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纺织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和教学质量监控

2018-02-16吴琴吕冬云陈雯

文教资料 2018年33期
关键词:质量监控实践能力

吴琴 吕冬云 陈雯

摘    要: 本文对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构建了较为科学的纺织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及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学生实践能力及纺织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纺织工程专业    实践能力    质量监控

1.引言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是以产业升级和转型背景下对创新应用型纺织工程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培养系统掌握纺织工程方面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方法,具备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纺织品加工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适应当前纺织行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实践能力是纺织工程专业培养质量的关键性指标,构建符合当前纺织行业人才质量需求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解决目前学生存在的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

2.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学生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目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念陈旧,培养的绩效不高。虽然在纺织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中,纺织实践训练环节和课程学时数在不断提高,但绝大多数实践能力培养环节都是被动实践的,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课程的积极性不高,使得纺织实践能力培养成效不高。究其原因,首先是纺织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实施步骤等要素都由专业任课教师制定,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体系中按照教学大纲和实践(实验)指导书规定的程序完成实践课程任务。因此,更新纺织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念,学生采取主动的实践模式,根据理论课所学理论,独立查阅参考资料、专业手册等,在企业工程师和实践指导老师的辅导下,经历纺织产品设计、原料选配、工艺流程选择,机器工艺设计与计算、人员分工和组织协调、产品性能测试与分析、机器工艺调整和产品质量控制等生产全过程,使学生将纺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团队合作、动手能力等多种素质。

其次,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理论教学部分强调得比较多,课程安排按照通知教育实践、专业基础教育实践和专业教育实践三段式进行,理论与实践相对脱节,课程和实践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系统性有待增强,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由教师课堂灌输的方法,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再次,现有的大学教师队伍建设体制呆板和急功近利,各高校为了排名,每年都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博士和博士后人才,缺乏对实践教师和工程人员的引进。这些人才的科研能力强,对学校的贡献大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工程教育中实践能力不足,而且高校也缺乏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机制,双师型教师数量很少,很难胜任起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任。

最后,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不完善,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反馈实验教学信息,缺乏为实验指导教师聘任、教学质量评优及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等提供量化考核依据。目前,学院正在建立一套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对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实验设施配备与管理、实验项目设置、实验开出率及质量实施监控。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提升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力求构建科学、先进的纺织工程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以期全面提高纺织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水平,为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3.纺织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由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行业专家、教务部门人员等共同参与,构建了纺织工程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目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工程问题,具备当前企业所需创新应用型纺织工程人才相适应的知识、能力与态度[3]。

3.1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为了使学生实现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设置两类课程:一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能力培养为辅的理论类课程,例如纺纱学、织造学、织物结构与设计、纺织品设计、针织学等;二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知识应用工程能力为辅的实践类课程,例如认识实习、纺纱工程训练、面料分析与工艺设计、机织产品设计、针织产品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将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细化并分解到各门课程中,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步发展。

3.2教学方式

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例如学生分组学习讨論和工程案例分析。而实践教学通过激发学生主导完成为主,例如面料分析与工艺设计课程,学生按照实践指导书的要求和步骤自行完成设计和上机打样。工程应用能力类课程中的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践课程,例如纺纱工程训练课程,首先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工艺小组,按照实践预期目标,团队协作完成产品的设计与实施方案,通过指导老师评审后,再进行上机加工,最终生产出有创意和实用价值的纺织品。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创新,实现工程实践与创新的高度结合,培养出具有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

对于企业实际工程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组织教师、学生、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科研团队,对项目进行研究和开发,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热情。

3.3考核机制

引入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建立以学生自评、过程考核、集中考核等形式为主综合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考核体系。由于纺织实践教学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的教学行为,考核特别要注重过程,将实践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适当增加过程考核的分量,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4-5]。在具体考核过程中,把实践过程各环节的考核进行量化,定出详细的评分标准。过程考核包括三个方面:平时表现(包括学生出勤、纪律、态度等)、实践过程(包括文献资料查阅、方案设计、参与度等)、实践结果(包括提交实践产品质量、创新性、报告的规范性等)。给出学生自评、过程考核、集中考核三个方面各指标间的相对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一个全新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方法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实践课程的效率和积极性。

3.4实践平台建设

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实验室、实践基地、虚拟实验室系统等。不断改善实践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增加实验设备台套数和实验室面积,拓展实践基地数量与实践内容,学院所有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对本科生全时开放,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同时,加快纺织虚拟实验室建设,虚拟实验室系统涵盖纺织产品的设计、加工、性能测试全过程,打破时空和操作危险的限制,便于学生多次反复进行实践训练,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3.5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工程背景与学术水平并重的“双师型”教师。利用产学研平台建立专业教师工程教育机制对教师进行工程教育,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技术人才,聘请企业工程技术员指导学生实践等。

3.6校企合作

校内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与江苏大生集团合作建立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积极营造纺织工程实际的实践环境,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建立校企合作的协同培养机制,共同确定创新应用型纺织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内容、人才质量评价等,加强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共同参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将企业要求如创新能力、工程意识、专业素养、团队合作等要素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中。

4.纺织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4.1组织体系

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职能,积极支持和指导系(室)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着重监控专业实践教学方案的落实与运行情况,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校企合作的开展情况等。充分发挥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6],建立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信息收集与反馈制度,促进应用型本科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2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监控主要包括: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内容。其中,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实践教学指导书的编写等。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实训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和考核标准的制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立题、任务书、开题、期中检查、答辩等,监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论文(设计)规范度、研究结果等,进一步规范各类实践课的培养目标、内容和要求,保障实践教学取得预期效果。

4.3监督体系

完善优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7-8]。实践教学评价指标既要符合纺织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又要满足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实际情况。评价指标的构建应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目标性原则,各指标层次清晰,目标明确,操作方便;其次,结合课程目标、内容和特点,对实践教学的不同阶段进行监控,确保评价结果客观有效。除了监控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外,还必须有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指导指标评价实践教学体系,如大学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考证率等。对指标体系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在实践教学中及时收集和反馈学生的各种信息,为改进实践教学计划提供参考。

4.4奖惩体系

奖惩制度与学校的评价机制密切相关。它对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有积极的激励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对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强高素质、高层次、高理论水平的教师培训,增强校企、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纺织工程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促进纺织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5.结语

当前,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准确地反馈实验教学信息,为实践教学软件和硬件的输入提供定量参考,对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实验设备的配备和管理、实验项目的设置、实验开出率及质量实施监控。同时,促进实验教学内容和结构的优化,努力建立科学、先进的实验教學体系和有效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秦大可,潘志娟.纺织工程学科实验与实践教学评价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4(4):50-52.

[2]聂立新,赵明利.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1(3):153-155.

[3]张海霞,张喜昌.纺织工程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质量监控[J].实验室科学,2010,13(3):23-25.

[4]柯贵珍.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法探讨[J].纺织服装教育,2012,27(4):356-360.

[5]吴湘济,刘玮,曹延娟.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考核方法分析[J].教育教学,2014(11):182.

[6]陈凌琦.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平台的建立及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76(7):210-212

[7]卫绍元,王彤,卢曼慧.优化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225-226.

[8]史丽娟,尹承东.工科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106(4):51-52.

猜你喜欢

质量监控实践能力
浅谈药品现场质量监控员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重点监控的关键点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分析
浅议我国公路监理在质量监控方面的科学措施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