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生活化课堂 培养小学生数感

2018-02-18毛振宏

关键词:数感

毛振宏

摘 要: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比较缺乏,所以数感比较差,表现在学生在选择计算单位时,往往错误比较多。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课堂体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重视学生的感悟和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数感;生活化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3-100-1

在近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碰到过几次这样的学生作业:“课桌的面积约50(平方厘米),”“小明家的住房面积约为80(公顷)”“小华的身高135分米”……如此荒诞的结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而问问其他老师,又大都有这样的经历,唉!现在的学生怎么了?这种在常人看来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为什么会在学生中经常出现?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不难发现,原来是因为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而且这些单位名称又是非常抽象的,以一个小学生的生活经历,的确在理解时会出现问题,而这都是“数感”惹的祸。

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就是一个人对数及数的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情感,它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那么,在小学阶段,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注重课堂的生活化,培养数感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等新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例如:在教学《认识公顷》时,在学生知道了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后,重点让学生感受1公顷的大小,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体验:(1)请7个身高1.4米的学生手拉手站成一排,告诉学生这排队伍的长度约为10米,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请学生算一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再让学生算一算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通过这个操作,让学生初步感受1公顷的大小,接着,引发学生思考,如果14个这样的同学手拉手排成一排,队伍的长是多少米,如果请56个这样的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多少?要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才是1公顷?让学生再次感受1公顷的大小?然后继续引发学生思考:要多少个学生这样手拉手才能围成一个面积是1公顷的正方形?从而让学生对1公顷的大小有进一步的感受。(2)结合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物体的面积(比如教室的黑板,教室的地面,篮球场的大小、自己家的住房面积等),通过学生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面积才是1公顷。

通过这样的感受、体验,学生能比较深刻的理解1公顷的实际大小。而这些体验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二、注重在课堂中进行比较,从中培养数感

传统教育的致命弱點是只教人读书。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摧残人才。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当于这样的几倍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

例如: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分米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我先让学生用大拇指和食指先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短,然后合拢手指,再用手指直接比划出1分米的长短,并在直尺测量一下是否正确,经过多次的比划和测量,学生对于1分米的认识就会比较常言深刻。

又如有这样一题:教室的黑板长40( ),部分学生填了米,因为他们觉得黑板的长度比较长,应该用米作单位。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孩子比较40米、40分米、4米的长短,让学生通过比较这三个长度,感受40米要比教室的长都大好多,40分米和4米的长度是一样的,从而让学生明确,在填写单位名称的时间,不仅要注意物体的实际大小和长短,还要注意单位前面的数量的大小,在这题中,因为黑板的长的数据是40,不能再用米作单位了,而只能用分米作单位。最后,我还让学生进一步辨析:教室黑板长4( ),该填什么单位呢?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多个层次的比较中,逐渐学生解答这种题型,也真正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因此,在学生对数有了初步的体验时,通过比较才会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体会到数的大小、多少不同,能够以小数感知大数,以及辨证地看待一个数,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总之,在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生活化的情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这样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而且有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06).

[2]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7(08).

猜你喜欢

数感
小学数学学习数感培养策略研究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培养数感,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力量
情境中建立应用中发展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巧估算 妙解题
培养低年级学生“数感”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