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经济”视角下电视剧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和反思

2018-02-21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5期
关键词:女性主义意识

窦 蓉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1 “她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影响

“她经济”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是女性经济的一种说法。简单来说,指随着女性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针对女性理财、消费需求而形成的具有女性性别特征的经济现象。

1.1 “她经济”时代的现状

世界银行曾估计2019年,全球女性全年掌控的消费支出有望增至28兆亿美元,但以目前发展的状况来说,应该远不止如此。“姐妹团”成为世界消费的“火车头”,女性市场的巨大潜力得到释放。女性创业、女性高级管理人才和CEO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其影响力不容小视[1]。

中国的女性企业家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壮大,女富豪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2015年《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中73位有49人来自中国,占比67%;2017年,152位上榜女性中121位来自中国,人数占到8成。另外,女性就业人数也在不断的增长。2013年,女性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45%,2014年,有70%的女性投身职场。女性的经济实力得到发展,经济和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可见,“她经济”时代已经开始了。

1.2 “她经济”对市场的影响

由于女性拥有可观的经济实力和购买力,许多产品开始出现了明显的性别区分化的现象,如许多牙膏出现所谓“女性专用”,在包装上多用女性喜爱的粉色,在口味上多使用花香等;广告中也多使用“小鲜肉”作为代言人,可以说是很明显的在迎合女性胃口,将女性作为第一消费群体。

“她经济”也冲击着中国电视剧的市场。根据《中国粉丝报告》显示,2017年4月的活跃粉丝中,女性占69.4%。同时,分析其报告中明星粉丝的各项指数及其热追的电视剧与电视剧的实际收视情况来看,粉丝热追可以说是这部剧收视的保证。在粉丝关注列表中名列前茅的电视剧,在播放时也是同档期的收视冠军。可见,女性观众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是电视收视率的主力军。因此,大量电视剧重视女性观众,迎合女性观众,女性意识在电视剧中不断加强。这也是“大女主戏”出现的主要经济原因。

2 女性意识在电视剧中的发展

女性意识是女性自我觉醒的产物,是女性通过后天学习萌发出的自我意识,是女性在对自己性别认同的前提下,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然人[2]。而在电视剧中,女性意识主要表现在女性角色的性格塑造、人物命运、思想转变及对于现实生活、当下社会的思考中。其在电视剧中不断变化,反映出社会对女性思想状态的关注。总结发现,中国电视剧中女性意识的发展有三个非常明显的阶段。

首先,第一阶段是1990年以张凯丽主演的《渴望》及《孝庄秘史》等,这些电视剧以历史为背景,塑造历史中的女性形象,表达出女性面对困难时的忍让和付出、对爱情的向往、平等意识的觉醒等。在这个阶段中,男性角色依然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女性意识依托于历史人物进行反映。

第二个阶段是以2014年范冰冰主演的《武媚娘传奇》及2015年孙俪主演的《芈月传》为主要代表,这一阶段中女性升级为故事的核心。女主人公的成长和形象的塑造成为电视剧的主要部分,对于男性角色的描述“分量”减少。

第三阶段主要以2017年马伊琍主演的《我的前半生》、孙俪主演的《那年花开月正圆》、马思纯主演的《将军在上》为代表的“大女主戏”。尤其是《将军在上》这部剧,塑造了女强男弱的社会图景:武艺高强的女将军和手无缚鸡之力的俏王爷;大宋的强大敌人被将军的表妹击垮等,这部剧中不仅仅是女主,其塑造的女性角色都是有能力、有胆识,最重要的是强于男性的形象,而男性则是懦弱的形象,彻底颠覆了传统观影观念中男女主形象的设定。女性意识成为电视剧叙事结构中的绝对主导。

3 “大女主”电视剧出现的问题分析

“大女主戏”市场的不断繁荣,早期的制作粗糙、情节单一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但更加深层的内容上、价值观上的硬伤才是需要业界人士去关心和思考的。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观众的丧失,更重要的是对于“女性主义”的发展和传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将决定着这些“大女主戏”未来能否得到长久发展。

3.1 内容上呈现套路化

首先,古装戏占据大多数,有的是在真实历史上改编的,有的甚至是虚构的历史时期,以现当代生活为背景的很少,这样让电视剧反应现实生活的能力降低。

其次,在作品选择上,几乎全部都是对网络小说IP的改编,因为网络小说本身自带流量,因而成为大部分“大女主戏”的首选。但网络小说鱼龙混杂,很多作品的文学性不足,这也导致许多电视剧思想性不强。许多IP只是在播出时成为热门话题,一旦电视剧结束,IP也会迅速冷却,作品运营的周期非常短。

最后,同质化倾向非常严重。在英国女性电影理论家、先锋电影导演苏拉·穆尔维的论文《观影快感与叙事性电影》中,她认为主流商业电影通过将女性设定为一种带有谎言、骗局和罪行,并通过男主人公之手遭到惩戒来消解男权文化的内在张力和矛盾。将男性的爱与庇护作为对好女人的褒扬,以监禁、放逐作为对坏女人的惩戒。

这样的模式在女性意识的电视剧中甚至是“大女主戏”中比比皆是。情节大多是讲述她们的成长经历,塑造出完美的全能型女主形象,而男性人物也出现数量多、标签化等特点,大多都是所谓的“成功人士”,外表非常帅气迷人。同时对女主一往情深,他们成为女主成长路上的最大助力。并且通常采用大团圆式结局,以女主拥有了幸福家庭为奋斗终点,家庭事业双丰收作为为最终目标。

3.2 价值观传达上与“女性主义”的误差

“大女主戏”不断强调女性的独立意识及“女性主义”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人们加强对“女性主义”的关注。但也容易让人们形成一种认知误区,即剧中的“大女主”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其生活背景、成长经历不是一般女性能够复制的。这样的男女主形象和内容设计会给人们带来女性已经非常强大、男女性别平等的媒介拟态环境[3]。从而降低人们对现实生活中性别不平等现象的敏感程度,这不利于“女性主义”在现实中的实践推广。

“女性主义”真正的追求并不是全能、拥有开挂一般的人生和压过男性的地位,从而形成另一种不平等,而是男女平权。现实中,女性的权利也并不是如同剧中这样依靠着父权、男权而崛起。这样的剧情会扰乱观众对于“女性主义”、女性意识的认识,形成一种畸形的“女性主义”倾向,从而阻碍“女性主义”的发展。

4 产生的影响及反思

优秀的影视作品应该兼顾娱乐性、消费性和意义性,既能娱乐观众、满足观众的消费需求,又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反映正确的价值观念。“大女主戏”归根到底是源自女性的视角和自身的实际经验,源于时代赋予的女性权利和意识的崛起。基于这些动因思考,“大女主戏”的未来发展应该提高的是女性思想意识,正视女性的地位和社会职能,真正反映女性的独立与自强,从根本上完善“大女主戏”的传播意义。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意识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论低年级合唱意识的培养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满足欲望,自我选择——西方的“生活方式” 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