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探讨

2018-02-16

畜禽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白痢产房病原菌

(江苏省涟水县朱码镇畜牧兽医站,江苏 涟水 223400)

0 引言

仔猪多发于猪黄白痢,是黄痢和白痢的统称,致病菌是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常常感染出生1~30 d的仔猪,这一群体属于该病的易感群体,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各个季节都有发病的可能性,高的发病率让仔猪健康受到一定的威胁,同时需要养殖户在日常养殖中进行重点防治的一种疾病。

1 仔猪黄白痢简述

1.1 仔猪黄痢

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就是仔猪黄痢,主要致病菌是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易感动物群体为出生后数小时到7 d初生仔猪,通常病猪表现的主要症状为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浆状稀粪,严重时可以引起发病仔猪的早期死亡,该病发病急,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让很多养殖户措手不及,没有合理有效的防疫措施,使养殖效益受到很大地影响[1]。

1.2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同样是一种在养殖环节中常见的一种病症,也是人们常说的迟发性大肠杆菌病,导致仔猪发病的病原菌依旧是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易感群体主要是7~30 d的仔猪,在仔猪患病期间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病猪会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或糊状粪便,虽然在临床上该病的发病率高,但往往不会导致很高的致死率,但是治愈后遗留的问题仍然很严重,治愈后的仔猪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料肉转化率降低,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降低。

2 流行特点

对于养殖仔猪的养殖户,高的存活率和健康的仔猪才是保证效益最大化的基础,而猪黄白痢又是哺乳仔猪阶段的常见病,该病的传染因素多,其中隐性感染的母猪和发病的仔猪是最主要的因素。隐性感染的母猪最难防范。从表面上看母猪的健康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却一直在排毒,排出肠道内的病原菌随着日常排便的方式进入到生活的圈舍中,很容易将自身的乳头和皮肤部位沾染上病原菌,有时候也会污染周围的环境。仔猪在哺乳母猪的周围活动,一旦进行吃奶或者舔母猪皮肤时,病原菌很容易进入到仔猪的肠道内,感染机会大大增加,加上仔猪自身的免疫系统还不健全,很容易造成仔猪发病。

3 致病因素

3.1 带菌母猪的直接传染

该病原菌可能存在于引进的种猪身上,而引进后相应的隔离消毒工作落实的不到位、不严格,造成该病原菌的传入,还可以是隐性携带者,相应的病原菌因排便过程而进入到圈舍的大环境中,这时病原菌就会潜伏在母猪的体表皮肤及乳头、饲料、围栏等地方,而哺乳的仔猪能够通过吸吮母猪乳头或舔皮肤、地面等活动,食入大量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从而导致自身出现发病症状[2]。例如由于产后发生疾病如乳房炎、产褥热等,导致母猪生理机能紊乱,泌乳能力降低或分泌的乳汁质量下降,导致仔猪营养供应不足、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薄弱,对大肠杆菌的侵袭没有防御能力,发病几率增大,从而造成仔猪出现黄白痢的症状。如果妊娠期间母猪过肥或过瘦的体重,都会影响到仔猪的自身抗病力,一旦产下的仔猪瘦弱自身抵抗力低,引起发病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3.2 仔猪发育不完善的胃肠功能

哺乳仔猪阶段,是养殖环节中需要倍加呵护的时期,因为仔猪出生后胃肠功能还处于发育不完善的阶段,同时免疫系统也是功能最弱的阶段,仔猪阶段肠道功能不齐全、胆小怕惊、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对食物或母乳的要求较高的一系列特点,注定了一旦仔猪食入大肠杆菌污染的水、饲料、母乳后,病原菌很容易在其肠道内快速落地、繁殖,致使仔猪肠黏膜功能受伤损伤,对母乳和其他食物的吸收能力下降或发生营养物质吸收障碍,从而引起仔猪黄白痢疾病的发生。

3.3 应激作用带来的不良影响

应激作用对于任何阶段的养殖都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对于机体的调节机能还不完善仔猪阶段,带来的不良影响就会更加严重,应激作用表现明显,而且很多因素都会造成应激反应,举例来说遇上突变的恶劣天气,猪舍大环境不佳,圈舍处于潮湿状态、整体环境条件不符合标准、仔猪转群合圈等条件下,都十分容易造成仔猪发生黄白痢的病症,一旦爆发黄白痢,造成的后果将不容忽视。

3.4 营养因素影响大

仔猪主要以母猪的乳汁作为营养物质,供应机体,如果同窝仔猪数量比较多时,母猪的乳汁不足以喂饱每个仔猪,就会对仔猪的抵抗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仔猪吃不饱奶,自身的营养供应不到位,进而降低其抗病力,一旦受到大肠杆菌的威胁,很容易抵挡不住,从而加大该病的发生概率。

4 防治措施

对于仔猪黄白痢,养殖户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大于治的原则,在日常的养殖中注重预防,防患于未然。

4.1 提高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妊娠母猪的强壮与否决定了后期产仔的强壮与否,因此,养殖户需注重妊娠期的饲养管理,首先要保证充足的营养,确保给予母猪丰富的营养供应,但要保持适当的量,保持母猪体重标准,防止出现过胖或过瘦的情况,大力提高妊娠母猪的自身抵抗力,有效抑制病原菌的侵袭,从而提升自身体质;在临产前注射相应的疫苗,有效降低仔猪黄白痢的发生[3]。

4.2 做好产房的管理

产房是仔猪最先接触的外部环境,产房一定要做好必要的消毒处理,保证妊娠母猪在分娩时处于整洁、卫生的状态,工作人员可以在母猪分娩前提前将产房用高效、低毒的消毒药将妊娠母猪身上和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目的是杀灭产房的外界环境及母猪皮肤表面存在的病原菌,阻隔病原菌的传播途径,进而有效降低病原菌的危害。

4.3 提高泌乳母猪的管理

母猪分娩后,泌乳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仔猪体质的强弱,为此养殖人员应该着重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为母猪提供足够的营养,提高其抗病能力,因为母猪健康的体质和充足的母乳是仔猪健康生长的基础。确保母猪饲喂营养丰富的日粮,确保充足、清洁、新鲜的饮水[4]。

4.4 产后加强护理

接产人员应做好充足的准备,一旦仔猪降生,需要做好护理工作,首先应立即将仔猪身体上的黏液擦干,剪断脐带,争取让仔猪尽早吃上吃足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是提高仔猪免疫力的重要物质,因此,仔猪吃足初乳,有助于抗病力的提高,对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发生十分有利,同时,还要注重猪舍温度和湿度的把控,比如在夏季要注重猪舍的防暑降温,在寒冷的季节要注重猪舍的防寒保暖工作,保持仔猪生活在稳定的环境中。

4.5 做好卫生消毒

养殖场的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相关防疫要求制定相应的卫生消毒计划,因为仔猪黄白痢的发生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所以要制定符合本养殖场实际情况的卫生消毒制度,并严格执行,及时清理圈舍内粪便等污物,使用广谱、高效的消毒药,定期进行消毒处理,目的是消灭萌芽状态的病原菌,并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卫生消毒工作是防控疾病的最重要的屏障,因此,做好此项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4.6 治疗

原则是抗菌消炎、收敛止泻、强心补液。使用氯化钾1.5 g、食盐3.5 g、葡萄糖20 g、碳酸氢钠2.5 g,适量的抗菌药物如氟派酸,收敛止泻药如活性炭等.加温水至1 kg,1次投服或自由饮用。对发病比较严重的仔猪,还可静脉或腹腔输入糖盐水。加入适量的VB6、VC、肌苷、安钠咖;为防止酸中毒,可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

猜你喜欢

白痢产房病原菌
箭毒蛙的神奇产房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产房外的丈夫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产房仔猪寄养探究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鸡白痢的防控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一起仔猪黄白痢的治疗与预防
仔猪黄白痢防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