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垂体受累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2018-02-21王艳妮杨金奎王振刚周建博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8年6期

王艳妮,杨金奎,⋆,高 圆,王振刚,崔 莉,陈 楠,周建博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风湿科,北京 10073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内分泌科,北京 100730)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既往称为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病因不清。病变累及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偶尔累及大动脉,其病理以血管炎、坏死、肉芽肿为特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少数可累及垂体而引发中枢性尿崩症及垂体前叶功能紊乱。GPA 累及垂体罕见,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多为个案报道。我们现报道的5 例为国内病例数最多的研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综合分析其特点,从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以改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录2009年5月1日~2018年5月17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风湿科住院治疗,且明确诊断为GPA 的患者。所有患者年龄>18岁,符合1990年ACR GPA 分类标准[1];且符合中枢性尿崩症诊断或存在垂体前叶功能异常。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以及外伤、手术、肿瘤、组织细胞病、感染性疾病、席汉综合征、缺氧性脑病等可能导致垂体病变的疾病。

1.2 GPA 缓解标准

参照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BVAS/WG[2]及张国华等[3]对GPA 疗效评估,自制缓解标准:①系统缓解:BVAS/WG 下降≥50%,并持续2 个月;③系统未缓解:BVAS/WG 下降<50%以下。

1.3 中枢性尿崩症缓解标准

参照陈灏珠等[4]定义中枢性尿崩症缓解标准:无激素替代治疗的情况下,饮水量、尿量明显减少,食欲改善,体重增加,脱水纠正,尿比重、尿渗透压及血生化接近或恢复正常。

1.4 研究方法

通过住院电子病例系统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包括器官受累的情况、垂体功能的情况、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等,电话及门诊随诊患者的疗效。

通过Medline 分别以 “Wegener,pituitary”和“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pituitary”为关键词检索文献,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系统受累、垂体激素、垂体MRI、治疗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本中心5 例GPA 累及垂体患者的临床情况

共收集GPA 病例135 例。其中5 例患者累及垂体(见表1),均为女性。GPA 发病年龄27~80岁,平均(49±18)岁;尿崩症发病年龄27~80 岁,平均(50±18)岁。

5 例患者均为局限型GPA,均以垂体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出现垂体受累的症状时,均存在其他部位的活动性病变,包括耳鼻喉(ear-nose-throat,ENT)、肺、眼及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5 例患者均有ENT 及肺受累;3 例眼部受累,主要表现为突眼、巩膜炎、角膜炎、眼肌增粗;1 例存在CNS 受累,表现为硬脑膜炎。

5 例均存在尿崩症,且伴有垂体前叶功能不同程度的紊乱,2 例(病例2、5)有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降低,1 例(病例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1 例(病例5)促甲状腺激素降低,2 例(病例2、3)生长激素缺乏,3 例(病例2、4、5)高泌乳素血症。5 例均接受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随访2 个月以上,系统受累均缓解;除病例4 外,余4 例中枢性尿崩症均缓解。

5 例患者均存在垂体MRI 异常表现,分别为垂体增大及垂体柄增粗各3 例(图1,见封二),垂体后叶T1 高信号消失2 例(图2,见封二),垂体信号不均匀强化1 例,垂体中央可见直径5mm 的短T1 短T2 信号的结节影1 例。

表1 本中心5 例GPA 垂体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

2.2 结合Medline 检索结果的综合分析

检索文献59 篇,除外重复及非相关文献,选择资料相对完整者,共纳入41 篇文献[5~45](1995年~2017年),67 例病例。本中心5 例联合文献报道67 例共72 例进行分析。

表2 垂体激素的情况

2.2.1 一般资料

72 例中男19 例、女53 例,男女比例0.4:1。年龄13~80 岁,平均(42±15)岁。局限型47 例(65.3%),全身型25 例(34.7%)。64 例垂体功能紊乱时完善ANCA 检测,47 例(73.4%)c-ANCA/PR3阳性,6 例(9.4%)p-ANCA/MPO 阳性。

2.2.2 系统受累情况

GPA 累及垂体时常同时存在其他部位受累,ENT 受累52 例(72.2%)、肺受累32 例(44.4%)、眼受累15 例(20.8%)、CNS 受累13 例(18.1%)、肾脏受累11 例(15.3%)、关节受累10 例(13.9%)、皮肤7 例(9.7%)、外周神经受累2 例(2.8%)、胆囊、心脏、淋巴结、肌肉、甲状腺受累及牙龈各1 例(1.4%)。10 例(13.9%)患者垂体受累时无其他部分活动性病变。

2.2.3 垂体激素情况

72 例患者中,64 例(88.9%)存在垂体后叶受累导致中枢性尿崩症,也可出现部分或全部垂体前叶功能紊乱,导致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降低,亦可合并泌乳素分泌异常,见表2。

2.2.4 垂体MRI 表现

72 例患者均完成垂体MRI 检查,68例(94.4%)可见异常。其中,垂体增大62 例(86.1%)、垂体柄增粗或变形33 例(45.8%)、垂体信号不均匀强化32 例(44.4%)、垂体后叶高信号影消失27 例(37.5%)、视交叉受压变形13 例(18.1%)、垂体信号均匀强化8 例(11.1%)、下丘脑、海绵窦、硬脑膜受累各3 例(4.2%)、脑积水、脑出血及脑桥受累各1 例(1.4%)。

2.2.5 治疗方案

48 例患者可查阅到具体的治疗方案。24 例(50.0%)接受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10 例(20.8%)、硫唑嘌呤6 例(12.5%)、甲氨蝶呤4 例(8.3%)。单用激素治疗10例(20.8%);单用免疫抑制剂治疗9 例(18.8%),其中,硫唑嘌呤4 例(8.3%)、环磷酰胺2 例(4.2%)、甲氨蝶呤2 例(4.2%)。激素联合利妥西单抗治疗3 例(6.3%)。3 例(6.3%)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

2.2.6 预后情况

36 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所有患者治疗后系统受累均改善。垂体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及部分恢复各8 例(22.2%),20 例(55.6%)垂体功能持续紊乱。垂体MRI 检查:7 例(19.4%)恢复正常,21 例(58.3%)改善,8 例(22.2%)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垂体功能恢复正常的8 例患者中,仅1 例垂体MRI 恢复正常。GPA 患者系统受累好转、垂体功能恢复与MRI 改善之间无确定相关关系。

3 讨论

垂体受累为GPA 罕见的临床表现,国外报道仅占1.1%~1.3%[11,16]。本中心135 例GPA 患者中,3.7%(5 例)垂体受累,高于文献报道。GPA 垂体受累不易确诊,往往耗时较长,甚至达数年之久[11],说明其病情复杂、临床医生认识不足。目前国内外多为个案报道,本研究为国内首个对GPA 垂体受累进行综合分析的研究。

本研究发现,GPA 累及垂体主要见于局限型GPA 患者,同时合并ENT 受累最为常见,占72.2%。本中心5 例病例,ENT 受累发生率高(100%),可能与本机构为全国ENT 重点学科,汇集各地ENT 疑难杂症患者有关。由于ENT 与颅脑解剖关系非常密切,有人推测可能为ENT 等局部病变扩散至垂体所致[46],这可能也是本中心GPA 垂体受累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因此,当ENT 受累的局限型GPA 患者出现垂体异常的任何迹象时,应高度警惕GPA 累及垂体的可能性。

GPA 累及垂体时常累及垂体后叶导致尿崩症[14]。尿崩症可单独出现,亦可与垂体前叶功能紊乱同时出现,而垂体前叶功能紊乱较少单独出现。当患者明确诊断为尿崩症时,需同时评估垂体前叶功能有无受累。评价垂体肾上腺轴受累主要根据ACTH 及皮质醇的降低,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下丘脑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抑,ACTH 分泌亦减少,需注意鉴别。评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时,需考虑高泌乳素血症及药物(如激素、环磷酰胺)的影响,因其均可导致性腺功能减退,因此,垂体受累导致性腺功能减退可能被高估。而垂体受累导致生长激素缺乏可能被低估,因为诊断生长激素缺乏是基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低于正常,而非动态监测,必要时应完善胰岛素耐量试验,该项检查是目前确诊生长激素缺乏的金标准检查。

GPA 垂体受累典型表现为多尿、多饮、口渴、喜冷饮、低血糖、低血压、闭经、异常泌乳等,但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非常不特异,例如头痛,在为明确头痛原因完善影像学检查时才发现垂体异常。本研究94.4%的患者存在垂体MRI 异常,常见的MRI 表现为垂体增大、外周强化、中央低信号囊性变、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垂体柄增粗等,其中累及垂体后叶多表现为垂体后叶高信号影消失。

GPA 患者行垂体MRI 检查发现异常时,除考虑原发病累及垂体外,需与垂体瘤鉴别。尽管大部分垂体瘤在MRI 为等信号,与GPA 垂体受累表现不同,但有一部分垂体瘤亦可出现外周强化中心低信号的类似信号。在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能改善垂体影像学异常,但大部分垂体功能紊乱仍持续存在; 而垂体功能恢复正常者,垂体MRI 表现除1 例外均未恢复正常,仍遗留不同程度的垂体增大、空蝶鞍、垂体后叶高信号影消失等。考虑到垂体功能恢复与MRI 表现并不匹配,因此难以用垂体MRI 的改善程度来预测预后。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GPA 患者ENT 等系统受累的改善率高,可能与这部分患者多为局限性GPA 有关,但垂体的功能受损常难恢复,部分患者可能永久性的存在一个或以上垂体激素分泌异常。提示垂体预后与系统预后无确定相关关系。

有文献[47]报道垂体受累导致的尿崩症难以逆转。但本中心5 例患者的尿崩症缓解率为80%,进一步探讨其原因,可能与尽早应用环磷酰胺有关,有文献报道环磷酰胺治疗尿崩症疗效佳[16]。另外,本中心5 例患者均同时联合应用激素治疗,激素及环磷酰胺疗程与剂量基本一致。本研究中4例尿崩症缓解的患者发病至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5 个月,1 例尿崩症未缓解的患者延迟6 个月确诊后才开始治疗,故推测尿崩症缓解可能与早期治疗有关。因此临床应提高警惕,充分重视。早期诊断、早期加强原发病的治疗为关键,以避免垂体功能永久性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