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

2018-02-20王传玲

学术交流 2018年3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思想

王传玲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思政部,黑龙江 大庆 163319)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新成就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判断继而形成的新时代需要的新思想,它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的集体智慧和科学决策,彰显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和学术视野,贯彻了我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形成了一系列发展的基本方略和丰富内涵。这一思想运用了辩证法的矛盾规律来分析和认识当前社会实践的变化,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概括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定纲谋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长远性和根本性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

一、辩证唯物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根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是符合中国发展的实际和基本国情的,有着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和强大的引领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基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是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在十大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作出的。这一思想体系深刻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底蕴,习近平总书记能够立足于实际,不拔高夸大、不罔漏成绩,客观实事求事地确认了这五年的发展历程和实际意义,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坚实的客观基础。这五年的时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这五年的时间里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横向上来看,这五年的成就是全方位的,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雷厉风行的果敢行动、激浊扬清的责任担当、一往无前的宏大气魄,统筹推进各个领域的深层次改革,在经济发展、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提出了新思想、新战略、新理念,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反腐败等各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五年的成就是开创性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视野、大格局、大智慧,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五大发展”的新理念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即,五年来取得了开创性的成绩。这五年的成就是深层次的,五年来新一届党中央先后出台了1500多项改革举措,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使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将改革的成果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在古今中外的改革史上这样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大力度的改革前所未有。这五年的成就是根本性的,五年来社会风气、党风、军风、政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风貌,党内风貌、军队风貌、政治风貌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凝聚了人心和士气。“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党心凝聚了,民心昂扬了,军心振奋了,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激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机和活力。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建设、强军兴军、全面从严治党、全方位外交和港澳台工作等领域的引领和指导,以上历史性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之所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出现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新成就,从纵向上来看是因为这五年的历史性成就使社会发展实现了“整体转型升级”,体现了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质变。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由过去的“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走向注重“创新驱动”,[1]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发展目标上,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转向“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享发展;在价值取向上,由相对注重以物为本走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在国家治理方面,由“国家主导、政府主导”的模式转向在党的领导下注重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使国家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在社会发展水平上,由过去的“非均衡发展”走向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发展”;在奋斗目标上,由过去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走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了奋斗目标的升级;在对外开放和外交关系上,由过去的“回应挑战”走向更加积极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带动世界人民共同发展进步。这些历史性的变革不仅纵向上与我国其他历史时期相比较有了新的形态,而且在同一历史期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较有了新的优势,但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些成就的取得凸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这些历史性的成就和历史性的变革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其意义重大而深远。这五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问题加剧,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的形势下,引领中国稳中求进、安居乐业、和平稳妥发展的五年,是新一届党中央举旗定向、砥砺奋进、力挽狂澜,淬火成钢、攻坚克难,成就辉煌的五年。在这短短五年的时间里,我们党、国家和军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更有力量。这些新成就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体现了党中央的领导富有成效,领导正确,具有凝心聚力、达至共识的意义,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政治智慧和辩证谋略,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重要的影响力,这一系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意味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历史唯物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

在这五年取得新成就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依据的,是对我国新的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时间里取得的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深层次的、根本性变革的全面肯定,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肯定与发展,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自信与希望。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的新判断是以唯物史观的视角分析为方法论的,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视角。习近平总书记从关注人们社会生活的现实状况出发,科学全面客观地判断了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性变化,这是唯物史观的根本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曾经指出他们所创立的唯物史观——这种新的历史观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这个现实的个人是有生命的个人,即具有肉体组织需要的个人,这样的个人要生活就必须满足个人肉体组织的需要,即生产的需要。首先要满足个人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即需求方。习总书记运用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客观真实地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科学地分析了当前社会民众的需要已不仅仅是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们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意味着人从“物的依赖”中解放出来,意味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今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丰富和富足,还有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的理性诉求,这些需要平衡而充分的发展去实现。除了需求方发生了变化,今天中国社会发展的供给方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社会的生产能力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的生产方(供给方)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我国社会生力水平已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供给方面更加突出的问题是社会生产力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落差仍然存在。以此看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是否定发展经济,不是否定发展生产力,而是强调,在发展生产力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发展的平衡性。[2]不仅注重区域发展的平衡性,更要注重精神和物质发展的平衡性,人的精神文化要素作为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不可或缺的方面。因此,唯物史观就是在研究人类历史中最根本、最本质、最普遍的活动,即人的需要和生产供给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矛盾运动和历史发展过程中而产生的,它来自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的提出就是在明确把握了需求、供给以及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三个方面中呈现和揭示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牢牢立足于这一实际,牢牢把握这一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并作出了历史性的判断,必将对中国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也正是在这一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因此说,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依据和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纵向上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探索、开创、建设、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境界、新的时代。从横向上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日益走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地带。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概括,新时代包括这样的“五个时代”:一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四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五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3]11这五个时代回答了我们要走什么样的道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我们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我们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我们要做出怎样的贡献这些问题,这是新时代的应有之义。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3]12习近平总书记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依据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三、 唯物辩证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

基于“新时代”的判断,就应该有“新思想”,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顾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合有两次“飞跃”,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回答了靠谁来革命、怎样进行革命以及中国为什么要革命等重大问题。第二次“飞跃”产生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是在两次飞跃基础上产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紧紧抓住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围绕着新时代如何治国理政、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这一突出主线,明确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化强国这一总目标,然后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总体布局、总部署、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外部条件、政治保证、基本方略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了一个新高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实施“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强调“四个自信”与伟大实践的结合;明确了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了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明确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八个明确”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化,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构成。基本方略明确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十四条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4]基本方略中提出的“十四条坚持”是从具体操作上、从理论和实践的具体落实上进行的要求,深刻具体地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政治、党建、经济、法治、民生、文化、教育、科技、生态、国家安全、国防、军队、外交、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际展开。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和阐释了时代的重大课题,能够把握住时代脉搏并从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层面上回应时代问题。尽管当今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较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依然处于马克思主义所处的时代,即资产阶级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以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解决时代问题的真理性,凸显了这一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优势所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一系列重大创新性观点,对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生态文明、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党建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部署:在经济方面提出了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和科学发展;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做好制造业和创新驱动工作,掌握和运用好关键技术,实施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提出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观点;提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的重要观点;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观点;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观点;提出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观点;提出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重要观点;提出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观点;提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观点;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思想内容极其丰富、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的结合,也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党建、治国理政、军事、外交、统一战线、一国两制、民族、宗教等领域的重要观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系统运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运用了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来分析当前国际局势与国内形势,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和重点,又兼顾次要矛盾,很好地运用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如对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政治判断,关于进行伟大斗争的重大提法等,都是对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和充分发挥。同时他又将阶级分析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于现实生活,如提出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战略要求;关于强调意识形态、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要求,抵制西方反动势力对我国进行的和平演变、西化分化和颜色革命等重大提法,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出色运用和具体实践。

习近平同志还出色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具体运用了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等科学方法,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方法论体系。战略思维就是要有统揽全局的能力,高瞻远瞩,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总是善于从全局角度、以长远眼光看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也处处体现了战略思维的能力,他为中国谋划了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图景及其路线,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习近平指出:“各级党政‘一把手’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和处理问题……要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5]系统思维就是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中把握问题、思考问题。习近平强调系统思维就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不能以偏概全、盲人摸象,注重事物发展的整体性,避免片面孤立看问题。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就是系统思维的突出表现,“四个全面”作为一个整体,体现了一个目标和三个支撑点,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和方向,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和路径方法,因此,四个全面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内在统一的系统工程。“五大发展”理念也是一个内在完整的统一体,其中共享发展是发展的目的和方向,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是发展的路径、保障、方式和动力,五大方面统筹协调形成一个统一体,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创新思维是指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打破定式,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创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使用“创新”一词超过上千次,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6]。他提出的创新发展驱动机制、创新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发展策略突出体现了他的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就是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它是与人治思维和特权思维相对立的思维方式,他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深化依法治国的实践就是把法治思维运用于各项重大工作之中。辩证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重视和强调的,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公开场合谈到的就有60多次,他强调说:“我们的事业越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要坚持辩证思维,就是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胆子大和步子稳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他将辩证思维运用到各项工作的部署之中,并且提出正确认识新时代主要矛盾“变”与“不变”的关系,是对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历史思维就是要求用唯物史观来认识社会和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重视历史和运用历史思维,他认为了解历史、研究历史才可以很好地把握现在、认识今天,从而更好了地走向未来。他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7]习近平指出在认识我们中国道路由来时必须认清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国近代170多年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中国人民历史选择的结果。在谈到对社会主义认识和理解时,他强调要从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历史中加深认识,从空想社会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中加以剖析,才能更好地吸取和借鉴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经验,认清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趋势,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思想500年的论断。对于运用和强调历史思维,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应该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关系的问题,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否定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否定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要处理好两个阶段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深刻揭示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各领域和层面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对策,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以及完成这一使命需要“四个伟大”为保障,并为世界人民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新秩序提供了思想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引方向和注入不朽的动力源泉!

[参 考 文 献]

[1] 韩庆祥.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与历史性影响[N].浙江日报,2017-10-19.

[2] 吴宏政.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手段[N].光明日报,2017-11-15.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王伟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体会[J].中国社会科学,2017,(12).

[5] 习近平.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十一)[J].思想工作研究,2013,(11).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9.

[7] 习近平.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6-06-23.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特色种植促增收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