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胫腓骨骨折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效果
2018-02-21刘玉梅
刘玉梅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天津医院 外二科,陕西宁强 724400)
胫腓骨骨折属于发生率较高的一类骨折,骨折原因通常为间接暴力包括滑倒压砸、跑跳扭伤、高处跌下等[1]。患者容易出现疼痛以及小腿肿胀等表现,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以及有效的护理,可能影响骨折愈合[2]。本研究主要分析常规护理以及综合护理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不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 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病例参与研究,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9 例、女16 例;平均年龄39.7±4.3 岁。致伤原因:滑倒压砸11 例、打击致伤3 例、冲击撞伤8 例、跑跳扭伤10 例、高处跌下3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39.1±4.6 岁。其中滑倒压砸10 例、打击致伤4 例、冲击撞伤7 例、跑跳扭伤9 例、高处跌下5 例。2 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传统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选择综合护理方式实施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由于术后恢复需要较长时间,患者可能因为疼痛、功能障碍等因此出现焦虑、抑郁、封闭自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掌握其心里特征和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心理护理方案,告知患者术后卧床休养的重要性及患者一些排遣负面情绪的方法,比如看书、听音乐、与病友交流,争取患者的理解,增加患者应对疾病的信心。
1.2.2 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发生术后疼痛的程度、性质及耐受度。术后患者卧床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疼痛表现进行密切观察,判断其是否与患者的创伤程度一致,如术后3d 内出现伴有波动感或进行性加重的疼痛,可能是发生了术后感染,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注意观察患者外固定的松紧度及患肢末梢血运,以免因患肢肿胀而引发疼痛,如出现上述情况,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稍微放松夹板、抬高患肢减轻疼痛。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轻柔,注意保护患肢。患者发生轻微疼痛时,可采取听音乐、读书等方法减轻疼痛;若发生严重疼痛应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治疗。
1.2.3 饮食护理
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食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其不应过早地进食肥腻滋补的食品。叮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足量的蛋白质、纤维素以及维生素。
1.2.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患肢的按摩,加快患肢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恢复。部分年龄偏大的患者,由于丧失活动能力,无法自行翻身,护理人员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做好皮肤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检查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用海绵垫或减压辅料保护骨突出或受压部位的皮肤,以预防压疮、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1.2.5 功能锻炼指导
护理人员根据病情恢复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把功能锻炼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重要性等讲清楚,指导患者足趾自由活动、踝关节背伸、背屈运动,股四头肌收缩等功能锻炼。锻炼要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到疲倦为宜。
1.3 观察指标
观察2 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状况,选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总分为0~10 分,0 分为无痛,10 分为剧痛,得分越高,疼痛感越强;比较2 组患者关节僵硬、下肢静脉血栓、骨筋膜室综合征、压疮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9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前VAS 疼痛评分为(7.01±2.21)分,护理后为(2.64±1.51)分;对照组护理前为(6.98±2.18)分,护理后为(4.81±1.67)分,2 组护理前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VAS 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为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胫腓骨骨折的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运动指导,严格遵医嘱为患者提供相关的护理。而综合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其包含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饮食干预以及康复训练等,可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处理,对于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本研究显示,综合护理干预的胫腓骨骨折的患者术后并发症仅为5.71%,而传统常规骨科护理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却高达22.86%; 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VAS 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5),提示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