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2018-02-16,
,
(1.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河南 周口 466000;2.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周口 466000)
0 引言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常见多发病。2008年4月在川汇区一大型猪场首次发生该病,以后多数猪场和养猪户相继发病,给该区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副猪嗜血杆菌病不但发病率高,防治困难,死亡率亦高,是该区近10年来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先后收治该病例3 600多头,治愈3 240多头,治愈率达90%以上。
1 流行病学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日龄:主要发生在哺乳仔猪及保育猪,占发病数的80%以上,其他日龄猪亦有发生。发病季节: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其他季节亦有发生。发病特点:主要呈地方流行,亦有散发和流行性;发病率高,达20%~50%,病死率亦高,达30%以上。
2 临床症状
病猪表现体温升高,达40℃~41℃,伴发或继发其他传染病时达41℃以上。精神沉郁,食欲较少或大减。主要表现咳嗽,以干咳为主,夜间、早晨明显,这一症状常在发病第3天后出现,占发病猪的15%~25%。少数出现呼吸粗厉,以腹式呼吸为主。腕关节肿大,表现跛行,占发病猪的1%~5%,这一症状多在发病5 d以后出现。
3 病理变化
从剖检300多头病死猪看,主要表现广泛性纤维性浆膜炎。最为常见的是心包炎、肝周炎和关节炎。心包炎轻者可见心包有一层浅薄白膜,重者可见心包有一层很厚的白色包膜,俗称包心,此时红色心脏变成白色心脏。肝周炎轻者肝表有1层浅薄白膜,重者可见肝表有一层厚的白色包膜,俗称包肝,此时紫红色肝脏变成白色肝脏。关节炎可见猪的腕关节肿大,关节腔内积液增多,关节面有一层白色的纤维素渗出物。
4 防治方法
4.1 加强饲养管理
饲喂全价饲料,搞好猪舍环境卫生,提高机体免疫力。特别应注意做好猪舍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饲养密度合理,这是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主要管理措施,可以大大降低该病的发生及流行。
4.2 做好预防接种
使用武汉科前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仔猪出生14日龄母仔同防,仔猪34日龄二免,母猪产前30日龄免疫1次。因为该病原有多性型和易变性,所以母猪和仔猪均需免疫2次以上。
4.3 选择药物防治
该病预防困难,治疗难度亦大。发病初期曾肌注头孢类及阿米卡星针剂,饲料中加入氟苯尼考、替米考星类药物,但效果不佳。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较好疗法,现介绍于下。对发病猪肌注均必珂注射液,0.2 mL/(kg体重),1次/d,重者2次,连用3~5 d。因为体温升高,同时肌注湖南东方红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环球高热清(以柴胡为主要原料)注射液,0.2 mL/(kg体重),1次/d,到体温正常为止。在饲料中加入河南省东方盛弗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氟奇金方,料中加400~600 g/t;同时加入麻杏石甘散和清热解毒粉,连用5~7 d。实践证明,针剂、粉剂同用,可达防治一举两得的效果。
5 结语
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发生在哺乳仔猪及保育猪,以冬季和早春多发,呈流行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对该病采取综合性防治方法,即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抗病力;做好圈舍防寒保暖工作,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按照程序接种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增强猪的免疫力。从而使健康猪减少了发病率,提高了成活率。对病猪肌注均必珂和环球高热清注射液,对发病猪群在饲料中加入氟奇金方及麻杏石甘散等,取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