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及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2018-02-16,

畜禽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兽医站畜牧业检疫

,

(重庆市江津区鼎山畜牧兽医站,重庆 江津 402260)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之后,全国上下迅速掀起了农业现代化、城镇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农村土地流转加快、观光农业发展迅速、高效特色农业步伐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大,这是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必然趋势,也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三权分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畜牧业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经济短平快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 动物防疫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队伍需壮大

2006年,全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之后,畜牧兽医站由原来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转为财政全额拨款的民事业单位,使原来天天“找饭吃”的“游击队”变成了吃饭不愁的“正规军”,但由此也带来一些问题:一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临聘人员被辞退后,留下人员多数都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技能单一,难以适应新时期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二是进人难,留人更难,部分公招大学生把进畜牧兽医站作为跳槽、换岗到公务员队伍和其他事业单位的跳板,虽然进得多,但出得也多,加之公招的非专业人员比例越来越大,人员呈负增长;三是基层畜牧兽医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工作野外,与镇(街)其他事业单位人员相比,在经济、政治地位上仍有较大差距;四是村级防疫机构不健全,下的多、上的少,加之工作辛苦、收入低、年老无保障,不少地方村级兽医处于“老去新不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1.2 质量需提高

要减少或消除动物疫情发生隐患,加强动物科学饲养、强化动物免疫接种、提高免疫保护率是其必然途径。为此,国家对危害严重的主要人畜共患动物传染病实行强制免疫制度,规定了这些动物传染病免疫密度和免疫抗体达标率。但受其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免疫效果在一些地方往往难以保证,抗体难以达标。一是动物疫情本身的传染性、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导致“防不胜防”或“防而无功”;二是村级兽医基础设施设备缺乏,冷链体系不完善,操作过程不规范,导致免疫效果不达预期;三是部分人畜共患动物传染病病毒毒珠亚型较多,单型疫苗对其它型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1.3 监管缺手段

政府对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控重视,财政投入资金也是逐年增加的。但就现阶段而言,监管、执法、检测等仍然缺乏科学有效的监控手段。一是散户监管难,目前,农村仍有相当数量的散养农户,大多以自养自食为主,加之饲养周期不长,对防疫工作不够重视,致使监管难;二是检疫靠经验,除少数城郊机械化屠宰厂(场)外,多数农村(镇、街)屠宰场(点),检疫人员实施检疫主要靠工作经验、肉眼观察而进行判断,甚至在一些边远的零星网点还有“坐等开证”检疫等把关不严的现象;三是环节渠道多。动物产品到餐桌,要经过生产、流通、运输、储藏、加工等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马虎缺失,都有可能留下隐患甚至造成畜产品安全事件。

2 动物防疫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1)互为依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但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畜牧业的现代化,农业、农村、农民的提升也离不开畜牧业的提升,土壤养料和水分的蓄积涵养需要畜牧业提供的有机肥,“六畜兴旺”必然带来农业的兴旺。动物防疫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有益助力。

(2)互相促进。虽然近年来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较快,但疫病对畜牧业发展的威胁始终没有减少或解除,仍然存在潜在的疫病风险,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财政为此而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少。新农村建设中针对养殖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可促进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动物防疫工作也可促进新农村的发展。

(3)同步推进。要达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清山绿”的标准,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就必须同步推进动物防疫、动物饲养环境卫生治理、病死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导致的死亡、最大限度地减少因饲养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清山绿”的目标。

猜你喜欢

兽医站畜牧业检疫
生猪防疫检疫与兽医站的监督管理策略
映像畜牧业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在检疫中常见的几种人猪共患传染病
羊快疫的检疫诊断和防制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