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案

2018-02-19贾宇飞唐令

世界复合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口服液功能性制剂

贾宇飞,唐令

四川省蓬安县人民医院,四川蓬安 637800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小儿常见疾病,又称为消化功能素乱症,发生机制较复杂,与年龄、喂养方式、生活习惯等关系密切[1-2]。患儿以腹胀、纳食不佳为主要症状表现,病程延长,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与贫血、佝偻症关系密切。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方法较多,但是疗效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总结治疗经验非常必要[3]。该文尝试在2017年1月—2018年7月,对医院收治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442例入组,其中100例对象纳入对照研究,分析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特征,评价综合治疗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表现调查,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342例入组,其中男180例、女 162例,年龄(3.4±1.2)岁。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②临床资料完整。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1—7月,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入组。纳入标准:①以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等为主要症状表现,饭量减少,病程不短于2周;②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消化不良症状;③大便可见消化不良物;④年龄6个月~7岁;⑤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合并其他班重大疾病;③年龄≥7岁;④拒绝参与研究。退出、脱落标准:①依从性不足;②出现严重不良事件;③误漏诊;④其他原因退出。入选对象100例,每入选1例对象便分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 22 例,年龄(3.1±1.0)岁。 病程(4.5±1.5)周。 症状表现积分(27.4±6.5)分。 观察组 50例,其中男 28例、女 22例,年龄(3.2±1.1)岁。病程(4.7±1.3)周。症状表现积分(27.1±6.7)分。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病程、症状表现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临床表现调查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①人口学信息,年龄、性别、病程;②各类临床表现,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大便异常、乏力等全身症状;③用药治疗情况,各类药物治疗情况;④随访的疗效。1.2.2对照研究 (1)对照组:①选择合适的健胃消食口服液,6 个月~3 月,5 mL/次,1 次/d,3~6 岁 10 mL/次,2 次/d,6岁对象20 mL/次,2次/d,持续4周。②医嘱进行饮食管理,避免进食肥厚油腻食物,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仍哺乳者,先停止添加辅食。

(2)综合治疗:①保健推拿,参照《推拿学》推荐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推拿策略治疗,主要包括补脾经、补胃经、运内八卦、揉板门、推四横纹、捏积手法治疗,指导患儿的家属掌握基本的推拿方法,每日都进行磨腹推拿,磨腹200次,2~3次/d,长期坚持,持续4周;②灵活的选择中药口服液,脾虚夹积化热者安排健脾益肺口服液,服药方法与对照组同,未化热的对象,仍然给予健胃消食口服液,持续4周;③合理的微生态制剂,通过大便菌群检测,出现菌群紊乱的对象,给予微生态制剂,2~3次/d,补液送服,持续4周。

1.3 观察指标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回顾性分析的临床表现。观察组对象的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复发率,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后的症状体征评分。

1.4 疗效判定

参照《实用儿科学》评价疗效:①痊愈,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大便异常、乏力等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全部消失,症状积分下降≥90%;②显效,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大便异常、乏力等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无重度症状,70%≤症状积分下降<90%;③有效,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大便异常、乏力等症状体征有所改善,30%≤症状积分下降<70%;④无效: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大便异常、乏力等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症状积分下降<30%[4]。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症状评分服从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组内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临床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342例对象中,男180例、女162例,男女比例1.11:1,年龄(3.4±1.2)岁,年龄从 6个月~7岁均有。 病程 2~11周不等,平均(5.2±2.5)周。初发 105例,复发 337例。症状表现:食欲减退 312例(91.3%)、恶心呕吐 304例(88.9%)、腹胀腹痛 284例(83.0%)、大便异常 278例(81.3%)、精神不振/乏力270例(78.9%)。用药情况,其中吗丁啉等多巴胺受体阻滞剂24例(7.0%)、枸橼酸莫沙必利等5-TH4受体激动剂44例(12.9%)、质子泵抑制剂 12例(3.5%)、红霉素 20例(5.8%)、助消化药物75例(21.9%)、肠道菌群调节剂 126例(36.8%),中药口服液 215例(62.9%),联合用药185例(54.1%)。其中1年内发生2次及以上对象84例(24.6%)。66例(19.3%)获得随访,主要为疗效不佳对象。其余对象未获得随访,主要为获得显著疗效的对象。

2.2 对照研究

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3个月复发率 2.0%(1/50)、低于对照组 16.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 χ2=4.396、P=0.036<0.05)。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对比[n(%)]

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后的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症状体征积分对比[(±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3个月后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 P值27.1±6.7 27.4±6.5 0.227 0.821 2.2±1.0 5.4±3.2 6.749 0.000 4.0±1.7 6.8±1.5 8.733 0.000

3 讨论

3.1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

研究显示,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有较强的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男女比例1.11:1,不同文献报道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有关于不同性别小儿消化不良发生率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童、女童的饮食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会影响消化不良的发生[5];②症状表现,绝大多数有多种症状体征,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大便异常、乏力等全身症状,严重的症状比较少,症状表现的严重程度与病程、年龄有关,年龄相对较小的对象容易出现严重的症状。其他文献报道的症状体征出现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回顾性分析方法存在差异有关[6];③西药的使用率偏低,多巴胺受体阻滞剂、5-TH4受体激动剂等西药主要应用于2岁以上的小儿,对于西药的使用,目前社会大众仍然存在较大的顾虑,主要用于年龄较大、病情较大的对象,社会大众更倾向于首先中药口服液、微生态制剂治疗,这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③部分疗效不理想、复发率高,不同文献报道发生复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6个月内在10%~40%之间,该次研究中主要以疗效不佳进行随访对象占19.3%,绝大多数对象在1年内会复发,提示患儿的病因可能未能得到控制。

3.2 对照研究

从对照研究来看,对照组对象选择最常用的健胃消食口服液,疗效肯定,总有效率达到90.0%,愈显率达到78.0%,处于正常偏高水平,其他文献报道显示痊愈率在70%~95%之间,痊愈率在30%~50%之间[4]。在过去以中药口服液为主的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中药口服治疗疗效容易受到药物吸收情况、病情等因素影响。而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保健推拿、辩证选择中药口服液、合理应用微生态制剂,结果显示观察组对象的疗效名改善,愈显率达到96.0%,处于较高水平,高于其他文献报道研究,与此同时3个月复发率2.0%(1/50)、低于对照组16.0%(8/50)(P<0.05),其他文献也得出类似的结论,联合治疗可以发挥协同作用。

联合治疗可以增进疗效,可能机制为:①推拿通过力学、物理学刺激可以刺激经络,达里透外,从而可以增强肠神经反射,改善胃动力,同时能刺激调节免疫功能。②辩证使用中药口服液,更符合辩证治疗理论,更好去除内热。③消化性功能障碍发生、进展与肠道微生态紊乱关系,补充微生态制剂,可以使益生菌竞争性抑制其他菌群的生长繁殖,改善肠道微生态[7]。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以双歧杆菌为代表,其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菌,可以产生有机酸抑菌、激活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提升机体抗感染能力、免疫功能,减少腹泻、腹胀的症状。观察组对象中通过大便菌群检测,出现菌群紊乱的对象,给予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的发挥微生态制剂的优势[8]。

3.3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要点

首先,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本身并不困难,其关键在于及时诊断病因,明确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而不是其他疾病诱发,如微量元素缺乏症。其次,绝大多数家属更倾向于方便、不良反应轻的中药口服液,但是中药口服液往往存在不良反应、禁忌症不明确情况,需规范使用[9-10]。再次,对于微生态制剂需要避免盲目应用,需要配合大便菌群检测,若出现菌群紊乱,再联合微生态制剂。最后,提倡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推拿治疗是首选,核心穴位组合为腹脾经、大肠、七节骨、龟尾和足三里穴,可以作为临床基础推拿处方使用[11]。在家庭推拿推广上,需要重视推拿的指导、培训。

3.4 小结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有较强的特征,症状表现较多,西药使用率较低,目前治疗以中药口服液、肠道菌群调节剂为主,但部分疗效不理想、复发率高;保健推拿、辩证选择中药口服液、合理应用微生态制剂综合治疗疗效肯定[12]。

猜你喜欢

口服液功能性制剂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HPLC法同时测定四磨汤口服液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固体制剂常用设备清洁验证研究
风湿骨痹口服液急性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