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自主招生学生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模式探究
2018-02-20姜雪
姜雪
摘要:2018年9月初,教育部又新增批了22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诸多方面的问题。笔者就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中自主招生学生的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做了分析,并针对这一现状提出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模式的方法及意义。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自主招生学生 英语听力 自主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1-0208-02
自国务院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来,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招生方式(即计划外招生)吸引了大批学习成绩一般、很难考取重点大学的中专生和高中生。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在实际语言交际时,45%的时间用于听,说占30%,读和写各占16%和9%,所以,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是基础和关键。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招生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弱,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招生学生(简称单招生)与非自主招生学生(简称统招生)的差异,要因材施教,引导单招生进行英语听力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一、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招生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1)教师“教”得辛苦。首先,很多教师忽视了单招生的特点,采用和普招生相同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同于普招生本科毕业需非英语专业四级成绩,单招生有多种英语成绩要求,如密歇根九级英语考试或雅思5.5分或托福61分以上。很多单招生都要出国留学,所以,出国类英语听力是他们急需的,而很多听力教师无视单招生这一特殊需求,采取和普招生一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师的“供”无法满足学生的“需”。其次,教学模式僵化,对学生课下的听力学习指导甚少。传统的“上课放音,校对答案,再听一遍”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沉闷。更为人们所忽视的一个问题是,高校教学教师不需要坐班,下课后便离开教室。而单招生听力基础薄弱,无法全部理解所讲内容,所以,对单招生课下的后续指导非常重要。
此外,由于听力课的特殊性,一次课完成的知识点有限。如一个3分钟左右的对话通常要播放3至4遍,需要9至12分钟,一堂课45分钟明显不够用,教师难以对知识点进行透彻讲解和深入拓展。
(2)学生“学”得痛苦。首先,不同于统招生,单招生参加的入学考试难易程度远低于高考水平,所以单招生的英语成绩普遍很低。由于缺乏语言环境,英语听力更是四大技能中最弱的一项。同样一个短对话,统招生听一遍就能基本复述原文,单招生听两遍也很难听懂大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伤害单招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内心产生挫败感,慢慢失去对英语听力的兴趣。其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使用的英语听力教材种类繁多,但并没有哪一套是专门针对单招生编写的,对单招生来说普遍较难。
二、引导自主招生学生英语听力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模式的概念和理论基础。自主学习模式包括三方面。首先,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学习者应具备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自主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其次,教育机制允许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内容、方法及学习材料。再次,学习者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机制提供自主学习空间,配以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和教师的指导。
自主学习模式受到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极大影响。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Carl Rogers)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调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需求,要注意到学习者之间不同的学习目标、风格和策略,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但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2)引导单招生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意义。面对个体特征明显的单招生,英语听力教师应引导单招生开展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首先,参照教学大纲,使单招生自主明确英语听力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力内容。教师可做针对单招生的调查问卷,在上课第一天即使单招生知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听力,怎样学,从宏观上指导自己的学习进程。明确目标后,选择适合单招生的教材,补充单招生需要的英语类考试内容。如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针对单招生英语听力的特殊要求,选择了外研社的《新视界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难度适宜,设计新颖,单词部分除了附有详细的释义,还有有声音标,学生可点击跟读来纠音,很受单招生的欢迎。此外,补充单招生需要的雅思、托福听力训练,使单招生能顺利通过语言考试继续高年级的全英文课程,并为将来的出国留学做准备。
其次,运用创新式教学方法,鼓励单招生探索式听力学习。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先问问学生:“你觉得是什么?为什么?”有了任务,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参与感。如在《新视界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一册中提到Janet 喜欢看“soap opera(肥皂剧)”,学生都认识这个词组,但为什么是“肥皂剧”,不是“毛巾剧”或“香肠剧”?大家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学生自己查资料,早期的欧美电视台在播放级数较长、虚构搞笑的电视剧时,会夹杂肥皂商赞助的肥皂广告,于是大家以“肥皂剧”来称呼这些短片。通过讨论和独立思考,激发了单招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再次,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坚持课上课下持续性的实时指导。《学记》有言:“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学生敬重喜爱教师,也会喜欢这位教师的课程。单招生自尊心强,内心敏感,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鼓励,取得学生的信任,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英语听力的魅力。如有一位单招生发现对话中主人公喜欢用“Ill (我将要)”而不是“I will(我将要)”,便问老师是否本土使用者在口语中更常用省略形式,老师对他的细心观察给予了赞扬和鼓励,此生的学习热情明显高涨,进步显著。除了课上,也要充分利用课下时间与单招生及时沟通,随时指导。有限的课上时间使单招生不能完全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教师可通过office hour(开放时间)、QQ群、微信群等多媒体网络辅助方式与学生随时取得联系,单招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及时找到教师,实现课上课下无缝连接。
最后,完善硬件设施,建立英语听力自主学习中心。单招生自律性较差,先进的设备、丰富的英语听力资料和舒适的环境可以吸引单招生主动学习。听力自主学习中心要配备网络、光盘、书报杂志、投影仪、影碟机、复印机等。值班的教师可以在自主学习中心给予单招生指导,举办英语电影赏析、英语听力配音、英语听力比赛等,使单招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学习自己想要的内容。
三、结语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作为教师,要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通过“量身定制”式的选择适合单招生的听力教材,将学生视为听力教学的主体,课上课下不间断的实时指导以及建立完善的听力自主学习中心等改革措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英语听力的兴趣,逐渐改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师生互相折磨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吴翠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2]尹华,罗怀.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学报,2015(1).
[3]彭文明.大学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模式构建[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