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易》五大定律研究

2018-12-04吕纪立

学术探索 2018年11期
关键词:卦象周易阴阳

吕纪立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历史与民族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众所周知,《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又称《易经》,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其包罗万象,涵盖万有,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抑或是阴阳家,兵家,都有周易的影子,被称为群经之首。其中的运动发展变化规律,亦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规律,这一规律在周易中表现为普遍联系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此消彼长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物极而反规律。

一、普遍联系定律

万事万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联系不是个别事物之间暂时的、特殊的关系,而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所共有的普遍的本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世界是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事物。然而,做出这一论断并不是独断论的概述,有着严密逻辑的《周易》清楚表达了这个观点。

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谓之道”[1](P571)道即包含阴阳,既阴又阳,道即统一阴阳,而这其中的阴阳就是万物变化之根本,贯穿于万事万物之中。《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从“道”到阴阳,从阴阳到八卦,从八卦到六十四卦的演变,无不是有着严格的逻辑次序。其内在演变的逻辑就是阴阳互变,每一卦都由阴阳组成。因而。每一卦内在的联系都是阴阳,在《周易》中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根本,也是天地万物演化的根本。阴阳贯穿于天地万物,也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内在根本。事物之间的联系就是阴阳之间的联系。阴阳之间联系的方式就是同性相背离,异性相吸引,如中孚卦九二爻辞“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1](P528)中孚卦为巽()上兑()下,中间有互卦为震(),震者如其名,为响声,巽卦类象为鸟,类鹤,巽上与震下二爻与五爻相应。二者为同气相求,“子曰:同气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各从其类也”,[1](P16)这个内在的联系也是阴阳互为相应的结果,故而接着《周易》接着说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1](P577)善言出口,千里之外有人相应,恶言出口,千里之外相违。即吉凶各从其类。所谓吉者,阴阳相应,所谓凶者,阴阳背离。其类相应者,阴阳也。因此,天下事物莫不是如此。再如无妄卦六三爻辞,乾上()震下()“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1](P237)有人将牛拴在树上,被路上行人牵走,居住在附近的邻居却受到无端的怀疑,这可真是飞来横祸。二者看似毫无关系,但却有内在联系。这是因为无妄卦中三爻和六爻都失位,三爻本应该是阳爻确实阴爻,六爻本应该是阴爻但却是阳爻,本当柔顺却是刚强,违背了阴阳之道,虽然没有做出不当之事,但却还是遭到无妄之灾。这无妄之灾本质上也是阴阳之间的联系得来的。总之,阴阳是万事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万事万物之间都是通过阴阳的关系而普遍联系的。

二、对立统一定律

对立统一定律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说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揭示了发展和联系的本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都是经过斗争产生的。“战争是万有之父和万有之王”。[2](P44)如果没有斗争和对立,世界就会消亡。对立和矛盾统一起来才能产生和谐。“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万事万物皆由斗争产生”。[2](P46)类似的说法“无平不陂,无往不复”。[1](119)《易经》用阴和阳两种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理论包括:矛盾的统一性和对立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一)矛盾的统一性和对立性

矛盾是反映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辩证法的矛盾范畴不同于逻辑矛盾,它是指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及其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周易用阴阳来表示这种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易经里面的卦象同样有这样的观点。

“乾坤,其《易》之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之不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1](P626)意思就是说,乾坤,这两种性质相反的卦象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若是没有了乾坤这两种互相对立的矛盾,宇宙也就不存在了。“子曰,乾坤,其《易》之门户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万物之撰,以通神明之德。”[1](P143)乾坤,应该是《易经》的总纲,乾卦是阳刚之物的象征,坤卦是阴柔之物的象征。阴阳两种相反的不同性质的特性配合在一起可以创造万物。意即阴阳存在于万事万物。“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1](P143)《易经》里面的卦象名称,虽然复杂,但都不能互相混淆。各有各的特点。即特殊性。而这些卦象无不是由阴阳变化而来。虽然阴阳贯穿于万事万物的始终,但各有各的特殊性。也就是矛盾的特殊性问题。但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的演变都具有这个特点。如火天大有卦。离()为上卦,乾()为下卦。从下爻开始演变。我们知道,《易经》演变的原理是这样的,奇数为阳,因此初爻应该是阳爻,偶数为阴,所以四爻应当是阴爻,初爻与四爻是相对应的,二爻是与五爻相对应的,三爻是与六爻相对应的。阳爻对应阴爻互相感应是符合阴阳之道的,但出现了阳爻对应阳爻,阴爻对应阴爻的情况则如同两男同居,两女同处不能生化万物。所以在初爻演变时,爻辞说“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1](P144)此时,初爻位阳爻位得位,而四爻应是阴爻但却是阳爻位为不得位。初爻与四爻没有感应。因此,此时的特点就如象辞所说“《大有》出九,无交害也”。[1](P144)九二爻辞:“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1](P144)第二爻的位置应当是阴位,但此爻是阳爻,阳爻在阴位,不当位,并且和五爻相应,五爻本当是阳爻,但却是阴爻,虽不当位,但却阴阳相应。因此。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1](P144)下卦为主,上卦为客。此主卦二爻为阳,阳者,积极,良好,象条件好;而客方为阴,阴者,缺也,不足也,象条件不好。但阴阳相应,象征客随主便。因此此卦也主吉利。同样的,九三,九四,六五,上九等爻变都是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充分说明了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周易》中每一卦象都反映了这个特点。每个卦象到另一个卦象的演变过程中,虽然每一爻辞不同,但总体大象事物趋势是一定的,充分反映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序卦传》是《十翼》中的一篇。用来说明《易经》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先从天地万物说起,然后以万物生长的过程、结束来说明万物的发展规律。在作者看来,客观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在发展过程中,有的是相因相成,有的是相反相成,有的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如“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1](P671)其中的屯卦到蒙卦,再到需卦,都是相因相成的。有的则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如:“《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1](P671)其中的泰卦(上卦是坤,下卦是乾)到否卦(上卦是乾,下卦是坤)则是相反的。这是卦与卦之间的发展趋势和联系,而每一个卦象从初爻到六爻又都是不一样的。这在上面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说明。这其实也就是: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易经》的体现。

三、此消彼长定律

此消彼长体现的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包括两个方面:同一性的作用,统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在互相促进过程中彼进我退。

(一)同一性的作用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前面说过,“道”即一阴一阳,又阴又阳,二者互为其根。即其统一性。阳可以变为阴,阴也可以变为阳。如坎卦()和离卦();乾()和坤();艮()和震();兑()和巽()。此八个卦象两两对立,但又互为变化根据。其根本就统一于“道”,这个统一性使得矛盾双方互为根据,彼此利用,互相促进。如从坎卦()到离卦()的变化过程中,坎卦()从初爻的阴爻变起,由阴变为阳,二爻由阳变为阴爻,三爻由阳爻变为阴爻,刚好是离卦(),反过来,离卦()由初爻到三爻变化后也刚好是坎卦()。其他三组乾()与坤(),艮()与震(),兑()与巽()也是如此。这都充分说明了阴阳互变,互为根据的特性。

(二)在互相促进过程中彼进我退

在周易中,阴阳互为其根。二者在互相斗争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特征,即阳进阴退,或者阴退阳长。如:泰(坤上乾下)卦“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1](P116)泰卦中,乾为下卦,为阳,在下面,为内卦,坤卦为阴,在上面,为外卦。内外之别,相对而已。凡是具有外向,发动着,都可以视之为外,反之则为内。乾卦为阳而居于下,为内阳,坤卦为阴居于上而为外阴,君子者,阳也,小人者,阴也。在周易中,阳象征积极的,刚健的,向上的,温热的,明亮的,奇数的……,故又以君子为其象征;阴象征柔弱的,向下的,寒冷的,晦暗的,偶数的……故又以小人为其象征。故而内君子而外小人。而阳本性主生发居于下,由下而上,符合阳之本性,故而阳逐渐增强,阴本性向下居于上,由上而下,符合阴之本性,阴逐渐消退,阳上阴下,顺其性也,即遵循了阴阳自性规律。故有阳长阴消之意。而向上与向下互相交通,故而阴阳交融,有通之像。阴阳交融则天地通,天地通则万物和谐发展,可视为君子当道也。即《说文解字》中说“泰,滑也”。[2](P237)引申为通,通者,滑而不凝滞也,序卦中也说“泰者,通也”,[1](P671)此卦阳来阴去,皆顺其性而发展,有小往而大来之意。又乾像天,天者,居于上而动,而坤像地,地者,居于下而静,皆为阴阳之像也。而天大地小,所以也可以说是小往大来,即阳来阴往,阳长阴消也。与之相对应,否卦中(乾上坤下)“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1](P125,126)此卦与泰卦刚好相反,也是反映阴阳此消彼长规律的,纯阴坤卦位于下方,而纯阳乾卦位于上方,是大往而小来。阳本性向上,但位于上方,按阳之性,会一直向上,同样,坤卦位于下卦,坤卦本位纯阴,按其本性亦会一直向下,按此趋势,阴阳则相互背离,因此,否卦之意就是内外背离不相交融之意。阴阳不交,则天地不通,天地不通,则万物闭塞,万物闭塞则可视为小人当道也,故而,按照阴阳特性,乾卦像君子,坤卦像小人,内小人而外君子也,故有小人当道,君子外出之象也。所以否卦说“小人道长,君子道消”。[1](P126)而,阴卦当道,阳卦消散,即有阴长阳消之意。山地剥卦也是此意,剥卦,艮()上坤()下,直观视之,五阴一阳,一阳在最上爻,而下面五爻全是阴爻,按周易卦象理论,其中,由下往上,一爻为奇数,阳爻为当位,阴爻则为失位,同样,二爻为偶数,阴爻居于此位为当位,阳爻居于此位则为失位,后面,三爻,四爻,五爻,六爻亦同此理,其中五爻为阳之最高位,象征君位。今剥卦,下面五爻全部为阴爻,君位亦被阴爻占领,有柔变刚之象,亦有小人之势得到增强之意,故而有阴盛阳衰之象。其中阳将消亡,而阴将占领全部,亦有阴长阳消之意,与之相对应的地雷复卦同样也与之相反,复卦,坤()上震()下,上面五爻全部为阴爻,下面一爻为阳爻,有一阳萌芽于五阴之下之象,因此有一阳回复,正道复兴之意,如春天天气渐暖之象,阳将兴起,而阴将逐渐消散,亦有阳长阴消之意。因此,此四卦,泰卦与否卦;剥卦与复卦是最能反映此消彼长定律了。

四、质量互变定律

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相反的一面发展,物极而反与质量互变有相似之处,然而却不是一个概念。 《道德经》提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4](P296)提到了质量互变的现象;周易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1](P39)也提出了量变的现象。黑格尔在《逻辑学》中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运动引起发展的规律。量变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数量上的增减,是非根本性的变化;而质变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条件,质变是量变到一定程度的规律性。量变到质变是原来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原来的性质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这个规律我们可以从八宫卦的演变得出。

六十四卦的排序有多种方式,而且每一种排序都反映了阴阳演变的特点。目前广为流传的有四次排序。传说第一次排序为《连山》。《连山》六十四卦排序以《艮》为首卦,第二次排序为《归藏》。《归藏》六十四卦排序以《坤》为首卦,第三次排序为《周易》。《周易》六十四卦卦序以《乾》《坤》开始,第四种排序就是《京房八宫卦》,《京房八宫卦》六十四卦分为八宫,以《乾》开始,以《归妹》卦结束。八宫卦,是西汉易学家京房发明的易学系统,他将六十四卦分为八宫,按照后天八卦(乾西北,坎正北,艮东北,震正东,巽东南,离正南,坤西南,兑正西)顺时针排列。每一宫为宫主,统率七卦。如乾宫,统率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坎统率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这种分类法就深刻地体现了阴阳演变的质量互变的规律。以乾宫为例:两乾重叠为天,从下爻开始演变,第一爻为阳变为阴,于是上卦为乾,下卦就变为巽卦(),乾为天,巽为风,乾卦是上卦,巽卦是下卦,卦名就是天风垢,“一阴初生,阳气犹盛,阴未为敌”。[5](P65)随着事物发展的顺序变,开始第二爻变化,第二爻由阳变为阴,于是上卦是乾,下卦就变为艮卦(),艮为山,于是卦名就是天山遁。遁,退也。阴来阳退故有此名。接着第三爻继续,下卦变为坤,坤为地,于是卦名就是天地否。阳上升,阴下降,阴阳分离,万物不交也。有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象。(阴小人,阳君子)第四爻,就得出风地观卦。“内象阴道已成,威权在臣。虽大观在上,而阴道浸长”。[5](P65)第五爻变得出山地剥卦“阴盛不可逆,阳息阴专。”[5](P65)由于第五爻是阳之极数,故又被称为君爻,这个时候也就是量变到质变的时候了。按照顺序,该是六爻变了,六爻变完应该是全部变化,但此时量变到质变,不但六爻不变,反过来又回到了第四爻变化,卦名就是火地晋,有句成语叫回光返照,可以形象地描述这种变化,此卦在京式易传里叫游魂卦。“阴阳反复,进退不居,精粹气纯,是为游魂。”[5](P65)“游”者,去而复返,为徘徊游离状态,如同游荡的灵魂,故称游魂卦。然而变化趋势是一直进行的,第四爻变完,全面反弹,即君爻变化,其他爻位全部回归本位,卦名就是火天大有。“卦复本身曰大有,内象见乾是本位”,[5](P65)下卦又变为乾卦,与原来的下卦相同。所以此卦在京房易里叫归魂卦。归者,回归本位之意。从一宫的爻变演化我们可以看出,第五爻就是质变之爻,第五爻是变后,就维持了质变的结果,在第五爻变之前,一直都是属于量变阶段,其中从初爻到三爻属于下卦,到第四爻变时,已经接近临界点,即下卦和上卦都开始变化了,直到第五爻发生变化之后,演变的顺序跟以前不一样了,所以前四爻属于量变,后三爻就属于质变了。八宫卦其他宫都是按照这个顺序分类的。每一宫的爻变都反映了这个规律。

五、物极而反定律

物极而反则是向着自身相反的方向变化。在中国古代很多文献都提到了这一观点。如《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6](P578)《道德经》中第五十五章:“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4](P286)事物强盛到极点就会衰落。《淮南子》相传为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所写,其中《道应训》篇有“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7](P370)的说法,然而这些说法都只是笼统地提出了这样的概念,究竟是怎样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具体的推论逻辑的。但在周易卦象演绎系统里面我们可以得到这个结论。

周易中的阴阳此消彼长定律是物极而反之定律的前提,即阳极而阴,阴极而阳。亦是周易论述到的,阴阳彼此以对方为存在前提,当一方的力量达到极点,就会转化为本来对立的另一方。这一点可以从卦象之间的互相转化得到论证。如否卦上九爻辞:“上九,倾否,先否后喜”。[1](P132)此上九是否卦上卦乾卦第三爻阳爻居于阴位,为失位,与下卦坤卦第三爻相应,今由失位阳爻变为当位的阴爻,变为泽()山()咸卦,咸卦“咸,亨。利贞。取女吉”,[1](P281)喻阴阳相感,柔上刚下,有少女取悦少男欢喜之意。即由否卦变为咸卦,由闭塞不通变为阴阳相感之吉卦。否卦“象曰,否极则倾,何可长也”[1](P132),否卦为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转化为通泰喜悦之卦象,也说明了,尽管天地有反常黑暗闭塞不通的时候,但亦也暗藏着光明顺畅即将到来。也正是周易卦象物极而反定律的阐释。与之相反的泰卦亦是如此,否卦与泰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最能代表事物发展变化的两个极端,泰卦上六爻辞“上六,城复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1](P123)上六即泰卦上卦第三爻为泰极直位,泰极到了极点,则会发生变化,此爻辞喻上下不交,政令不通,城池将毁的不详之象,因为坤卦象地,又象众人,有众兵之象,今坤卦位于乾卦(泰卦,坤上乾下)之上,有众兵位于城池之上,坤者,阴也,阴有下降之本性,即此泰卦有众兵将要下来之象,今又有五爻本为阳爻而阴爻居之,阴者,卑下,阳者,君也,今尊卑失序,而六爻又将由阴爻变为阳爻,六爻本为阴爻之位,今阴将变为阳爻,则阴阳失序,泰极而将变为凶卦,喻光明到了极点黑暗即将到来,也是物极而反的阐释。此外还有水火既济(坎上离下)和,火水未既(离上坎下)亦有此意。

水火既济卦“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1](P543)周易本是论述事物发展变化之书,在周易看来,事物发展都是永远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着的,既济卦阳爻居阳位,阴爻居于阴位,本是阴阳当位,事物发展为成功之时,万事万物都很顺畅。但是,事物永远不会一直停留在亨通之时的,随着事物的继续发展,事物也将会由顺畅转变为不顺畅,一直发展到“上六,濡其首,厉”,[1](P550)意为渡河水逐渐淹没了头部,因此是凶象将出现,“象曰,濡其首,何可久也”[1](P550)意思就是事物将由吉变为凶,阳者,吉也;阴者,凶也,吉极变为凶,阳极而阴。同样,与既济卦相反的卦,是事物发展到阴阳完全不交的境地,未济卦(离上坎下),离火居于上,坎水居于下,有水火不相容之意,火本往上走,水本往下流,故而有水火不相交之意。水火不相容,则阴阳错位,因此取名为未济卦。不过,虽然阴阳错位,阳居于阴爻,而阴居于阳爻,但却有阴阳相感应之象,因此,虽然未济,但又暗含事物发展往吉的一面转机之象。因此,由凶变为吉,即由阴变为阳,因此有阴极而阳之意。所以,综合上述四卦,都说明了周易中的物极而反的定律。

总之,周易里面的卦象爻辞都说明了这几大规律,无论是后世对它的阐述还是其本身都有提到这五大规律,这五大规律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虽然这五大规律并没有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论证,然而仅通过阴阳逻辑演绎就完美地得出了这五大规律,也就不奇怪《易经》为何能被称之为群经之首了。

猜你喜欢

卦象周易阴阳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易经》象数模型在股市行情预测中的应用探析
八卦可能源于竹卦
服药先分阴阳
甜甜的“蝴蝶茧”
法于阴阳
长孙皇后的易经哲学
《周易》与《孙子兵法》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