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治
2018-02-16
(丹棱县丹棱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丹棱 620200)
1 流行病学调查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但多属零星散发。一般是由于气候突变及环境潮湿等因素引起;近年来丹棱县个别地方均有此病发生,发病率与死亡率为5%~9%,此病主要发生在哺乳期仔猪或断奶小猪,特别是4~10 d的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也会发生,感染率约为30%。未断奶的仔猪全身性感染时死亡率有时会达到80%左右,大猪感染后,一般不会死亡。
2 临床症状
2013年5月5日,丹棱县丹棱镇青龙村5组的徐某养殖场的326头猪中其中有8头母猪,219头架子猪,其中均为仔猪。据场主徐某说,有一窝(共12头)仔猪在出生后7 d左右内先后有5头仔猪生病了。到兽医站诊治。到场后,可见此圈生病的仔猪大多精神不好,眼睛周围,耳朵,面部,鼻子,背,腹部皮肤以及肛门周围无毛的皮肤可看见红斑,并有3~4 cm的大小水泡,这些的地方与泥巴破裂并有清亮的浆液,黏液流出。由于流出物与溃疡的地方粘有泥巴,皮屑形的龟背样的痂块,并伴有刺鼻的气味。病猪身体消瘦,一部分猪只出现蹄裂,此场是新建猪场,最近天气变化,温差大,雨水多,空气湿度大,圈内潮湿。
3 病理变化
剖检了3头发病猪,见其颚下,腹股沟的淋巴结肿大,切面有液体,但其边缘无出血点,肺部也明显肿大,并有许多尖大小坏死部分,肾脏发白,出现肾炎症状,输尿管肿大,肾囊肿。
4 病因分析
此病的发生与身体外伤,仔猪打架,还有猪圈的地面与墙壁碰撞等有一定关系,没有季节性,饲养密度过大,猪圈潮湿,气温变化,卫生条件不好都会造成此病的发生,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由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感染。在局部发生病变后,于1~2 d会感染全身,哺乳期仔猪常常会发生急性或者是极度感染
5 鉴别诊断
渗出性皮炎与疥螨的区别。典型的渗出性皮炎,属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可引起多种严重感染。一般从嘴巴,眼脸开始发黑,形成结痂,然后从腹部下后蔓延至全身,哺乳仔猪最常见,有时会成窝发生,严重者死亡率高。很多养殖户当作螨虫一起的癞去治疗,结果会越治越严重。这跟猪舍环境及湿度有直接关系。猪疥螨会有蹭痒的现象,而且猪疥螨多为局部严重,不会造成全身感染,皮肤个别地方会有黄色渗出液(渗出性皮炎),而猪疥螨皮肤是红点状,看猪病一定要多结合临床,学会鉴别诊断。
6 防治措施
治疗原则为消毒灭源,抗菌消炎。仔猪出生后要用清洁干净的毛巾或纱布将口,鼻及皮肤上的黏液擦洗干净,产床加干净垫草,或用旧棉絮,并严格消毒,并防止仔猪出生后造成外伤。母猪生产前将圈产房彻底清洗干净,并用强力消毒灵进行多次消毒,敞放2 d。母猪待产前用40℃温水冲洗身体表面,并消毒,然后入圈待产,仔猪出生后短脐,剪牙,断尾,再进行防预注射时一定要用碘酒消毒,防止感染
用温水清洗猪的身体表面,病变部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然后再喷雾碘伏溶液,2次/d,连用3 d。严重的用口服补液盐和葡萄糖水,口服2次/d,连用3 d,以防止脱水,肌注板蓝根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复方洒石酸泰乐菌素,各0.1 mL/kg,1次/d,连用3~5 d。在饲料里补充VA,VB和氧化锌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采取了以上的治疗方法后,仔猪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病情重的仔猪到了第5天基本治愈了,没出现死亡,病后恢复良好。
7 结语
对于仔猪渗出性皮炎,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不能因为该病发率和死亡率而掉以轻心,应该引起重视。该农户的饲养场所由于是新建的,地板粗糙,容易致使新生仔猪皮肤破损,从而增加感染几率。场主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了防治措施,疾病得到控制,未发生蔓延,无猪只死亡。没有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只要平时严格落实以上措施,即可预防本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