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2018-02-16
(肃北县马宗山镇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肃北 736301)
0 引言
羊肠毒血症是一种由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也称类快疫、软肾病。在羊的养殖过程中,尤其是绵羊,必须要重视并切实做好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治疗,这样才能确保羊的健康、安全。
1 流行特点和症状表现
1.1 流行特点
羊肠毒血症多流行于绵羊,山羊较为少见,尤以2~12月龄,且膘情较好的绵羊为主。其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来说春末夏初和秋季的发病率要明显的高于其他时间。多为散发性流行,不过在新疫群中的病势表现会稍微更强。食用或饮用了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是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起病后,病情的发展速度较快,并在短时间内便可能死亡,死亡率较高[1]。
1.2 症状表现
该病的潜伏期较短,通常为0.5~1 d,但一旦发病,病情进展速度便会非常快,如果不能快速有效的进行诊治,便会快速的死亡。其主要的症状表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抽搐型,病羊会因腹胀、腹痛而全身颤抖,同时出现磨牙、空嚼、口鼻流沫,进而发生头颈后仰、四肢乱划,并且头、颈部可见抽搐,3 d左右的时间,可能最终死亡。另一种类型是昏迷型,初期表现为流口水、步态不稳、易惊、过敏神志不清,在后来便会昏迷,耳尖与四肢冰冷,角膜反射消失,部分病羊还可能会出现腹泻的症状,恶臭味明显,最终在昏迷中死去。病羊解剖可见营养良好,不过腐败速度较快,尸体易膨胀,心脏、消化道、呼吸道、肾脏为主要病变部位,心脏扩张、心肌松软,心内外膜可见有出血点分布,小肠可有溃疡,充血、出血症状明显,肺部血液颜色较深,为紫红色,肾脏明显肿大、软化,呈泥状。
2 羊肠毒血症的诊断
通常来说,根据流行特点和症状表现,便可以对羊肠毒血症的做出诊断,但是必须要注意与炭疽、巴氏杆菌病的鉴别,因为其症状较为相似,容易误诊误治,为此可采取毒素检查法、细菌学检查法、细菌培养法做进一步的实验室诊断。
2.1 毒素检查法
该检查法需要病羊的肠内容物,取50 mL并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稀释,然后放置进入离心机,参数设置为300转/min,离心5 min,然后过滤至透明对白鼠进行接种,在1 h内白鼠出现死亡,则可确诊。
2.2 细菌学检查法
该方法同样需要取病羊肠内容物,常规革兰氏染色并制为组织玻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如可见粗大杆菌两端钝圆、单个、成双或成链状的革兰氏阳性杆菌,便可确诊。
2.3 细菌培养法
这种方法需要取病羊肾脏、脾脏和肝脏等部位的样本,然后在血琼脂平板上对其进行接种,环境温度控制为37℃,持续时间24 h,如血琼脂平板表面出现了条纹、光滑、隆起、圆形,且边缘不整齐的菌落,菌落周围还可见血环,就能确诊。
3 羊肠毒血症的治疗
由于羊肠毒血症的病情发展速度较快,所以通常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加强对病羊的观察,如果其病情的发展速度稍显缓慢,可以对其给予80~160 IU的青霉素肌肉注射,2次/d,也可以按照10~30 mL/(kg体重)的剂量,对病羊肌肉注射氯霉素,同样2次/d。同时可对病羊灌服磺胺脒,剂量为8~12 g(kg体重),1次/d。如果病羊的病情较为严重,病情发展非常快,可用10%安钠咖10 mL与5%葡萄糖溶液500~1 000 mL,对病羊静脉注射给药[2]。
4 结语
在羊的养殖过程中,需要做好的是对羊肠毒血症的预防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在高发季节,应避免抢青,秋季避免过食结籽饲料和蔬菜等多汁饲料,同时合理搭配饲料,并适当补喂食盐,以增强羊只的抗病力。加强对羊舍的清洁消毒工作,避免病菌的滋生和传播,切实做好免疫接种,对于治疗无效病死的羊,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情发生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