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检疫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8-02-16
(金坛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常州 213200)
0 引言
近年来,畜牧业作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重点,国家通入很多资金促进其发展。但是,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就离不开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而只有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才能在最大限度内促进畜牧业良好的发展。国家为加强动物防疫陆续颁布相关强制性法律法规,将动物防疫作为重中之重。但即使如此,在基层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 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检疫工作成本高
在进行动物检验检疫过程中,常常是需要先通过取样,然后再借助化学药物进行检验和取样对比分析,检验需要依靠化学药剂,以及专业的检验设备,如:脂质分离等。这些仪器大部分都是高精度仪器,往往价格高。很多地方性的检验检疫机构,由于资金限制,在检验过程中往往只是依靠温度计和检疫刀进行判断[1],使得检验结果不够精确。
1.2 检疫人员专业素质较差
从检疫检疫工作的本质来说,它其实是一项对专业性要求极高的工作,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有着极高的要求。但是对于基层检验检疫工作者而言,在选拔过程中,他们很多人甚至是不具备相关专业素养的。除此之外,很多检验检疫人员都只是盖章草草了事,并没有严格按照检验检疫的要求,对相关农产品进行严格的把关和检验。
1.3 检疫工作未落到实处
卫生检验检疫部门作为实行检验检疫的首要职能部门,在进行外部监督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了内部监督的重要性,并没有将责任到人,这就导致出现问题很难追溯到第一责任人,这也助长了检验检疫工作执法不严的出现。而同时,我国的屠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正规性[2]。
2 解决问题的方法
2.1 狠抓产地检疫工作的落实
狠抓产地检疫工作就是要将安全隐患扼杀在建议的源头,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政府可以针对不同的产地制定不同的检验检疫合格标志,凡是检验合格的均需要打上这样的标识。同时要求地方制定属于自己的检验检疫标识,并且要求其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检验检疫法,地方检验检疫法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不能放松任何一个可能导致一并发生的环节。
2.2 加大硬件设备投入,备齐检疫所需器械
政府相关机关应当拨出专项资金,加大对基层检验检疫设备的资金的投入。检验检疫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寄生虫和传染病的检验。而这连个环节同时也是对设备要求最高的环节,必须借助精密的仪器检验,才能给出最专业和权威的结论。同时,这些仪器同时可以对“瘦肉精”进行检测[3]。如此一来,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也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促进食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2.3 提升相关执法人员的素质
首先,对于执法人员而言,从自身出发,最终要的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经常性去学习新的技术,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检验检疫方法,同时将它应用到实际检验检疫工作中。其次,相关从业人员要善于从工作中总结经验,可以成立科研小组,研发新的检验检疫方法,节约检验检疫的成本。作为检验检疫部门而言,在进行人才选拔的过程中,严把专业知识关,提高检验检疫队伍的整体素质[4]。同时一定要注意完善内部监督工作,将检验检疫工作的各个环节的责任落实到人,保障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环环紧扣,不同的人员对应不同的分工。
3 结语
对于基层检验加以工作而言,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是促进检验检疫工作良好进行的前提所在,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专业从业人员的素养提升和增加对相关设备的投入力度,这是保障其良性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检验检疫工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环环相扣,这样才能保障检验检疫工作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为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