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对策研究

2018-02-20秦静茹赵飞

创新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许昌市大学生创业互联网+

秦静茹 赵飞

摘 要:许昌作为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中起步早、政策实、成效足,在“互联网+”新形势下,研究如何服务大学生这一“创业思维新、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的创业群体,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对进一步调整创新创业扶植政策、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许昌市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12-49-4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12.011

1 许昌市大学生创业总体情况

1.1 大学生创业市场主体总量持续增长

2015年,按照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总体要求,以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为目标,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发展环境,全市呈现市场主体总量快速增长,大学生创业活跃度更是达到历史峰值。截至2018年6月底,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5.28万户,同比增长17.93%,注册资本4 610.31亿元,同比增长19.16%。其中企业6.63万户,同比增长16.54%;农民合作社5 139户,同比增长6.77%;个体工商户18.14万户,同比增长18.98%。全市每万人拥有企业数135户,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516户。大学生创业和小微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增量明显,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大众创业活力效果显著,为许昌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1.2 大学生创业第三产业比重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许昌大学生创业集中在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电子商务、广告装潢设计等领域,地域集中在许昌市区及周边,规模集中在小微企业,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具有“小、点、散”的特征,行业、地域、产业分布不合理,亟须拓展领域、扩大规模、提升档次。

1.3 大学生创业存在瓶颈期

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随机抽取2013年以来在魏都区大学生创办的200余户企业商户的年报情况来看,正常经营并得到快速发展的仅9户。从大学生创业群体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4~6年的瓶颈期。

2 “互联网+”新形势下许昌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新创业机制” [1]。许昌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层城市,面临城市化进程中人员、资金、创新、产业升级等要素聚集的新形势,对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1 “互联网+”新形势下许昌大学生创业工作的优势

2.1.1 地缘位置优势。“互联网+”打破地域壁垒,使资金、知识、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流动,许昌接壤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郑州,靠近河南自贸区的核心郑州航空港,凭藉区位优势许昌将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吸引力,大学生创业的“大环境”必将进一步优化。

2.1.2 政策支持优势。2014年许昌市出台的《许昌市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2015年8月出台的《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和重要的政策、资金支持。2016年上半年出台的《许昌市“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包括11个方面35个重大行动专项54个重大建设项目,涉及交通、创新创业、电子商务、协同制造、益民服务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一转型升级过程中,必将为大学生这一“知识优势、活力优势、创意优势”兼具的群体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

2018年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5G移动通信技术,加快建设北邮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昌基地、5G泛在小镇,推动5G产业走在全国前列。5G技术的“泛在实现”给创新创业型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2.1.3 技术服务优势。许昌具有“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发优势。2013年8月,许昌被确定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8年建成了服务于民生、政务、产业等多领域的政府“政务云”与社会“公有云”相结合的两个云计算中心,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城市公共信息和信息安全四大基础平台[2]。实现了行政审批“三级十同”标准下的一网通办,网上办事更便捷,网络服务外包业务更宽泛,为信息管理、信息服务、城市运营、软件开发、物联网服务方面的大学毕业生和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

同时,许昌还建有较为完备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包括许昌学院大学生创业园、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产业集聚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和许昌市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等技术平台,对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提供资金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租赁、融资服务、管理服务、技术研发孵化、人才及技术转移、科技研究、文献查询等“一條龙”服务,减小了创业风险,免除了创业者的后顾之忧。

2.1.4 人文资源优势。许昌具有高速增长的城市化潜力。在《许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中明确了许昌“一极两区四基地”的发展定位以及“中原城市群地区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交通和物流枢纽城市、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汉魏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性质。按照规划,许昌在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25万,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90万[3]。高速增长的城市化水平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充沛的人力资源和智力保障。

许昌具有德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听闻三国事,每欲到许昌”,曹魏古城和三国文化产业园建设将重现许昌三国魏都风采,带动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质的二次平台。现代许昌人承接曹操“勇于创业”的精神,关羽“仁义诚信”的品质和华佗“精业明德”的追求,也必将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诚信经营、四海通达”的营商环境。

2.2 “互联网+”新形势下许昌大学生创业工作面临的风险

2.2.1 项目选择风险。大学生创业者资源有限,信息渠道较为狭窄,经验不丰富,比较容易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时冲动选择项目。现阶段,互联网创业已经度过了“蓝海”期。在电商领域,由于许昌特色产业集中在钧瓷、花木、蜂蜜、发制品、豆制品等行业,容易引起同质化竞争;在快餐、零售领域,由于各大平台商竞相投入广告,降低准入门槛,大学生创业者往往“冲动式”扎堆通过微商、签约商等途径进入,造成行业饱和,盈利能力低下;在家政服务、教育培训、装潢设计等领域,由于行业标准提升,对资本的需求大增,大学生创业者在与现有行业从业者竞争中往往败下阵来;在技术转化领域,大学生创业者往往在起步后遭遇资金困局,前期投入过大、成果转化困难、市场化模式不成熟等因素均容易造成项目失败。

2.2.2 恶性竞争风险。“互联网+”带来了开放、共融的市场环境,同时也带来了天然的垄断风险,先行者往往通过技术入口、资本压制、舆情掌控等恶意竞争手段压制竞争,达成实事“垄断”,从而获得高额的垄断利益。在目前的国内互联网环境中,阿里巴巴在互联网支付领域、腾讯在互联网社交领域、滴滴在互联网出行领域的成功过程,恶意竞争模式并不鲜见,互联网巨头的垄断经营和压制中小企业团队创新的商业模式也广遭诟病。

2.2.3 资金管理风险。一方面,我国大学生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投资和政府补贴贷款,而财务风险贯穿创业的全过程,除去这两项主要来源外,无论是普通商业贷款、融资租赁还是风险投资等其他途径都需要一定的资质和担保,这对初创的大学生来讲都是非常困难的。资金来源的匮乏造成了流动资金不足,如果不能尽快完成原始积累就会导致创业初期即遭遇失败;另一方面,大学生财务管理经验不足,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中往往不能认清自己,极易遭遇金融陷阱。近年来,大学生网贷陷阱的媒体报道层出不穷,部分不良平台利用大学生创业者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资金需求较为急迫的弱点,以提高授信、滚动连贷等幌子引诱,构造“高利贷”“连环贷”等陷阱,使大学生创业者背负沉重的贷款,不但创业失败,还产生了巨额债务。

2.2.4 法律防控风险。大学生创业者在新创阶段资金实力和企业规模较弱的情况下,普遍缺乏法律援助,在公司组成、人力资源、税务、经营组织和合同保护等领域缺乏法律意识和能力,容易遭遇法律风险,在经营、涉诉问题上败诉,使企业乃至投资人背上债务包袱,造成重大信用损失,致使创业失败。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还极易遭遇网络传销和网络诈骗侵害。特别是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在微商、互联网创业平台推广营销主体良莠不齐、龙蛇混杂的情况下,不能分辨合法直销和非法传销,极易被高额返利诱惑,掉入传销和诈骗陷阱。

3 推动“互联网+”新形势下许昌大学生创业的对策及建议

3.1 转变驱动方式方面,从要素驱动型到创新驱动型转变

在传统的大学生创业扶植政策中,由于政府掌握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资源,往往希望简单地通过生产要素的投入产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效果。例如,通过发展商业地产、兴建实体市场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实体平台,通过专项贷款、贴息补贴鼓励大学生创业者使用融资,通过创业孵化平台对选定大学生创业项目注入资本,推动其规模化升级等,这些归根到底都是推崇要素驱动的创业模式。在“互联网+”形势下,这种模式凸显了政策“孤岛”效应的不足,已经不能满足全民创业、互联网创业时代的需求。

互联网的兴起从深度、广度和空间上深刻改变着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给个体创业、微型创业创造了无限可能。从这种意义上讲,以创新为驱动的新兴创业驱动模式更加符合时代特征。从许昌的发展实际上看,利用“互联网+”优势挖掘新模式新业态中的创业机会和利用新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互联网+旅游”领域,许昌曹魏古城、三国文化产业园、“水韵许昌”旅游综合体三大“新兴”旅游产业项目落地后,可以鼓励大学生创业者进入在线旅游服务这一领域,改变传统旅游推广的旧模式,打造在线自助游、攻略推广、历史文化游、在线青年旅社等新兴业态和服务方式,发挥“互联网+旅游”的后发优势,促进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特色餐饮服务业的融合,打造许昌旅游新品牌形象,制造许昌旅游业新的管理模式和商业盈利模式。又如,在“互联网+农业”领域,不乏“老干妈”“卫龙辣条”等经典互联网推广案例。许昌拥有质源腐竹、天和农业、世纪香食用菌等优质农业产业企业,也具有鲜食腐竹、基地绿色蔬菜、活体蘑菇等特色产品,但这些产品都有保质期短等弱点,与传统商业销售模式不相适应。可鼓励大学生创业者进入这一领域,在农产品推广、互联网营销、农产品品牌文化构建、订单农业服务、农业合作社组织管理等方面着力,打造知名区域品牌,创新物流销售模式,推动许昌农业产业升级。

3.2 拓展创业领域方面,从单一行业推动到多行业融合转变

政府传统的大学生创业扶持平台往往依托行业平台,固化地相信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往往忽略行业交叉、产业融合带来的明显效益。就许昌大学生创业扶持平台的运行实际看,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结合碰撞出不少火花。

例如,许昌三锅演绎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在创业过程中就积极引入互联网文化创意,在创意装潢、创意菜品、创意营销等方面独树一帜,结合具有三国文化特色的字号,积极地进行互聯网推广,实现了差异化竞争,开业以来一直生意兴隆。又如,鄢陵县积极吸引大学生人才落户,推进互联网苗木销售和苗木服务,入选“河南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5年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举办首届线上花博会,在鄢陵县成熟的传统苗木产业规模上延伸出范围更大、前景更开阔的新需求,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创意行业是新兴朝阳产业,行业融合更是“想人不所想,做人未曾做”的现行先试,这些特质与大学生创业者的特质高度重叠。《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运用互联网和开源技术,打造‘互联网+创新平台,建‘互联网+创业社区,促进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发展愿景[4]。在落实过程中,要积极推动许昌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大学生科研团队项目转化,推进大学科技园及“众创”平台建设,为有想法、有创意的年轻人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出台更加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从而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高校师生投身“互联网+”创业大潮。

3.3 更新发展思维方面,从“单一思维”到“统筹思维”转变

从大学生创业的思想引导来看,现阶段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已经由“不能就业的无奈选择”转变为“创业是最主动、最有效、最积极的就业”,创业热情高度膨胀。政府引导教育应从“单一的鼓励”转变为“政策鼓励、方法教育、风险提示、前沿引导”并行。不断优化许昌发展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加完善的环境支持;不断推广新技术、新平台应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从大学生创业的主体来看,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创业者的主体,他们具有更加独立、个性、注重团队、开创性、颠覆性的群体标签。传统模式上政府主导的项目申请、免息贷款申请往往得不到这一群体的关注,而新兴的创客空间、极客平台更能引起他们的关注,这也是许昌和一二线城市差距较大的领域,容易造成优质创业团队的流失,亟须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投入和扶植。

从大学生创业的形势来看,成功率低是现实问题,更是影响大学生群体创业意愿的主要原因。从许昌的实际来看,需要深入调研现行大学生创业扶植政策的效率,特别是大学生创业补贴和贴息贷款方面,是否真正有效地用于大学生创业项目;要更加注重工商注册登记等大数据分析报告,更多地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插位”创业、差异化创业、特色创业这类更有潜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中来,提升政策效能。

3.4 完善扶持机制方面,从“主导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转变

最小化审批,给予大学生创业更大的自由空间。降低准入门槛,加速推进注册登记制度改革、营业执照“五证合一”、营业执照电子化网上审批等工作,制定权利清单,推进简政放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快”的行政审批服务。加快建立“互联网+政务平台”、社会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平台、许昌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便利的信息服务。

最大化服务,为大学生创业者解除后顾之忧。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联保体、合作社、合伙企业注册等途径解决大学生创业初期贷款抵押质押难度大的问题;通过跟踪服务,对信誉好、合法经营、具备潜质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扩大授信额度,以备企业发展不时之需。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服务,现行的法律援助制度中没有针对大学生创业群体的服务事项。许昌可先行先试,在法制宣传、公司注册、合同审验、纠纷咨询等领域向大学生创业群体提供免费服务,帮助他们减轻法律风险,更好度过企业初创期。由市政府法制办牵头建立对大学生创业企业行政指导制度,明确工商、税务、质检等行政执法部门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实施指导、劝告、提醒、建议等非强制性柔性执法的效力,加强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保护,引导其依法依规经营。

严格保护产权,引导大學生创业正确方向。技术、创意、模式均是大学生创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政府在日常管理中,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创业企业通过专利申请、版权登记等知识产权登记和商标注册、字号注册等商业资产保护登记措施,保护自身无形资产。通过异地执法、联合执法等手段,打击侵犯许昌本地企业知识产权、商标权的违法行为。通过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等手段为本地大学生创业群体创造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EB/OL].(2016-03-07)[2018-10-13].http://www.isc.org.cn/zxzx/ywsd/listinfo-33305.html.

[2] 张柯.争创智慧城市:让生活便捷舒适[N].许昌日报,2016-06-13(005).

[3] 董学彦,赵丽娟,许洋.未来15年许昌“长”啥样[N].河南日报,2016-02-22(001).

[4] 闫亚锞.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6)[EB/OL].(2016-07-23)[2018-10-13].http://www.21xc.com/content/201607/23/c326334.html.

猜你喜欢

许昌市大学生创业互联网+
许昌市关工委积极组织“五老” 参加“我爱母亲河”云上教育活动
2018年许昌市传统武术交流大赛拉开帷幕
许昌市水资源多模式联合调度与合理配置
“互联网+”促进大学生创业途径的思考
提升三能力谋高分之路
大学生开设特产专卖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