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对外传播媒体人才素质解析

2018-02-21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5期
关键词:倡议跨文化一带

郭 宇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一带一路”是集政治经济、内政外交等多领域为一体的重大国家安全战略和经济战略。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媒体或者说作为对外传播者的新闻工作人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对外传播的媒体人承担着解读“一带一路”倡议、传播中华文化,做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的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外传播是一个巨大挑战,不仅需要新闻工作者具有娴熟的业务技能,还需要其掌握新媒体技术、具备优秀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及良好的跨文化传播的媒介素养等。

1 “一带一路”对外传播媒体人才需求现状

“一带一路”传播环境复杂,沿线涉及中亚、南亚、西亚等多个地区,包括60多个国家,涉及官方语言达40余种,覆盖全球约64%的人口,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错综复杂。它不仅仅是沿线国家经济与贸易的交流与合作,更包含了不同国家精神与文化的碰撞。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亟需大量高素质的对外传播的媒体人,既包括专攻经贸合作等领域报道的专业性极强的记者,也包括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对外传播人才,只有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对外传播媒体人才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媒体人才,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2 “一带一路”对外传播媒体人现存短板

近年来,各国的新闻媒体工作者为共建“一带一路”、增进沿线国家人民感情,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对我国对外传播媒体人的要求与挑战也一步步加强,深入而持久的对外传播越来越迫切需要全能型、复合型的对外传播媒体人才。然而,目前能够充分满足“一带一路”对外传播任务的全能型媒体人仍是少数,在面对“一带一路”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多元的文化背景时,我国媒体人在对外传播中的不足与短板也逐渐显露出来。

2.1 部分记者英语素养低困扰涉外采访

在国际交流中,英语是一种通用语言,也是涉外采访活动中记者的一项必备基本技能。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记者的涉外采访活动也相应增加,对记者的英语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采访过程中,需要对交流者不断传递出的信息进行辨别、判断和记忆,并能够用流畅而准确的英语进行提问、交流与反馈。但目前我国一些记者在面对涉外采访时就存在语言上的短板,部分记者甚至需要英语翻译的协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采访的不便。由于“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很多是非英语国家,他们同样需要翻译将自己的语言翻译成英语,再由我们的翻译将英语翻译成汉语,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被转来转去,究竟有多少内容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本意就不得而知了。

2.2 跨文化传播能力不足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跨文化传播越来越普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是考验我国媒体工作者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一道难题。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跨文化素养是作为对外传播者媒体人的必备素养。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对外出传播中仍存在因跨文化而导致的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中文相对含蓄的表达方式以及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特殊性,使我国的文化理念与西方主导的去全球话语体系存在一定差距。这就导致许多西方媒体对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产生了误读,片面地将“一带一路”等同于“马歇尔计划”,从而使一些国家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存在误解,而这些误解与质疑本质上都是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2.2.1 认识的有限性与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一带一路”经济圈沿线的各个文化圈,既相互交融又相互独立。文化的独立性会使不同文化的人对同一现象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甚至有排异反应,这容易使跨文化传播陷入困境。有些记者在采访报道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就贸然依据自己的认知采访、报道,不仅达不到对外传播的效果,还可能使受众误解、曲解记者的传播意图,或对异文化的受众造成某种程度的伤害。

2.2.2 “先入为主”的刻板认知

在对外传播中,我们容易对异文化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刻板认知。我们倾向于按照我们的文化所给定的认知模式去接触理解事物,这就造成了文化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严重的话甚至会造成文化冲突。记者传播信息、报道新闻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客观真实,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同样要遵循这一原则,避免主观臆想与刻板认知,保证事件的真实性。

2.2.3 文化中心主义

文化中心主义就是将自己所属的文化作为文化的中心,并以自身的文化作为评价其他文化的标准,用以衡量异文化价值观的优劣高下。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地存在大量不同的文化。我们的对外传播要时刻警惕出现文化中心主义的倾向,以温和的、不具侵略性的方式进行对外传播。目前,有极少数对外记者还存在文化中心主义的倾向,必须及时纠正,以历史的眼光、平等的心态和兼容并蓄的态度对待其他文化,承认文化存在的内在逻辑和价值。

我国对外传播的媒体人还需加强跨文化素养,尽量克服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努力消除国际社会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质疑。对于媒体人来说,“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任重而道远。

3 “一带一路”建设对外传播媒体人才所需素质

3.1 语言素质:掌握多语种语言能力

“一带一路”,需要人才铺路;互联互通,关键在于“人通”。人才铺路,语言先行。语言是国际传播的基本载体,是打开目标国家的第一把钥匙。不管是经济交流还是文化交流,都离不开以语言为载体的传播。

作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媒体人才,必须具备优秀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当然,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不可撼动,然而,文化精髓的载体必然是本国本民族的语言。“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媒体人才首先要精通英语,在熟练掌握英语的情况下,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

3.2 专业素质:专注并提升某一领域专业化水平

所谓“记者的专业化”,就是指每个记者都要争取成为他所从事的报道领域的专家。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社会分工更加细化,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记者,不仅要具备记者的基本素质,还要向专家型记者的身份转变。从实际情况来看,现今有专业背景的新闻人才越来越受到广大媒体和新闻单位的青睐。虽然目前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构成仍以新闻和中文为主,但近期以经济、管理、法律、政治等为专业背景进入新闻业的人才比例正在不断上升。

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对专业化记者的需求更为迫切。主要体现在需要一大批经济、对外贸易投资等领域的专业化人才,他们不仅懂得经济领域的专业知识,还具备记者的采写编摄技能和媒介素养,能够有效完成专业性较强的新闻报道。

3.3 跨文化传播素养:以跨文化视角讲述中国故事

对外传播媒体人才应具备对目标国家民族、宗教、文化的尊重与调适能力,即跨文化传播的能力。只有懂得国际传播规律和跨文化沟通技巧,以目标国家和民众熟悉和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才能最终实现有效地对外传播。对外传播媒体人在进行报道或以纪录片等形式记录“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进程及实施效果时,一定要前期做好对被采访人或被报道国家的文化背景的准备工作,以免出现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交流不畅与文化误读现象。

3.4 媒介使用素质: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对外传播

“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亟需创新跨媒体传播形式,利用新媒体便捷高效、交互性强的媒介特点,整合以文字表达的文本、视觉特征表达的图像、时空特性表达的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传播形式。在媒介融合、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媒介环境下,中国要积极运用全媒体传播理念,采用多媒体表现形式进行对外传播,这需要媒体人才尽可能多地掌握新媒体技能,创新传播内容的表现方式,借助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包括运营微信公众号进行推文,通过微博、新闻客户端进行传播,利用VR全景、H5、互动直播、大数据等技术,把握不同媒介传播的特点,提高跨媒介应用能力和国际化媒介视野。

3.5 个性化素质:注重对外传播的个性化表达

传播内容的个性化表达能缩短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加对受众的吸引力。作为对外传播的媒体人,要想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注重对外传播手法和技巧策略,强调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一位具有个性化素质的对外传播记者必然是具备敏捷的反应、睿智的语言、独特的思考以及优秀的跨文化传播素养与专业知识的记者,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对外传播记者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与瞬息万变的传播局面,很多记者都是凭借直觉本能做出反应,这种应变能力与个性化表达的素质需要通过多观察、多体会、反复揣摩来培养。

强调对外传播记者的个性化表达素质并不能与记者的个人化言语画等号,记者的个性彰显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对外传播效果,个性须蕴于共性之中,在任何时候都应服从于中国媒体自身的属性。传播者的个性还应从属于其社会角色的共性,离开社会属性的个性化表现反而会产生负面作用。

4 结语

媒体人在“一带一路”对外传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媒体人的素质对中国“一带一路”的话语表达与话语权构建起着积极作用。对外传播的媒体人要不断提升自己“讲中国故事”的能力,具备“世界眼光”与“战略思维”,注重个性化表达、创新内容表现形式,培养多语言与跨文化素养,更有效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中国。

猜你喜欢

倡议跨文化一带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