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8-02-19周常智徐莹张彦蕙
周常智 徐莹 张彦蕙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中坚力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因素对大学生影响的增多,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行为偏差等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就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家庭因素;大学生;心理健康;策略
引言: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最原始、最直接、最基本的。教育方式是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潜移默化不知不觉进行的。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是父母,由父母构成的家庭是学生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学生在心理形成一种潜在的隐性的判断准则和价值体系。
一、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方式
在家庭教育中常见的教育方式——专制式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是家长受多年应试教育环境影响的产物。家长通过给孩子制定学习标准、甚至于人生目标,并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责罚惩戒等方式强制孩子学习。这样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容易给学生造成自卑、自信心缺乏的情况,不仅如此还容易让学生产生焦虑症和强迫症。在大学阶段许多学生脱离管教就无法自主学习也是受家庭强制性教育影响下的产物,长期的强制性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计划性和主动性。
在家庭教育中,另一種常见的教育方式,放纵式家庭教育。这种家庭教育方式表现在对于学生的具体学习成绩学习行为等,采取放任式自由发展式态度,将全部教育活动依赖于校园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看似尊重孩子自由成长,然而是一种极不科学也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被忽视心理和不服管教的现象,并且这种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健全的独立人格形成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起负面作用。
第三种教育方式是比较科学合理的被广泛提倡的民主式家庭教育方式。这种家庭教育方式是以尊重学生意愿、彼此谅解、奖惩分明的一种教育方式,并且在此教育方式中家长非常重视沟通协商并彼此信任。这种教育方式避免了由于专制式教育引起的学生逆反心理、自卑心理等现象,也避免了放纵式教育的学生难管教的现象。民主式家庭教育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良好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对于大学生独立、坚强、自信、友好、团结性格的养成具有重大意义,是学生适应社会、处理人际关系、与人合作的基本前提。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家庭因素——家庭架构
家庭架构主要是指家庭组成的具体成员架构情况。当前存在这样几种家庭结构形式:单亲式、家庭重组式、正常家庭式、独生子女式、非独生子女式。其中以独生子女式和正常家庭式为社会主流,这种家庭架构的学生大多由于家中独子的身份,备受关爱和宠溺,这使得学生在这种家庭结构中经常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爱分享的性格。在大学阶段经常表现为交际受阻,团结协作能力差等。就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而言,在这样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容易形成敏感、自卑、极端等性格,情况严重的甚至会产生人格障碍、自闭、抑郁等情况。在大学阶段常表现为,逃避交际,缺乏自信,性格悲观、没有安全感等。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家庭因素——家庭经济因素
家庭经济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里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见识的增长、视野的拓宽,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在物质条件丰厚的家庭成长的大学生比较自信,同时也会伴随骄傲性格的出现。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成长的大学生由于生活压力等原因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这种心理常表现在逃避人际交往,沉浸在自我世界。
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策略探讨
(一)学校建立完善心理咨询机制
家庭影响在学生性格养成和价值观构建等方面占有重要影响,学校在建立心理咨询机制时要充分考虑家庭因素,建立学生家庭情况档案。细致了解学生家庭构建情况、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等,对于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心理问题从多方面寻找原因。不仅如此,在建立学生档案时要根据学生家庭结构情况进行分类,将家庭条件优越、架构完整的归为一类,对于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家庭、经济贫困家庭等重点标注并分为一类。并将这些家庭的学生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帮助其调节心理功能。其次还要重视团体辅导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将教师、班级、院系三者有机结合,建立一个系统性的心理咨询机制。学校还可以发展线上咨询服务,避免学生由于害羞等原因,拒绝咨询的情况。
(二)联合家庭,共同帮助学生构建健康心理
帮助大学生构建健康心理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协作。就社会层面而言,要重视困难家庭以及弱势群体等,关注苦难家庭最低保障落实情况,重视农村经济建设,改善农村经济环境。就家庭而言,家长要转变教育理念,学习科学、民主的教育理念,重视沟通注意交流方式,尊重子女意愿,与子女平等交往,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家长,要注意家庭氛围的营造和自己的行为举止,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心理培养健全人格。
(三)建立家校沟通的长效机制
大学阶段,家校沟通普遍较少。由于学社的学习和生活范围都在学校,学校不仅要承担学生的学习还要承担学生在外的安全、生活等责任。由于家校沟通不及时不顺畅,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彼此了解都不全面,这也导致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双方都很为难。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家校沟通的长效机制,通过线上联系、亲子团体辅导等形式共同帮助学生构建健康心理。
结束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各界都普遍关注与关心的,我们必须重视其心理健康问题,并积极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单方面努力,要联合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协作。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及学生家庭的沟通,传递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多方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雯雯.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02):63-64.
[2]刘美欧.家庭功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周常智(1996.03-),男,汉族,本科学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人。
徐莹(1996.04-),女,满族,本科学历,辽宁省葫芦岛市人。
张彦蕙(1997.11-),女,汉族,本科学历,四川省成都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