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回顾与展望中坚定开启企业文化新时代的伟大信念
—— 中外企业文化2018深圳峰会综述

2018-02-20尹国民王晓彦

企业文明 2018年12期
关键词:建设文化企业

文/本刊记者 尹国民 王晓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新机遇、新挑战,开启企业文化建设新时代,是企业及其文化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同任务。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成立30周年之际,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于2018年11月17~19日在深圳召开了以“回顾与展望,开启企业文化新时代”为主题的中外企业文化第十六届峰会。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铸就了前所未有的“深圳速度”。学习改革开放过程中文化与经济融合的经典案例,是峰会选点深圳的重要因素。

这次峰会突出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主题,从宏观角度对40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企业文化的自发、自觉、自信进行总结分析,明确今后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思路;从微观角度深入总结改革开放40年企业文化的典型做法,启示企业文化未来建设的方向及路径。峰会邀请了企业家、专家、学者就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实践、实践性的理论问题、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等进行交流,为企业在新时代推进文化建设拓展新思路、提供新方法。

解读政策,启示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及路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钱航就产业经济发展与文化融合问题进行了阐述。他讲道,当今世界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制造业也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企业面临的竞争也不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层面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文化层面的竞争。因此,我们要构筑新时代中国工业精神,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找准定位,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要讲好中国工业故事,塑造国家工业形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富强,不仅要有经济的硬实力,还要有文化的软实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为目标,进一步推动工业文化发展,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网络强国转变,共同开拓工业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毛一翔在会上分享了国有企业文化创新及文化发展趋势的独到见解。他认为,企业文化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改革开放催生了中国企业的文化建设。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吸取引进了国外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的理论,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企业在文化建设、文化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进行了大胆创新、提炼和概括,形成了中国企业自己的文化建设理论经验,丰富了企业文化理论。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弘扬爱国奉献、敬业爱岗精神,实行职工民主管理,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发扬劳模、工匠精神,提倡艰苦奋斗、“三老四严”、严格管理,领导率先垂范,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这些红色基因文化始终是我们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奉行、追求的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进入新时代,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文化和形象应该是现代化的、国际范儿的、世界一流的;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亲民的、美丽的;应该是创新的、有活力的、高效能的;应该是廉洁的、公平的、诚信的;应该是反特权、反贿赂、反侵权、反不正当竞争的;应该是有责任、忠诚、担当的。企业家、劳动模范、能工巧匠不断涌现,个人价值、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步彰显,也就能成为党和人民希望的、国际社会尊敬的、有文化讲文明的卓越企业。

原福建省省长、商业部部长、国务院特区办主任、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胡平作了题为《继承 融合 创新 超越》的书面主旨报告。他讲道,企业文化的继承首先是企业的经营理念能体现我们中华文化的优秀本质,在商品研发、设计、制造、营销等方面体现大中华文化要素。比如,我们曾提倡的“依靠工人阶级队伍”“大庆精神”等,已经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体系和时代精神。经济文化一体化就是高度的融合。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通过“请进来”,学习西方的企业文化;如今,我们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了企业文化“走出去”,与别国的优秀文化相融合,实现合作共赢。创新的根本问题是要有新时代的思维。融合还要有创新,打开思路,机会更大,空间更广。超越自身,超越历史,超越世界,中国文化应有这个历史责任,也有这种迫切希望。

在此次峰会上,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作了《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物质与精神关系的把握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学术报告。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企业专家委员、中石油集团原副总经济师关晓红致辞,对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工作和峰会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孟凡驰致辞

总结经验,启发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时代思考

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中国中铁旗下的标杆企业,以奋斗幸福观为统领,在“勇于争先、永不满足”的企业精神激励下,拼搏奋进,砥砺前行。企业文化在助力中铁四局成就系统标杆、行业领先地位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河川在分享铁军文化理念时讲道,中铁四局坚持文化治企,将文化融入企业管理,用文化管理工程项目、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用文化引导员工、凝聚员工队伍;坚持文化塑形,将文化融入品牌建设,有序规范企业视觉形象,规范品牌的使用与管理,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坚持文化考核,将文化融入管理体系,构建了坚强的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构建了系统的诊断考核和激励保障,实现文化闭环管理。

“铁骨仁心,钢构未来”是中建钢构有限公司的企业品格,是中建信条在中建钢构人身上的集中体现。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宏在分享“铁骨仁心”文化体系及其内涵时讲道,在中建钢构人身上,“铁骨”是指使命必达、有诺必践、令行禁止、创新超越;“仁心”是指敬天爱人、福利员工、成就客户、造福社会。“铁骨仁心”是拼搏精神和仁爱精神的统一,是法治精神和人本精神的统一,是优良产品和真诚服务的统一,是严于律己和与人为善的统一。事实证明,企业文化只有与企业战略结合才有感召力、与生产经营结合才有生命力、与制度流程结合才有执行力、与人本精神结合才有向心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结合实际,确立了以发展愿景、发展宗旨、工作作风、发动机设计观、发动机制造观、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观、航天服务观为内容的动力文化体系,全面推进动力文化建设,坚持打造创新文化和诚信文化,推进航天动力产品质量全面提升。该院党委书记黄亮在会上介绍了航天六院全面推进文化建设的经验与做法。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专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韩瑞平在发言中讲道,太钢的创新之路走到今天,绝非偶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太钢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以创新文化积聚创新力量,深深植根于血脉的创新基因和矢志不渝、生生不息的创新文化贯穿于企业发展成长的全过程。在创新文化建设中,太钢始终注重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树立“李双良”等创新典范,注重把创新融入管理,为加快改革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白铭就建设“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核心的理念文化体系、“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为重点的制度文化体系、“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为目标的素质文化体系、“增强典型引领力、企业影响力”为标志的典型文化体系、“营造高品位服务环境”为追求的环境文化体系等“五位一体”高铁服务文化体系建设进行了交流。“五位一体”高铁服务文化的实施,提升了服务品质,促进了企业发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企业文化部)总经理曲广学介绍说,中石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魂,把牢企业文化建设方向;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为根,挖掘和丰富完善石油精神时代内涵,持续厚植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底蕴;以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为纲,培育践行以“我为祖国献石油”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体系,持续激发企业文化动力。

探索研究,展望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峰会以“部长论坛”的方式,就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经济文化融合发展方式与企业文化走势展望问题进行了交流。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总监、党建部(党组办公室)主任荆玉成在交流中讲道,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新时代,这是以人工智能技术和生物基因技术为标志的新时代。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概念的提出,其背后的逻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这是继蒸汽技术、电力技术、信息技术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个大的背景下,企业的边界形态、生产方式、营销模式、盈利模式和人的心智模式、思维模式等等,都将发生重大调整,人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更趋多元多样多变,毫无疑问企业文化也将重新定义,其趋势有六个方面,即:企业价值观将更加趋近人类共同价值观;企业家将成为社会价值创造的主角;生产范式的变化将重新定义企业家;企业产品的精神价值将超越物质价值;企业文化从观念方法到手段工具将全面迭代升级;企业文化内涵与企业生产生活将合二为一。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企业文化部)部长李平安谈道,文化是一种既“柔软”又“坚硬”的东西,实施起来很艰难,而一旦落地生根,效果经久不衰。塑造一流的企业文化,是建设一流企业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动力。这些年来,东风公司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强企,坚持通过企业文化的力量引领促进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从价值观层面塑造与战略协同、与制度互融、与业务共生、与员工共享的企业文化生态体系,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基业长青。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人本文化趋势、创新文化趋势、品牌文化趋势、生态文化趋势,努力把企业文化融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使企业文化真正发挥作用、创造价值。

拓展视野,促进企业文化实现跨文化融合发展

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企业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过程中如何与国外企业实现文化融合?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邢厚媛对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管理作了全面系统、视野广阔的介绍。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研究课题组组长杜胜熙分享了铁路、金融、制造、服务四个行业的典型案例,再现跨国经营中如何化解文化冲突、重构企业文化的精彩。北京市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教授赵春福作了题为《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的对比分析。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工会主席齐跃章分享了该公司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坚持利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和文化本地化“三个本地化”原则,秉持“开放、包容、协同、共享”理念,推进海外企业本土化运营,通过文化融合实现了文化认同。

欧盟驻华代表团公使衔参赞马君泽介绍了欧盟国家的公司如何用企业文化经营企业、生产产品。来自德国CPC公司董事乔治·霍谢特讲述了德企如何利用企业文化使公司在管理和产品方面受益的经验。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李世华在会上作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成立30周年工作报告,从研究会所做的工作、进行的探索、取得的成效、形成的成果以及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教授孟凡驰进行了峰会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对中国公司发展的意义,分析了企业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企业文化的未来走向。他讲道,企业文化未来走向将有6大趋势,即:企业文化软实力地位不断上升;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认识和实践需要加深;企业价值观的主导一元性和个人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冲突化解;提升产品的文化含量适应体验经验需求;企业文化升级换代适应企业快速变化需要;企业文化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中心。

会议对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了颁奖授牌。会议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参观了成功实施跨国并购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来自石油、化工、金融、钢铁、煤炭、建筑、军工、铁路、汽车、新能源、医药、电力、港口、航空、航天等行业的600多名企业代表出席了会议。

猜你喜欢

建设文化企业
企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企业
企业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