富足的体现。以此为参考,广播节目应从三方面入手进行节目制作:一是娱乐类社会现象播报、二是优秀民族文化传播、三则是以上两种的融合。

然而,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广播制作和播出方式都应逐步朝着移动互联的方向发展,借助智能手机APP、可穿戴载体等作为节目播出实物媒介,并加入互动和竞赛的元素,迎合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阶层的文化传播需求。

5 充分借助微博、微信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完成广播节目的个性化推送

微博、微信的矩阵模式已经比较成功,众多公众号在微信、微博平台上风生水起,但是这些公众号目前也仅仅只是做到了热点推送,离个性化推送尚有一段距离。而大数据技术则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现状。大数据技术的搭建和运行需要依靠较大的技术和经济成本,这是广播电台单位与自媒体APP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大数据因其自身所具有的优越性而融入社会各行各业并与之完美契合。尤其是大数据时代所形成的强大发展合力也使社会各界意识到其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新兴行业的媒体也不例外。充分利用前端数据与精度分析可以保证受众分析的精确性。在受众分析的过程中也应该明确其所要借助的传播媒介,如微信、微博等。在电视节目开发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数据分析方法获悉受众的选择偏好,根据其选择偏好制定相对应的传播媒介。

6 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台要想在站稳脚跟的同时,顺应历史潮流,通过改革创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就应该全面思考这一特殊时代的受众喜好。从广播内容到广播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全新广播信息传播模式,创建以受众为主题的大众广播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等实现个性化节目推送;以新媒体广播为媒介,解决受众的生活、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的需求。

猜你喜欢

广播电台广播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监测技术研究
AOIP技术在广播电台播控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青海取缔23个非法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