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路径分析

2018-02-20赵云侠

现代交际 2018年21期
关键词:教育路径自媒体大学生

赵云侠

摘要:當前大学生学习生活和进行娱乐交友都离不开自媒体平台,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自媒体一方面能够让大学生释放压力,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其情感冷漠等负面影响。高校要针对当前情况树立全新理念,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借助自媒体来降低自媒体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 自媒体 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1-0135-02

当前网络技术、数字媒体快速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交友聊天主要通过自媒体的方式,这些自媒体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自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主动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降低自媒体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自媒体的涵义

自媒体是通过互联网连接全球知识体系,分享其身边新闻的一种便捷途径。与传统媒体不同,自媒体的特点比较鲜明,主要体现在传播主题具有自主性和个性化方面。普通大众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只是表达个人的看法和意见,并没有任何组织的行为。传统内容比较多样,这是由于自媒体的信息繁杂并且传播速度比较快。[1]自媒体的传播方式特点比较鲜明,具有平等、虚拟以及交互性,能够让用户通过建立虚拟的身份来进行交流。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探究

(1)正面影响。首先,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一些社会现象有着极其强烈的探索求知欲,但是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传统媒体并不能够及时予以关注,自媒体的即时性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其空间比较开放,信息也更加多元化,这使得大学生和社会之间的关联性有明显的提升。大学生能够快速地了解当前社会中发生的事件,满足探索欲和求知欲,也能够更快地融入现实社会当中。

其次,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身份、地位并不对等,因此学生在面对心理健康教育时会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在自媒体当中,师生只会通过这种虚拟的网络环境来针对一些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这种方式能够让大学生获得平等感,使其愿意接受或者帮助其他人。另外,一方面自媒体的匿名性,能减轻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能够展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另一方面,老师也能够对学生心理状况有及时和准确的了解,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避免发生极端事件。[2]

(2)负面影响。首先,价值观扭曲。自媒体的门槛比较低,用户身份虚拟,这些都会令自媒体中传播的信息真实性不足,缺乏科学性,并且不乏低俗和色情等负面信息,甚至有人以编造谣言、散布虚假信息来引导舆论,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而大学生由于还没有步入社会,辨识度也存在不足,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可能会受到负面言论的影响盲目跟风,甚至作出极端行为。长此以往,将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

其次,容易过度依赖手机和网络。网络环境丰富多彩,在虚拟世界中可以随心所欲,因此心理上并不成熟的一些大学生容易沉溺在虚拟世界当中寻求认同感和存在感,对手机和网络形成过度的依赖。从实际情况来看,学习成绩差、单亲家庭的学生对于手机和网络的依赖度更高,这部分学生不善于与人进行交流,并且容易敏感和自卑,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自媒体背景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高校要主动更新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认清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异。在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的群体差异来进行因材施教。例如,专科生、本科生在自我意识和要求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前者经常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比较迷茫,找不到方向;而后者更加注重获取知识和在学业当中获取成就。因此学校要针对不同的群体来进行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授课方式,提升体验式的教学和案例教学,结合理论与实践。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游戏互动、角色扮演等,使学生成为主体来主导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心理自主能力。另外,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方式来提供交流的平台。

(2)借助自媒体工具进行心理辅导。当前大学生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比较少,大多数都是由于生活、学习、情感方面存在较大的压力。而很多时候朋辈进行心理辅导是有效解决方式,因此高校应该要求各个班级选出心理委员进行专业的心理知识培训,依托同学间的友情来进行朋辈的心理辅导。[3]可以通过微信、QQ等自媒体工具来进行朋辈个体辅导,还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来发布各方面的信息,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去,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观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来改善心理的困扰,从而提升心理的品质。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自我调节和改善心理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提升同学之间的感情。

(3)建立连续和动态的心理健康档案。大多数高校都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但是只会在学生入校期间进行普查并保存。几乎没有进行动态和持续性的跟踪,而大学生的心理动态是会变化的,学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缺乏及时的了解。有些高校发生学生自杀事件,就是由于没能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够及时进行引导和干预。[4]自媒体时代,高校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且持续更新。档案的数据中,学生的个人信息要比较完整,例如学习成绩、行为表现等。另外,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档案应该包括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状况等,这样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

(4)建立有效的家校联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家庭、学校环境和教育对于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比较显著,建立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搭建科学的家校联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方面更新合作理念,高校要提升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但是一些家长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并不重视,甚至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的物质生活满足就能够让学生得到幸福,对于学生内心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并不关注。[5]因此,高校要担当组织者,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和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使家长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配合学校工作进行活动。另一方面建立快捷的家校交流沟通渠道。家长和学校分别将学生的表现互相告知,保证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尤其对于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要做到及早干预和治疗,提升家校联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已经将自媒体当作了生活和娱乐的主要平台,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正面影响值得肯定,但是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够忽视。因此,高校要树立全新的理念,借助自媒体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和辅导,从而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健康成长,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惠,张慧敏,李彦磊.自媒体背景下主体性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4):75-77.

[2]赵玉璋,汪家军.浅析自媒体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J].人才资源开发,2017(12):124-125.

[3]何炎芬.自媒体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9):116-117.

[4]冯宁.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分析[J].科教导刊,2017(29):162-163.

[5]丁敏敏.浅谈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模式开展[J].科技视界,2018(17):82-83.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教育路径自媒体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路径探索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