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家精神的普通高校管理专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2018-02-19董姝妍
[摘 要]通过分析高校管理专业人才的企业家精神培育内涵,阐述管理专业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必要性,构建了基于企业家精神的高校管理专业人才协同培养体系,并从满足各方主体利益诉求的驱动力、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过程、互为支撑的培养效果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普通高校管理专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管理专业人才;协同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8-0138-03
Abstract: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cultivation of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entrepreneurship cultivation of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and constructs a collaborative cultivation system of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entrepreneurship. Finally, it discusses intrinsic mechanism of the Co-cultivation system.
Keywords: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Co-cultivation
[作者简介]董姝妍(1978-),女,山东东平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组织研究、创新创业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受大连工业大学2016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GLX16099)。
一、企业家精神内涵与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匹配
企业家精神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奈特提出来的,在其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包括风险承担精神、首创精神、成功欲望、冒险精神、精明与敏锐、强烈的事业心、敬业精神、创造精神、合作精神、社会创新精神、自信、创新精神、诚信精神等。这些企业家精神的主要内容与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精神、职业素养、实践能力”相匹配,普通高校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人才。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高教的使命所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良好职业素养、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现有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高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界定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良好职业素养、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管理专业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一)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政府连续发布了一系列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大)、坚持创新发展并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来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中国制造2025)等。2016年发布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发展”需要“把提升人的发展能力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医疗卫生水平……”;要提高教育质量 就要通过“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企业在变革时代谋求发展的需要
从人才需求方来看,企业等机构对于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需求更加迫切。一方面对于一些大企业,要实现“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的“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的目标,诸如海尔等知名企业提出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战略,转变思维模式,视员工为“创业者、动态合伙人”,需要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另一方面,对于许多中小企业,原本都是靠着“成本+规模”的增长方式成长起来的,伴随着再工业化浪潮的到来,原有竞争优势变弱,为了生存与发展,这些中小企业也亟待转变思维、突破创新,需要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的支撑。
(三)普通高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契合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例如大连工业大学现有工商管理等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工商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从事管理工作,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良好职业素养、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中 “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是“企业家精神”培养的重点,因此“企業家精神”的培养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心。
(四)管理专业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针对大连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和管理学院双学位学生,开展了主题为“我校获奖的创新创业团队访谈”活动,以了解大学生在从事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困惑和收获。总结还存在如团队成员责任感不足、职业素养不够、实践能力匮乏、情绪控制力不足、合作精神欠缺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大学生自我的成长与发展,企业家精神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突破这些困境。
三、基于企业家精神的高校管理专业人才协同培养体系构建
普通高校管理专业人才的企业家精神培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因此应建立起多主体协同的培养体系,在不同主体之间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为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构建了基于企业家精神的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下简称培养体系),从驱动力到培养过程,是能够产生高效、互为支撑的培养效果的管理专业人才协同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