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创新

2018-02-21俞俊秋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6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民生受众

俞俊秋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

所谓民生新闻,即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讲,它属于社会新闻。早在2002年,江苏电视台制作播出的《南京零距离》节目就开创了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先河,自此全国各地不同类型的电视民生节目层出不穷,一度受到受众疯狂追捧。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之所以受到受众喜爱,主要是由于民生新闻的素材大多来自市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百姓的日常生活事件为报道题材,采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讲述百姓身边的人和事,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从百姓视角讲述新闻事件,充满亲切感。

但随着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不断深入发展,节目同质化、低俗化、娱乐化等一系列突发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传播内容要求越来越高,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许多受众慢慢将目光和兴趣转移到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相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开始受到冷遇,已经遭遇严峻考验。因此,电视民生新闻亟待节目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打破发展瓶颈,从而促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重获新生。

1 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分析

毋庸置疑,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电视民生新闻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挑战,使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受到挤压,生存与发展环境更加残酷。

1.1 节目内容同质化严重

基本上全国各地的电视台都开办了各自的民生新闻节目,甚至出现同一地区有多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情况,因此,当多家电视台同时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时,往往就会出现报道形式或新闻内容上的雷同,千篇一律的节目会给受众造成极度审美疲劳,久而久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和受众欢迎度就会大大折扣,不利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健康发展。此外,在新媒体时代,受众自身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手机APP平台进行新闻事件的传播,转发、浏览相关信息,他们不再只依赖电视媒体获取信息,因此,一旦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内容同质化严重、采编手法单一且缺乏报道形式创新,很难引起受众的强烈关注。

1.2 节目内容娱乐化、低俗化倾向明显

随着各级电视台播出的民生新闻节目逐年增多,电视台面临的竞争压力自然明显加剧,各大电视台为争取受众及提高收视率,纷纷降低民生新闻节目的取材标准,因此,一些新闻价值小、低俗的新闻事件也被广泛报道,甚至有些电视台为迎合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和猎奇心理,不惜以娱乐化形式报道民生新闻,刻意加大煽情力度,“强颜欢笑”或“无病呻吟”,甚至放大新闻事件中血腥、暴力、色情的镜头,对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发表一些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评论,降低了新闻事件的客观真实性,严重误导了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认知,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也削弱了电视媒体的公信力。

2 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策略

新媒体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的信息需求进一步得到释放,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要求更高。面对海量信息,民生新闻创作除要贴近实际外,还要着眼于大局,拓宽报道领域,树立打造电视民生新闻精品栏目意识。笔者作为一名省级广播电视台的电视记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新闻采写经历,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做好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电视民生新闻创新。

2.1 把握民生新闻本质,宣传正能量

民生新闻重点要报道百姓的日常生活,满足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及时如实报道百姓关心的新闻事件,这是民生新闻与其他类型新闻的最大区别,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要牢记“三贴近”原则和民生新闻的本质,扎扎实实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更好地服务受众以及通过民生新闻的报道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2 注重节目策划,丰富节目内容

好的电视新闻节目离不开精良的策划,电视民生新闻也是如此。在新媒体时代,倡导“内容为王”,受众对节目内容质量的要求颇为严格,没有丰富精彩内容的节目注定会被受众抛弃。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要扩宽采访渠道,提高新闻敏感性,力争挖掘具有更大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加强深度报道,全方位展示新闻事件的方方面面,要多报道受众感兴趣且对受众生活、工作有益处的新闻素材,如涉及医疗、教育改革、食品药品安全等题材,以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同时,加大设备技术投入,做好电视民生新闻画面拍摄处理的技巧,巧妙运用同期声或灵活融入背景音乐,使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内容详实、画面精良、主持播音优美,给受众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官冲击,逐渐打造电视民生新闻品牌节目。

2.3 运用自媒体平台,创新节目传播形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讯网络技术更加发达,各种自媒体平台不断涌现,电视、网络直播已发展成为主流传播形式,改变以前单向传播模式,向双向传播模式发展。如今受众热衷于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屏”设备来观看新闻节目、参与节目互动,电视媒体要充分认识到这一趋势的改变,积极运用自媒体平台,实行媒介融合的发展策略,开通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官网平台,引导受众关注,将电视播出的新闻节目上传到自媒体平台,方便受众随时随地收看。

2.4 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提升节目影响力

新媒体时代的受众不再像以往那样被动接受电视新闻节目,他们也会主动参与到对公共事务的关注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可以借助新媒体互发手机短信、开通电话热线、开设网站论坛留言板块,设置互动交流话题,尽可能让更多受众参与到节目中,对节目献计献策,改革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提升节目质量,提高节目社会影响力。此外,通过与受众的互动还可以发现更多重大的民生新闻线索。

2.5 提高传播速度,保证新闻时效性

新媒体时代信息更迭频繁,新闻瞬间会变旧闻,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在确保内容及传播形式创新的同时也要格外重视提高新闻传播速度,否则播出的信息会失去应有的新闻价值。

3 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想要取得进一步发展,实现民生新闻传播模式创新,就需要电视媒体及电视新闻工作者高度重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抢抓新时代的发展机遇,扬长避短,积极完善新闻传播制度,切实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质量,灵活利用新媒体技术,不断改变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传统形式,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坚决贯彻“百姓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导向”原则,为广大受众提供制作精良、内容详实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从而提高收视率,实现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民生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试析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