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分析
2018-02-18刘玮
刘 玮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信息化时代的教育也是信息化的,而信息化的教育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表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种系统化的能力体系,包括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依据现代教育技术的有关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信息化调教先学习活动,并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实现的教学活动和交流的各方面能力。
根据教师知识和能力体系的一般认识,信息化教学能力从属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提炼所形成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可以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训练来提升[1]。
1 个人角度:坚持以自我为中心,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个性化是特征之一,这一点适用于信息化时代的课堂,同样适用于教师个人发展和信息化能力提升。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提升目标,通过阅读、培训、请教等各种方式获取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化之路。以自我为中心,意味着可以具有更大的自由度,相比于其他固定的培训模式,能针对自身的不足,取得更好的提升效果。
在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和资料也可以为自己的学习和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不管是各种教学案例,还是名师公开课;不管是教育教学理念,还是具体的技术方法,在互联网上应有尽有,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自己的能力提升。
当然,坚持以自我为中心,并不是要教师闭门造车,而是要选取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找到自己的缺点,这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自我诊断能力。在此过程中,多听取有经验的教师和各种专业机构的建议也是非常重要的。
2 学校角度:坚持技能培训和氛围营造共举,全方位塑造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相比于教师的个人修养,作为教师集体,学校在教学信息化推进上应负有更大的责任,通过学校工作,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途径、铺就道路并鼓励和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2.1 善用岗前培训
对新聘用教师,在教师正式入职前进行短期集中培训,已被证明是短时间内实现新教师自我角色转变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教师岗前培训,主要内容集中在教育学、心理学、师德师规这些内容,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新教师了解将要从事的行业,对教师教学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若能进一步从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入手,经教学信息化的理念和手段融入到培训中去,让教师在走进实际工作岗位前,就对信息化教学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对其今后开展信息化教学、主动提高信息化能力,能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2]。
2.2 加强校本培训
以学校为中心,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培训方案并开展培训的校本培训(School-Based Training)在国外是一种相当常见的教育培训形式,近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也已经有了不少的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高等教育领域采用仍然不多。
把信息化教学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一手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一手抓教师学科、专业技能提升,培养一批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还能熟练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提升信息能力,推动教学信息化的进展。
2.3 政策鼓励,制度引领
制定完善的制度和政策,应全面考虑到信息化教学的管理、扶植、激励和奖励,依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和政策,构建完整的制度体系。相关规定制度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前瞻性,从有利于教师出发,能够为教师发展和能力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并起到引领的作用。通过合理的制度体系,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发展体系,促进培训机构、培训体制、发展平台的建设,能够为教师能力—不仅限于信息化能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引导教师加强教学研究,让教师朝着专家型、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2.4 打造环境,以赛促长
信息化教学比赛是促进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学校可通过经常性举办包括信息化教学、课件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平台应用、微课教学等各钟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比赛,吸引教室参加,营造信息化教学的氛围,进而促进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增长。
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比赛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不能流于形式,满足于举办了哪些活动,而是应该让活动对教师有吸引力、有实际价值。流于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比赛,容易让某系模式成为金科玉律,阻碍教师的教学创新;还容易让信息化教学比赛,成为小范围的消费品,无法影响更多教师。
3 团队角度:构建多层次的信息化教学促进团队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还必须注意团队的构建,包括为大多数教师提供指导的专家团队、教师间互相交流的团体以及为信息化教学保驾护航的技术团队。
3.1 专家团队,准确把脉
普通教师,尤其是进入教育行业不久的青年教师,往往存在着定位不清、自我诊断能力不足的问题,急需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这一点在教育的任何时代都没有变化,在信息化时代需求更加突出。组建专家团队,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突出、理念先进的教师组织起来,对其他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可有效促进教师整体的信息化能力提升。
3.2 互助团队,共同进步
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合作,其本质是新的交流和交互形式。教师之间的协作交流,如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活动,对促进教师的能力提升也具有重要价值。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教师互助团队,实现交流时间和交流空间上的突破,相互指正、相互借鉴,实现共同进步。这一方面体现了教师的合作与协作,另一方面也是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实践。通过互助平台或互助团队,形成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共同体,能让教师有效共享集体经验,集中集体智慧[3]。
3.3 服务团队,技术支持
信息化教学,不是信息技术教学,并不需要教师成为信息技术的专家,大量的信息技术支撑工作,如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管理维护、教学资源的深加工、信息化教学环境保障、教学应用的开发等工作,完全可以由专门的技术团队来完成,提供给教师使用。一支构建合理、技术精干的服务团队,可以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为信息化教学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而教师则可以专注于教学过程,更好地实现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4 过程视角:重视信息化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实践出真知”在任何时候都是至理名言。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不同的教学场景,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会贯通,这既是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也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体现。
但是,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时间,绝非简单的信息技术应用,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尝试、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每次教学实践过程中,都应尽力实现技术的合理应用,既不“唯技术”,也不“抵触技术”,将信息技术手段合理用于重点难点展示、教学活动组织等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教学反思,做到“教中思,教后想”,熟知成败得失,重视每一个细节。对反思中的收获,要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思以求变”,不拘泥于既有的框架,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敢于突破,勇于创新。
5 结语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古人对教师的定义,时至今日,依旧未变。信息化改变了教育的形态,也改变了教学的方法,却无法改变教师能力决定了教学效果这一事实。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信息化时代,教师要注重自我的培养和修养,学校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从环境、基础、政策、服务等多方面入手,全面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天龙.大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途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06-120.
[2] 刘 喆,尹 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31-36.
[3]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话教育研究,2012(5):1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