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2018-02-16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安徽 固镇 233700)
1 猪场寄生虫病的发病特征
1.1 季节性不明显
通常寄生虫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如猪疥螨等寄生虫多在气候温暖、湿润的春夏季节发生。随着养猪业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养猪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寄生虫的生活规律也出现了一些变化,这就使猪场的寄生虫发生没有显著的季节性,四季均可发生,猪场应根据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和猪群寄生虫病的感染程度确定驱虫时间[1]。
1.2 种群结构有明显变化
常见的寄生虫根据其寄生部位可以分为体外寄生虫和体内寄生虫。而这两大类的寄生虫在猪场都出现了明显变化。寄生虫的种群结构发生变化是由于规模猪场控制了中间宿主的数量和繁殖,使那些不需要中间宿主来发育的寄生虫就流行比较广泛。
1.3 交叉感染和混合感染增多
在猪场内,同时被多种寄生虫感染的现象比较常见,这和猪场的养殖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在规模猪场内,由于饲养的密度大,温度和湿度都适宜,给寄生虫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其能够大量繁殖和迅速传播,在猪群抵抗力较差时,寄生虫会交叉感染和重复感染[2]。不易被清除。如在感染后再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则危害巨大。
1.4 造成损失严重
猪场在发生寄生虫病后通常是群体发病,而且发病后很难能够彻底清除,造成寄生虫病在不断的危害猪群,不仅导致猪的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报酬率降低,还直接导致猪的死亡。使猪场损失惨重。
1.5 临床症状不显著
猪在感染寄生虫病后,通常临床症状不显著,在饲养管理中有时甚至难以发现,但其对猪的危害比较严重,它不仅要吸取猪自身的营养物质,还能够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精神状态,严重时会造成贫血和免疫力低下。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2 猪场常见的寄生虫病
2.1 猪疥螨
猪疥螨是猪场最常发的一种寄生虫病,它主要寄生在猪的皮肤中,有虫体挖凿的隧道内而引起的一种以皮肤病变为主的寄生虫病[3]。猪疥螨寄生后,猪的皮肤通常表现为皮炎,而且可见猪奇痒难受,就会在墙上或圈舍的围栏等处进行摩擦。疥螨可以寄生在各个生长阶段的猪,但以母猪为主,母猪在感染后的典型症状为耳廓内侧的皮肤会出现角质化。疥螨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染。
2.2 猪蛔虫
蛔虫是一种体内寄生虫,通常是在猪的肝脏和肺脏中生活,使肝脏和肺脏受到严重的损伤。蛔虫的发育简单,繁殖力很强,虫卵在排出体外后开始发育,当卵壳内含有幼虫的虫卵被猪吃入体内后,就开始寄生生活,发育成成虫。
2.3 猪隐孢子虫
隐孢子虫不仅感染猪,而且能够感染人,这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原虫。对猪危害较大的是猪隐孢子虫和基因2型的隐孢子虫。隐孢子虫的感染途径是健康猪食用了被虫卵囊的粪便污染的食物和饮水时就可以被感染。通常隐孢子虫感染后潜伏期为2~9 d。它多感染6月龄以内的仔猪。其对消毒液的抵抗力较强,使用消毒液很难将其杀死。其对干燥和高温较敏感。
2.4 球虫
球虫也是一种体内寄生虫,是寄生在小肠的上皮细胞,其感染后常引起哺乳仔猪或断奶仔猪的腹泻。但成年猪感染后通常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能够向周围环境中排出病原体。感染通常是经过口腔摄入后在体内寄生。
3 猪场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猪场寄生虫病的防治应该根据猪场自身常发寄生虫病使用一定的技术措施进行合理有效的防治。注重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的预防。
3.1 制定合理的驱虫程序
猪场应该制定适合本猪场的驱虫程序,需要根据粪便的抽检和猪的临床症状来制定。还需要根据猪场筛查出来的寄生虫的种类选用合适的驱虫方法。要注重驱虫的时机,通常在虫体成熟前进行驱虫,会有良好的驱虫效果。妊娠期的母猪通常在产前的2周进行驱虫。
3.2 选用合适的驱虫药物
驱虫药物的选择应该根据寄生虫的种类进行选择。通常选择广谱、高效和低毒的驱虫药物。目前常用的药物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左旋咪唑等。这些药物都有各自的杀虫范围。在使用药物驱虫时应该注意轮换,防治寄生虫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3.3 加强饲养管理水平
加强饲养管理能够降低养殖场内部寄生虫的数量和种类,能够减少猪感染寄生虫病。这就需要提高猪场内的卫生条件,对猪场环境,尤其是猪舍内要勤打扫,勤消毒,减少环境中的寄生虫。给猪提供均衡的营养,提升猪自身的免疫力,减少寄生虫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