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慕课时代中国文化话语权的重建

2018-02-19

学术探索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话语权课程文化

李 擎

(南京林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慕课自2008年首次出现,经历了2012年以来大规模的快速发展,如今“慕课这一崭新的课程文化如同‘一场数字海啸’席卷了全球”。随着这种无国界无门槛的在线教育模式的全球推广,与之同行的还有英语语言和文化的无阻力渗透。慕课带来了西方文化背景的内容知识、授课模式和思维方法,使得我国教育体系的文化价值体现,如语言文字、历史积淀、社会洞察、思想培养、人际关系、教育模式等方面,均受到了来自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在接受技术创新运动的同时发扬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采取不抵制也不屈服的态度,争取实现共赢,形成文化多元发展的新的慕课格局,重建中国的文化话语权。

一、后慕课时代的变迁

(一)MOOC+SPOC模式的出现

慕课经历几年的发展,其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多质疑,“2013 年以来,MOOCs 经历了反慕课潮流和争议阶段,其质疑声也越来越多”。其中最大的困扰之一来自于课程的管理和完成。由于学生背景各异,学习的目的和动机也有各种程度的差异,在几个月甚至以年计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大量学生弃课、学习质量无法保证、管理困难等各类情况。“MOOC难以将学员的学习过程引入到一个深层次的水平”。而想要保证统一且完整的教学,到达传统教育方式的效率水平和保障度,并且形成系统性、可持续性的教育体系,慕课则不得不面临一系列的改革和变迁。

目前比较流行的趋势是将现有的慕课体系改良,使其效率更高目标更明确。“为承继MOOCs 和传统课堂的优点,克服其局限性,SPOC 应运而生”。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在慕课这种普适性广泛性的课程基础之上,挑选出优秀拔尖人才,继续进入下一阶段的深入学习,并且倾向于将这些学生由世界各地组织到本地,实行线上线下结合的更私密化教学。但其教学的媒介仍然是网络,许多课程仍以线上视频教学为主。同时,发展出翻转课堂的理念,教学过程中事先由学生自主学习线上视频,理解和预习相关知识点,在课堂上教师以深入讲解为主,同时辅以讨论、答疑和检查,课后仍以线上作业和互动的形式进行课堂的延伸教学和学业监控。这种新型的在线视频+翻转课堂的SPOC教学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又一次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和接受。“SPOC 作为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提供了资源、环境与理念的支持,让MOOC 在大学校园落地生根。”

因此,同样兴起于西方的SPOC教学模式,是在慕课的基础上,将大规模面向全世界的目标转向更加小范围针对性的用户,将几千上万人同时自由选课但也任意弃课的情形,转变为对学习者初步筛选考核后,将选中的几百人的课程学习更加正规化的一种模式。授课形式也由单一的大规模MOOC,转变为MOOC+ SPOC融合式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更多的是在高校或者高等科研机构中普及,是接受度较高的一种后慕课变体,在国外知名学府如哈佛,麻省理工,加州伯克利分校等都有着具体实践和良好收效,也吸引众多研究者纷纷讨论和借鉴。

(二)后慕课时代的语言文化传播

由慕课过渡到后慕课阶段,虽然授课形式以及面向的受众有了改变,但是在英语语言的世界范围传播这一点上,仍然没有质的改变。不管是大规模在线慕课动辄几万人的选课规模,还是精英化SPOC只有小范围的授课对象,这些在线课程中的佼佼者,无一例外地采用英语作为授课语言,英语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编织在所有的视频演示、师生对话、作业练习当中。

本研究收集和调查了世界知名的慕课或SPOC网站数十家,发现除英美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外,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俄罗斯等等,在一些商业性质的网站中,或是教学内容更国际化的网站(如国际贸易与国际商务等)中,也均采用英语作为统一网站语言。在慕课和SPOC发展相对较晚的中国,顶级慕课网站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中,有部分课程全英文授课,或中英双语授课。

因此,后慕课时代与慕课时代一脉相承,依然延续了西方强势语言的传播和地位的巩固。“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有形无形的资源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这股大规模在线教育+精英化在线教育的浪潮,无形之中进一步推进了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的领先地位。英美等西方国家借助教育资源的优势力量,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优异人才,保证了英语作为教育提升的门槛地位,其力量远远超过了历史上任何的殖民化教育。

比语言的大规模扩张更深层且隐形的是西方文化的扩张和入侵。借助领先的教育方法和科技水平,慕课得以在世界范围迅速传播,与此同时,不管学习者们来自于何种文化,在教育过程中浸入的是西方的文化环境。第一,教师们来自于西方,他们的语言逻辑和思维模式是主导性的,于一言一行中成为学生们效仿的对象。鉴于慕课的大规模性和广泛性,这种引导的力量是非常可观的。在SPOC模式下,外国精英们想要在西方课程体系中脱颖而出,必须迅速融入这种异族文化,以主流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试图了解西方的人文历史背景或科技创新历程,这无疑是对于各国文化的压倒性的抑制。第二,不同文化中的人际环境和相处模式各有不同,在进入西方文化课堂中后,学生们必须调整适应到相应的状态,以此做出良好的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等工作,这也是造成文化冲突的隐性原因。这种冲突无法避免,且极有可能以西方的模式作为主导力量。第三, 世界上不同地区由于其民族不同、背景各异,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也千差万别,不同的思潮或信仰同时存在并互相碰撞交流,正是这种差异性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西方慕课或SPOC类型在线教育的世界普及,将潜在地以西方道德价值观为主要载体,宣传西方的最新思潮和精神指引,这会对于成长期的年轻人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动摇原本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基础,从此成为西方的追随者和信奉者。第四,教育过程中会体现出教师所在国家地区的政策法规,甚至会以当地的政治体系为默认背景。这些因素在传统留学生中产生的影响会随着留学生回到家乡而减弱,但是互联网媒介保证了教育的便利,因此这些影响会随时随地产生并一直持续,而且对象极为广泛。

(三)后慕课时代西方的文化话语权控制

后慕课时代,MOOC+SPOC的教育模式对于西方文化话语权的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种模式最大程度地起到了人才选择与保留的作用,从而有了世界范围内的顶尖人才挑选的话语权。SPOC是成立在大规模慕课的基础之上的,要想参与更加竞争残酷的SPOC,必须对于本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和学习基础,这也就意味着基础性介绍性的面向所有用户的慕课仍然有着很高的利用频次。虽然这使慕课网站损失掉一部分被SPOC拒之门外的用户,但是更加激烈的竞争一定意味着更多的学习普及慕课课程的动力。这样一来,非但普适性慕课的受众没有减少,反而是精英化私密化的SPOC课程可以收取更加高昂的费用,用以保证高质量教学互动和后期认证,而且显而易见SPOC能够更好地发挥人才优选的目的。而课程后期企业的引入,也更利于西方国家优先挑选拔尖学生为自身服务,这种优势是学生来源国或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其次,借由领先的教育水平而得以在互联网广泛铺开,西方教育模式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教育话语权,对于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他地区的学生受到西方先进教育的吸引,会对本国教育产生排斥与质疑,会以去西方国家留学工作为荣,这样落后国家的教育体制将会受到严峻挑战,可能会向西方制度靠拢或受到同化。各国原本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地位会进一步弱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研究领域更可能失去获得一席之地的机会,从而与欧美各国的科技人文等先进学科距离进一步拉大,学术话语权也在弱化。

再次,随着这种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将会造成西方国家全面的优越感与霸权地位。如前文所述,对于优秀课程的学习要以西方文化为基石,那么语言、思想、价值观、人文环境、历史、经济、政治甚至宗教这些泛文化因素将不可避免地包含和体现在教育进程中,势必造成西方文化一枝独大的局面,弱势语言文化将受到强烈挤压。而显而易见的后果将是,西方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愈发强势,霸主地位不可动摇。

二、后慕课时期中国文化话语权的重构

(一)过滤借鉴慕课内容,增进对内话语权

首先,语言仍然是制约中国学生大规模无障碍修学慕课课程的最大因素。有学习者反映的情况具有普遍意义,“我所参加的中国学生QQ群,有一部分时间是在讨论英语学习的问题,而不是慕课课程内容本身的问题”。果壳网针对中国慕课用户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学生对于有汉语字幕的慕课课程的打分分数平均比无字幕的课程高出0.4分;而且很多学生由于语言水平不充分,更加倾向于选择汉语类慕课课程或有汉语字幕的慕课。而我国学者恰好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将内容新颖而且保持了学术的公立态度的课程汉化,甚至是对于这些课程吸收再创造,在取得对方授权的前提下以全中文语境在中国慕课网重新上传。 《全球慕课与开放教育》一书的“作者们给出的其中一个建议,是让慕课学习者将课程翻译为本地语言,以使其他人可以获得这些资源”,这样一来,外语基础差的中国学生也同样可以吸收学习外国的先进知识,这并不影响本身外语基础好的学生跳过这一步直接面向原版慕课课程,这样的吸收改造对于我国教育事业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同时,对于那些内容优秀但有宣扬西方腐朽思想甚至诋毁中国国际形象的课程,我们应予以抵制。如果该课程的技术或者创新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那么我国学者可以借鉴其内容,将领军的技术知识包含在自己的汉语课程中,介绍给中国的学习者,而对于文化倾轧的部分予以过滤和删除。或者有些西方课程隐性地包含了西方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我国教师也应该自己先作为学习者进行领会和思考,在后期经过加工处理使之符合中国的背景和方式,形成新的理念和角度介绍给中国学生。

(二)提升我国慕课影响力,增进对外话语权

为了在慕课运动中摆脱这种被动地位,提高我国授课水平,大力发展中国慕课,迫在眉睫。我国的慕课起步较晚,目前受众较广的主要是以清华北大复旦为首的一些高校成立的慕课网站,其内容也是以高校内部原有课程为基础加以修改面向公众,当然也不乏SPOC模式的践行者只面向小部分基础过关的学生。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成功模式,立足高校,创造出更多精品课程服务校内学生和社会目标群体,同时也要鼓励慕课平台社会化并企业化,用以面向更普遍的用户,并以利润为驱使成就更高更远的未来。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语言关和文化关的问题,而且还利于提升民族自信心。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之所以能够利用慕课传播自身语言文化,关键还在于自身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中国处于目前的形势下,不得不积极应对,狠下功夫发展国内慕课水平,积极推动高校内和社会上各渠道对于慕课的重视和推广,并资助优秀教师进修,奖励教师优秀课程,重新缩短中国和国际慕课的差距,打造出中国的精品慕课平台。这样才能消减民众 “国外月亮更圆”的心理弱势,减缓优秀人才流失国外或者唯国外慕课为尊的趋势,才能更好地对国外扩张入侵的潜在蔓延进行过滤和削弱。

同时,我国如果在后慕课时代奋起直追,更有利于传播发扬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纵横几千年,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很多在当代仍然不显过时,还在发挥引领作用。如国外大加赞誉的孙子兵法战略战术,凝练而又精致的文字体系包括成语、对联、诗词歌赋,横扫全球的传统节日,平和而中庸的儒家道家思想等等。我们不能让这些被当今的孩子们淡忘甚至鄙夷。当全世界都在熟悉和实践美国文化时,中国慕课可以作为一种扬声器将中国的文化历史广为播送,让世界真正了解我们,让欧美正视我们文化的存在,让这个世界文化体系更加丰富灿烂,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世界的融合,减少霸权的扩散。

除了发展国内慕课,我们还要多多利用慕课这个“无国界”的平台,在国际大规模慕课体系中添加我们的声音,帮助中国文化的传播。一些英语功底深厚的学者教授可以制作汉英双语的、讲解中国特色的课程,或者帮助翻译一些原本汉语的课程进行发布,这与美国人以他们的角度研究和讲授中国文化是截然不同的,而且这类课程都是从中国背景出发,也是扩大了中国式文化和思维的影响和认知度。

(三)慕课助力我国教育体制,保护教育话语权

美国人扩大自己影响力的一个途径就是扩大其教育的认可度,2013年,Coursera旗下5门网络课程的学分已经获得美国教育委员会(ACE CREDIT)的官方认可,学生在Coursera上完成这5门课程后,将有可能转换为其在大学里的相应学分。而后慕课的一个趋势是对小范围符合条件并经历严格的学习考核的学生颁发证书,甚至奖励顶尖大学认可的学分,从而弱化某些国家教育体系的含金量和受重视程度,加强别国对自己教育制度的模仿和依赖。中国要想摆脱美国的控制,必须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慕课和高校体制相结合的路。

不可否认的是,正如微博和社交软件没有使所有人都变成媒体人一样,互联网所促成的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在一定限度内的,慕课早期确实博得了广泛的关注,但是高居不下的弃课率和相比面对面教育的很多劣势也使慕课走下神坛,进入脚踏实地求发展的阶段。因此慕课不可能取代传统大学,后慕课时代如SPOC的发展更是与传统高校的教育思路相结合的体现。首先,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仍然比较低,很多偏远地区的孩子饱受教育资源不公平的困扰,而且有部分青少年由于经济的限制或者只有某一领域突出但总体不符合大学入门条件,对于这些情况来讲,慕课就是一个福音,可以起到百科全书的作用,让他们跨越地域、经济或门槛的困扰,自主地、分阶段地追求知识和进步。其次,在高校体制内,慕课尤其是精英式的SPOC教育应当是传统教学的补充和助力。身处革新时代的教师如果还不利用这种先进的手段获取更广泛的知识、更国际化的视野,还不会体验先进的翻转式课堂带来的教育的高效便利,那么如何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参与到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去呢?我国的文化又何以传播,我们的教育制度又由谁来捍卫呢?最后,国家政府层面要迅速做出应对研究,尽快出台新的互联网形势下的教育政策,重视慕课的作用,强调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更要凸显我国的教育特色,符合我们的国情,避免被西方教育体制所同化,实现后慕课时期的可持续发展。

(四)文化安全监管,捍卫话语权

“文化安全的实现绝不止是对外防范性的概念,更具有对内自我改造和提高的内涵”,我们不能再走鸦片战争的老路,而是要全面放开,通过提升自我,批判地接受,以及吸收并创新等方式来应对外来文化的扩张。因此我们需要的不是敌意的防备,而是以参与者的角度实现思想的争鸣和文化的多元共存,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当然,国家也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来整体监管慕课的发展情势。西方国家对于全世界的监听、间谍和舆论攻势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屡见不鲜,包括慕课在内的许多互联网信息都可能成为西方国家搜集情报的来源,来窥探我国教育文化的实时进展内情。而我国相关部门也应当做出应对措施,对于有着明显政治主张的慕课网站或者课程进行屏蔽,当然更重要的是推动技术保护措施的进步和国家监管政策法律的制定,让我国的后慕课之路顺利走下去。

在技术手段和教育方式发生革命性创新的时代,对于紧跟潮流、掌握主动的国家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可以推广本国的经验、背景和语言文化,提升本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慕课运动来之迅猛且影响深远,西方国家大力推行慕课,其本意也包含语言文化的全球扩张。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会因为近百年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而在全球慕课发展中占据劣势地位,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和源远流长的教育思想会被世人所忽略,同时还将面临外来文化的全面侵蚀。为了提升中国对于文化和教育的话语权,在慕课发展到了后慕课时期,我们要全面重视、迎头赶上,并且要借鉴经验长处、为我所用,同时抵御外来恶意文化的攻击。在对于国家教育体系和文化传承具有完全把控的前提下,兼容并包,投入到这场新兴运动中,努力提升自身价值,将丢失的话语权寻回并重建。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课程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谁远谁近?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