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学会高质量发展

2018-02-21王霄汉

现代金融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题学会金融

□ 王霄汉

一、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前一阶段工作简要回顾

2017年,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在省分行党委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总行治行兴行“六维方略”为引领,紧紧围绕“九个并重、九个更加重视”新理念,精心组织课题研究,切实增进学术交流,努力办好学会刊物,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各项工作稳中有进,为服务江苏农行改革发展、服务农村金融研究作出了新贡献,受到多方好评。省农村金融学会被人民银行金融学会评为“优秀团体会员”,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年会上,又被评为“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工作先进单位”和“《农村金融研究》发行征订先进单位”,并在会上做了《加强学会建设 培育特色优势 努力打造新型研究智库》的经验交流。

(一)着力围绕中心工作,课题研究取得新进展。2017年初,江苏省学会承担的2016年独立课题《制度、偏好与县域银行异质性竞争格局与对策研究》荣获总行学会一等奖,参与的《应用大数据建模方法开展法人客户信用风险预警监控的研究》荣获总行学会二等奖,充分展示了江苏分行的科研实力和水平。认真扎实做好今年上报总行课题的研究工作,江苏分行独立课题《基于新经济需求特征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有效金融服务模式研究》,被列入总行2017年课题计划,近日已按期结题,上报总行。省学会课题计划进展顺利,在各市学会上报的近30项课题中,省学会优选了18项课题计划并布置下达,围绕新一届省分行党委新战略、新思路特别是“九个并重、九个更加重视”,年中动态调整完善课题计划,引导各级学会始终紧扣行党委要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方案。复审后的课题涵盖了服务实体经济和“三农”、互联网金融、案防风控等重点、热点和难点,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业务经营实际,突出前瞻性、应用性和针对性,课题负责人主要由二级分行“一把手”担当,相当部分主要执笔人为青年研究会会员。省、市学会对课题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创新和丰富调研方式,推动开展跨部门、跨行际的联合调查研究,助力研讨活动开展,目前18项课题已基本按计划完成,省学会将组织专家评审,并对优秀课题予以表彰。课题成果转化也取得一定成效,省学会针对“文山会海”变相反弹的调研报告《对基层行参加视频会议和收到N0TES邮件的调查与思考》,被省分行张建良行长、肖国奎纪委书记等领导签批,并在《参阅件》刊载。

(二)着力发挥平台作用,学会管理实现新提升。各级农村金融学会积极打造学习、交流、成果展示“三大平台”,助推全行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提升。今年,各级行员工共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数篇发表在《现代经济探讨》、《财经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上。一是加强学习平台建设。年内省、市学会累计组织各类报告讲座30余次,邀请总行战略规划部、省社科院、南京大学等行内外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开拓会员视野,掌握金融研究前沿动态。通过送培训上门等方式,省学会赴部分分支行现场授课,组织开展金融研究培训和会员研究案例分享,规范研究范式,提示研究重点,借鉴研究方法。二是加强交流平台建设。坚持“开门办会”,与人民银行、省金融学会、省社科联、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密切联系,“走出去”开展研讨交流活动。组织参加省社科联学术大会,优选5篇优秀论文参与评奖。参加人民银行第21届金融理论与实务征文活动,报送论文3篇。注重行内横向联合,特别是加强与团委、工会的合作,开展年度主题征文活动,明确“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网点转型与竞争力提升”等9个重点选题方向,全省共征集具有较高质量的论文90多篇,评比表彰并择优发表。三是加强成果展示平台建设。强化品牌意识,提高学会期刊《现代金融》质量和影响力。建立《现代金融》外聘专家审稿制度,制定专家评审办法,聘请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等领域知名教授担任外聘评审专家。多渠道扩大优质稿件来源,在扩大行内稿源的同时,积极向人行、银监、科研院所等单位约稿,带动期刊稿件整体质量提升。

(三)着力培养青年人才,打造“青年论坛”新品牌。努力把青年研究会建设成为各级行党委决策的“智库”、理论创新的主要阵地、人才集聚的智慧高地。好中选优稳步扩大队伍规模,目前省、市、县三级行的青年研究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青年研究会总会员数已从初期的20人增加到目前的1000人左右。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征文、研讨、调研等活动,征集各市学会上报的青年研究会专项课题报告80余篇,其中部分优秀论文在刚刚结束的青年论坛上做了交流。丰富青年研究会活动方式,省学会指导各市青年研究分会,积极探索名师讲座、辩论会等多种形式的专题活动,多数市学会举办了“青年论坛”。苏州学会举办了“走进诵读、感悟生活”诵读会;南京学会举办了青年学术辩论赛,选拔优秀辩手组队参加南京市金融系统辩论赛并获得第一名,今年,南京市学会还荣获该市“社会科学类模范学术社团”称号,“以青年研究会打造金融科研新平台”案例荣获该市2017年度社会科学类“十大创新案例一等奖”;镇江学会建立了青年研究会学习培训“微平台”,无锡、扬州、盐城、徐州等市学会均对青年研究活动进行了积极创新探索。

(四)着力完善机制建设,为学会研究提供新保障。一是完善学会考核办法。将金融研究和青年研究会会员发稿情况纳入各级行办公室条线考核,提高考核分值,引导下级行重视金融研究工作。二是实行课题研究奖励制度。特别突出对青年人才培养和研究成果的激励,继续在《现代金融》上开辟专栏,每期刊载1-2篇青年研究会会员的研究成果,稿费是其它论文的3倍。多家市分行青年研究会制订办法,视采纳稿件学术期刊的层次,给予作者原稿酬一定比例的奖励。三是完善督查指导机制。省学会按季对各市学会金融研究工作进行统计、通报,不定期对课题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督促课题高质量完成、按规定上报。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学会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学会组织管理基础仍然薄弱,学会秘书处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专职人员数量有限,省、市、县学会之间的指导交流仍然偏少。二是部分行对学会以及研究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在学会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虚化、弱化的现象。三是学会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契合度、融合度还不够高,对省分行年度、年中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九个并重、九个更加重视”新理念的贯彻传导还不够深入,服务经营管理的能力和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学会智库职能不够突出,研究成果的指导性、创新性、实践性还不够强,“研究创造价值”还不明显。五是《现代金融》杂志的影响力仍基本局限在系统内,办刊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做好下一阶段学会各项工作

当前,全行的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做好新时代的学会工作,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和省分行党委正确领导下,继续着力做好课题研究、学术交流、服务会员工作,为服务江苏农行改革发展、服务党委决策、服务金融研究做出更大贡献。

(一)进一步服务全行大局,履行学会研究职能。习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研究是决策的基础。当前经济金融大环境复杂多变,同业竞争更加激烈,江苏农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做好研究工作。研究职能是学会的核心职能,学会要紧扣全行发展战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不断拓展研究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第一,科学确定课题研究方向。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农业银行改革发展实际,特别是总行“六维方略”和省分行“九个并重、九个更加重视”,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一是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服务开展研究。研究商业银行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主动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有所作为。研究我行如何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做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1+3”重点功能区建设的金融服务。二是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大对“双创”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信贷支持开展研究,研究我行如何加快创新,加快形成金融服务新经济的有效模式,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注重对创新过程中相关信用风险的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三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提升“三农”金融服务开展研究。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我行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必须按照中央及总行部署,深入研究如何加快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更好地服务县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产业集群和成熟专业市场,服务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和观光农业,采用“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的新方法,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围绕美丽中国建设,改进民生金融服务开展研究。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研究如何适应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提升个人贷款尤其是非住房消费贷款的占比,着力加强和改进民生金融服务。研究如何坚持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快重点领域的创新突破,做支持美丽中国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引领者。五是围绕全行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开展研究。要按照十九大提出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任务,结合同业竞争态势和我行实际,研究进一步加快改革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尤其是要研究对公和零售业务转型、县域竞争力提升、加快互联网金融和新兴业务发展、考核激励等事关江苏农行改革发展的长期性、战略性、机制性问题。六是结合本行中心工作和地方特色开展研究。许多分行学会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泰州学会对如何抢抓泰州创建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南通学会结合县域“三农”特色等,做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其他分行也要开展类似研究,服务中心工作,打造地方特色。

第二,不断强化课题流程管理。要进一步强化课题的科学立项,过滤掉针对性不强、与经营管理结合不紧密的课题。对今年各市学会上报的课题,省分行将进一步严格评审程序,各市学会作为课题主管部门、学会秘书处作为管理落实部门,要积极联系行内外相关领域专家,注重及时更新和扩大专家队伍,不断提高课题评审水平,严格评审,保证每个课题都经得起实践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总之,各级学会在课题立项、督导、结题等环节都要把好关,确保课题研究按计划按要求扎实开展,逐步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第三,积极推进成果应用转化。课题成果是全省各级行组织有关研究力量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才形成的,是广大会员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我行宝贵的无形资产,应充分加以应用和转化,绝不能一研究了之、一结题了之。学会要抓好课题应用工作,积极推荐优秀成果在省分行《参阅件》、《现代金融》、简报信息载体等渠道刊发,对获奖成果和优秀课题要主动报送行领导和相关部门,并推荐到总行各类载体和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切实通过专题会议、刊物发表、学术交流、成果评选等方式,积极推广课题研究成果。要努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文件、制度、办法,转化为经营成果和管理成效,转化为我行的现实生产力和同业竞争优势。

(二)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发挥学会平台作用。学会作为农村金融领域的全省性学术社团,要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抓好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学术交流,培养人才队伍,打造品牌特色,继续发挥好“三个平台”的作用,为服务我行战略凝智慧、聚人气、谋发展。

第一,树立精品意识,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充分发挥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继续通过专题征文、专题调研、专题培训、学术论坛、学术沙龙等形式开展成果交流与评选活动。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渠道优势,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网站等适应年轻人的交流方式,开展线上研究,及时探讨业务经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巩固优势项目,广开交流门路,继续做好组织参加上级单位的评比活动,并力争获得好的名次和奖项。各级学会除配合省分行学会开展评比外,也要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全方面的对外学术交流,积极参与社科联、金融学会等当地主管机构举办的各项评优活动。积极参与各类高层次专业研究合作,通过期刊发表、网络媒体刊登等形式进一步提升我行的学术影响力。

第二,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全员研究机制。学会工作具有群众性。要邀请广大业务骨干广泛加入,组织理论功底较深、具有一定调研能力的员工参与课题研究,通过撰写理论文章和学术交流,提升员工理论素养和宏观分析能力。要注重吸引广大员工特别是基层一线员工参加科研活动。要进一步健全研究参与制度,通过常态化选派青年同志参与重大调研活动、指派青年研究会员参加重大课题研究、为青年研究会员订阅一些重要学术期刊、选派参加一些高端学术研讨和高层次培训等多样化的形式,鼓励青年员工发挥才智特长,为全行研究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基层员工掌握着大量一手资料,对业务经营存在的实际问题、同业竞争的态势有着较为直观的认识。他们的参与,有助于管理层更快地掌握基层一线情况,更好地进行决策。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增加学会工作的覆盖面和参与度,不断提升全员专业素养,凡获得中国农村金融学会、省社科联、省金融学会等重要奖项的研究成果、重要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文章等,要加大奖励力度,对群众性课题研究,也要给予适度激励,进一步调动全员参与学研的积极性。

第三,加强队伍建设,培育科研新生力量。学会要以人才库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全员研究的参与度,挖掘释放广大一线员工的研究潜力和热情,不拘一格培养研究人才,把学会建设成为“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的人才平台。当前省分行党委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各级学会都要牢牢把握青年员工这一群体,从“确保农行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充分利用青年研究会、青年论坛等平台,进一步完善机制,切实调动年轻人、特别是新入行三年以内年轻员工的调查、研究和写作的积极性,鼓励青年研究会员多参与调查、多开展研究、多参加培训讲座、多读专业著作,促进他们更快成长成才,真正成为构建新型智库的支撑、服务经营决策的智囊。

(三)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更好地开展新时期的学会工作,各级学会必须依靠更加突出的作为来提升地位、依靠更优秀的成果来扩大影响、依靠更优质的服务来凝聚力量、依靠更完善的机制来增强活力。一是提升学会管理和服务水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各级行领导要继续支持、关心学会工作,为学会的发展把好方向掌好舵,同时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空间,让学会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平台作用。各级学会自身要通过不断地总结学习,在学会建设、重点课题研究、青年人才培养、决策咨询功能发挥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要完善各级学会沟通协调机制、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推行开放、联合的工作方式,增强为会员服务的能力。二是坚持创新思路,提升学术活动组织能力。总结近年来学会工作经验,学术活动往往活动层次越高、权威性越高,活动规模越大、影响力越大,学术成果越多、吸引力越强。必须坚持“学会生命力在于学术活动”的理念,创新思路,提升学术活动的组织能力,吸引更多的金融工作者积极参与,促进学术成果和学术人才的“双丰收”。三是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做好各级行发展转型的重要课题及特色课题研究。切实抓好总行、省社科联、省金融学会的重点课题申报工作,继续完善已上报课题的后续管理。落实建立自己的“论文库”和“成果集”,为未来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开展做好积累、提供源泉。四是坚持“以会员为本”的指导思想,不断增强学会凝聚力。提升学会作为“会员之家”的作用,让会员的学术需求在学会得到满足和实现,更加有效地发挥会员参与学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会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四)进一步打造精品刊物,提高刊物整体层次。《现代金融》是我行研究成果交流的重要载体,要切实树立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办刊的前瞻性、实效性和应用性。明年,省学会将对《现代金融》进行深度改版,采用与高校合作办刊的形式,引进外部智力支持,进一步提升刊物层次,提高办刊水平,扩大社会影响。一是加强作者队伍建设。加大约稿力度,变被动“等稿件”为主动“找稿件”,利用多种渠道,积极与高等院校知名专家、学者建立沟通和联系,逐步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作者队伍。加大考核激励力度,利用优惠稿酬、评先评优等激励制度鼓励广大员工和外部作者投稿。加强与市、县行互动,策划基层经营实践等相关主题,多刊登基层作者的优秀论文。利用学会研究平台,组织主题征文、青年论坛等活动,择优刊登,激发投稿热情,提高期刊质量。二是加强期刊主题创新。要围绕热点问题进行主题策划,通过追踪热点、研究难点、突出重点,努力将刊物打造成一个政策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平台、学术交流与建言献策相结合的平台。要用发展的眼光办刊物,促进期刊不断发展。三是加强期刊栏目策划。在已经增加“三农金融”和“金融观察”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办刊宗旨策划创新栏目,力争走在学术研究前沿,形成鲜明的主题与特色,增强刊物的可读性与吸引力。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刊物栏目的独特性、前瞻性、创新性、热点性、发展性。

猜你喜欢

课题学会金融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学会分享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P2P金融解读
学会分享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