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疫病诊断与治疗
2018-02-16
(重庆市忠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忠州街道站,重庆 忠县 404300)
猪流行性腹泻疾病的出现会给养殖户的养殖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开展生猪养殖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这一疾病的重视,尽早对疾病加以诊断,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治疗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养殖场可能出现的经济损失。
1 临床表现
一般情况下成年公猪、育肥猪、怀孕母猪在患有猪流行性腹泻后会出现腹泻、食欲差的情况,猪粪便呈水样状态,病猪精神萎靡,在针对病猪进行治疗后,一般会在患病后的4~7 d内康复[1]。而如果哺乳期仔猪患有猪流行性腹泻,在发病过程中则会出现体温偏高、饮食不振、腹泻脱水、呕吐等情况,特别是日龄为7 d的仔猪如果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在患病后1~4 d后可能因腹泻脱水死亡,仔猪的病死率相对较高,一般会超过60%。
2 病理剖检
针对患病猪进行病例剖检,发现病猪尸体皮肤灰暗,体型消瘦。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猪小肠处,患病部位呈现出肠管扩张的情况,并且肠管内容物一般是黄色液体,液体呈现出薄膜状,观察肠系膜,能够看出明显充血的情况,肠壁较之于健康猪薄,并且肠壁弹性不足,小肠内茹膜绒毛表现出萎缩的状态。对胃底部位茹膜进行观察,发现有黏液以及点状出血斑块。
3 实验室诊断和鉴别
在实验室诊断和鉴别方面,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诊断方法,切片选取病猪小肠内的组织,并将切片冰冻,随后对病猪切片组织进行风干处理。在诊断和鉴别时先使用丙酮对其加以固定,然后使用荧光抗体对切片组织染色,使用清水对切片组织进行清洗,在封盖后进行镜检工作,1~2h 对结果加以观察,发现结果呈阳性。
4 猪流行性腹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4.1 预防措施
在对猪流行性腹泻疾病进行预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对患病猪注射疫苗,一般可以选择三联活疫苗、三联弱毒苗、转基因疫苗以及灭活苗,有效开展疾病防控工作,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在实施疫苗防疫的基础上,还要对生猪饲养管理进行强化,积极倡导实施全进全出的养殖管理方式,并且保证猪舍清洁卫生,通风条件良好,严谨在养殖方面喂食变质、过期或者被污染的饲料,通过有效的养殖提高生猪的免疫力,降低生猪出现猪流行性腹泻疾病的几率[2]。此外,要及时开展返饲工作,选取发病仔猪肠内容物以及粪便制作成为均匀的浆液,并添加新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药物开展预防抗菌工作,每一头妊娠母猪用量基本为500 mL,增强新生仔猪的免疫能力。
4.2 治疗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西药治疗的方法,并且按照不同患病猪的情况采取差异性的治疗措施。针对病情相对较为严重仔猪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选择VC(1 g)、氨苄青霉素(0.5 g)、碳酸氢钠针剂(10 mL)、糖盐水(40 mL)联合用药,采用静脉补液的方式开展治疗工作;针对体温偏高的病猪,则需要注意开展降温工作,可以选择肌肉注射安乃近、安痛定注射液的方式进行治疗,成年猪和仔猪的剂量分别控制在20 mL/头和5 mL/头,用药1次/d,在连续用药2次后观察患病猪情况,判断是否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患有疾病的腹泻母猪进行治疗,可以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用量为1 mg/头,用药1次/d,连续用药5 d后观察患病猪的情况[3]。在治疗方面,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传染问题,在发现疾病后,还要注意采用紧急注射疫苗的方式,如对所有空怀母猪注射紧急疫苗,针对患病的哺乳期仔猪也要采用紧急预防的手段,并按照仔猪体重对剂量进行调整,如新生仔猪剂量可以控制在0.5 mL/头,切实提高猪流行性腹泻疾病预防和治疗工作的效果,确保有效避免疾病扩散,减少经济损失。
5 结语
综上所述,猪流行性腹泻疾病具有病情急并且传染性相对较强的特点,如果出现可能会造成仔猪大面积死亡,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对猪粪便和饮食等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疗,避免引发严重的猪流行性腹泻疾病,有效维护生猪养殖行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