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探讨
2018-02-19符浩张娜
符浩,张娜
1.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云南曲靖 655000;2.云南省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云南昆明 650000
脊柱创伤属于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其产生原因主要包括施工事故、重物砸伤以及交通事故等。这类患者多伴有脊髓损伤等并发症,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1]。为了研究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该院对2015年5月—2018年5月采取手术治疗的80例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两组的椎体转变效果、Harris评分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对比。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对采取手术治疗的80例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了研究。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 例,其年龄范围是 20~69 岁,平均年龄是(42.9±5.6)岁;受伤原因:14例为交通事故,11例为坠落伤,9例为砸伤,6例为摔伤;骨折类型:18例为旋转骨折脱位,8例为爆裂骨折,8例为屈曲压缩Ⅱ型,6例为Ⅲ型;骨折部位:16例为 L2,8 例为 L11,7 例为 T10,6 例为 T11,3 例为 T12。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其年龄范围是20~69 岁,平均年龄是(42.9±5.6)岁;受伤原因:14 例为交通事故,11例为坠落伤,9例为砸伤,6例为摔伤;骨折类型:18例为旋转骨折脱位,8例为爆裂骨折,8例为屈曲压缩Ⅱ型,6例为Ⅲ型;骨折部位:16例为L2,8例为L11,7例为T10,6例为T11,3例为T12。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该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术前为患者给予预防性抗生素、静脉滴注甘露醇等,手术麻醉为全身麻醉,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取伤椎次全切除术予以治疗,将伤椎上下的椎间盘切除并保留终板。①椎管前方减压时,适当撑开并由自体大块骨骼、肋骨进行置入操作,将固定器放置好并予以适当减压。②后路手术中,先予以椎板减压处理,固定椎弓根,根据患者病情采取撑开以及加压处理,于横突间内的后外侧进行植骨融合。③前后联合入路操作时,取俯卧位,由后路弓根采取椎体固定处理。使患者取右侧卧位,联合切开胸膜,暴露病灶于胸膜与腹膜外。处理完椎体阶段的血管后,对骨折病椎采取次完全切除,消除脊椎前方的压迫状态。以同侧髂骨支撑植骨,予以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选择大剂量激素冲剂 (甲强龙;国药准字号:H20080284)加前路、后路或者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进行治疗,损伤后15 min内的用法用量为:静脉推注30 mg/kg;1 h后的用法用量为:滴注,5.4 mg/kg/h维持3~8 h。术后,为所有患者予以脱水治疗、神经营养支持治疗以及抗感染治疗等。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的椎体转变效果进行比较。②对两组的Harris评分进行比较。③对两组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进行比较。
1.4 判定标准
①椎体转变效果的指标包括:椎体前缘压缩高度、椎体后缘压缩高度、Cobb’s角。其各指标值越低,代表转变效果越好。②以Harri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效果,评估内容包括畸形、疼痛、关节活动度以及功能等,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预后越好。③以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内容包括穿衣、进食、平地行走、床椅转移、控制大小便等,其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自理能力越强。④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神经功能与肌力均有明显改善或已彻底恢复;有效:神经功能与肌力均有所好转;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3]。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来对数据做以比较,运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椎体转变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椎体转变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椎体转变效果的比较(±s)
表1 两组椎体转变效果的比较(±s)
组别 椎体前缘压缩高度(mm)椎体后缘压缩高度(mm) Cobb’s角(°)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 P值6.65±2.21 35.12±7.98 21.74<0.05 5.87±2.64 23.35±6.22 16.36<0.05 8.63±2.52 21.37±5.86 12.63<0.05
2.2 两组Harris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Harris评分的比较[(±s),分]
表2 两组Harris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Harris评分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66.12±3.98 5.69±2.27 83.41<0.05
2.3 两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的比较[(±s),分]
表3 两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 穿衣 进食 平地行走 床椅转移 控制大小便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8.92±2.34 3.55±2.61 9.68<0.05 8.64±2.48 3.17±2.12 10.60<0.05 14.34±2.97 1.63±3.12 18.66<0.05 13.12±2.98 1.75±3.21 16.41<0.05 15.35±4.71 2.87±6.13 10.21<0.05
2.4 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3 讨论
随着建筑行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由于砸伤、坠落伤以及交通事故伤等造成的脊柱创伤工作越来越多[2-3]。这类患者的病情严重而言复杂,且多伴有其他损伤,脊髓损伤便是其中一种病发率较高的合并症。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而且预后较差,其致残率以及致死率也比较高[4]。因此,有必要研究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
表4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表[n(%)]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对采取手术治疗,其原因为:手术治疗能够消除神经压迫,改善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促进脊柱序列的正常恢复[5]。手术的优点包括:①直视下进行复位操作,可控性好;②采用现代内植物系统技术,其治疗效果理想。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大剂量激素冲剂可以修复神经、改善椎管减压的效果[6]。该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椎体转变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熊宏林等人[7]的研究结果[前缘压缩高度(6.73±2.08)mm,后缘压缩高度(5.49±2.69)mm,Cobb’s 角(8.65±2.33)°相似;观察组 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罗筱玮等人[8]的研究结果(16.32±4.65)分相似;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金环等人[9]的研究结果(16.32±4.65)分相似;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与何正兵[2]的研究结果(总有效率=96.23%)相似。
综上所述,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在接受手术观察组,其椎体转变以及预后效果均较好,不仅有效地减小了椎体前缘压缩高度、椎体后缘压缩高度、Cobb’s角,改善了预后效果,而且还显著地提升了患者穿衣、进食、平地行走、床椅转移、控制大小便等方面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有必要加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