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理念下南北方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2018-02-16

畜禽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互联网+院校高职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动物科学系临床教研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0 引言

在过去五年,互联网已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在农业、医疗、养老等领域发挥着巨大能效作用。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一切都变得讯捷、高效而又丰富多彩。近十几年来,中国教育一直在求新图变,也想在互联网+大潮找到突破口,互联网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改变如此之大,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却收效甚微。个人认为存在以下因素。

1 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资源的供给不足

1999年6月中国启动高校扩招政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为国家储备三千万以上的技术人才。1998年高校招生是100万,到2017年高校招生达700万,是扩招前的7倍。一个国家人才数量的上升和储备是好事,但受教者的整体水平却差强人意。有的人说:现在的研究生相当于扩招前的大学生,现在的大学生相当于扩招前的大专生等。诚然,数量上的提高不等同于质量上的提高。尽管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但是教学资源的增长远远落后于需求的增长。教育经费也没有完全用到改善教学资源上,有些专业盲目上马,又被莫名其妙的砍下,更是降低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1.2 教育的地域差别不容忽视

(1)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南北方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南北方高职院校的在资源配置、资源结构及资源供给上存在显著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拉大南北方高职的距离, “马太效应”愈加明显。

(2)受思维模式的影响,南北方高职在办学理念上也存在差异。北方的高职院校也在不断学习。向内,招生和就业的双重压力没有成为改善教学的动力,愈加严格的教师管理制度增加了教师的压力,教师没有宽松的执教环境和专业发展空间,仅有的企业学习流于形式。在学生管理上,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事无巨细”和家长对学生的放任无不在培养社会“巨婴”,更别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公德心。我们一直在倡导培养应用型人才,可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到工作岗位需要重新学习。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高职院校教育的创新、求变更突出一些。在南方的一些高职,学校允许并鼓励教师有自己的产业,比如:有宠物医院、养殖场、饲料厂等,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生产,有些课程就可以去实训基地上,在这个过程中,既把学生从枯燥的黑板教学解救出来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专业有自己的展望,从而达到校、师、生、企多方共赢。这是北方高职真正应该学习和受教的地方。

(3)受重视程度及经济发展的制约。打开南北两省教育厅的官方网站,关于高职改革、创新强校、现代学徒制、资源库建设、教学诊断等促进高职改革发展的词汇不断在南省教育厅出现。北省则相应词汇出现很少或“无”。受大环境的影响,北方高职院校也曾“头脑风暴”过,但硬件上,资金短缺,政策上缺乏相应的扶持和指引,状况没有实质上的改变。2016年广东省《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公布,在实施方案中,高职院校未来5年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步骤、资金筹措、指导意见等都有了明确要求。重要的是,此次“创新强校工程”的建设资金无需学校自筹,省教育厅将统筹中央财政资金和省财政专项资金,创新资源配置方法,实行综合奖补。而广东省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是全国领先的。

1.3 政策上的缺失

我国现有的《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中涉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容不多,没有一部专门关于高职教育的政策法规,在很多方面限制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比如产学研合作政策,虽然国家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展开大面积的试验,试点工作,但缺少对企业利益的保护,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把培养人才当成负担,使得校企合做停留在表面,做不到校企共赢,难以有机融合。德国的职业教育世界瞩目,首先德国的职业教育受立法保护,由各州自行管理,灵活多变又接地气,在专业设置上,彻底市场导向。第二,重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第三,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是保障。使得“德国制造”在全球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并且长盛不衰。

1.4 道德诚信的缺失

扩招增大了学生升学机会,生源的萎缩使得高校的门槛一降再降,面对这样一群生活以吃穿为主,娱乐以手机为主90后学生,诚信危机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社会问题。社会责任感使得高职教育面临首要的问题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不能以身作则,教师不能为人师表,社会大环境的负面信息无一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认知。

2 改进措施

2.1 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学生道德诚信

高职素质教育的核心归纳为两点:“一是专业素质,二是政治思想素质”。大学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接触的最多的是老师,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工作态度、行为操守,道德修养、学识作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教师的价值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高校在进行教育改革时,务必要把诚信教育提到首位加以重视而不是说说而已。首先教师要讲以身作则,事事讲诚信,为学生做榜样;其次课内教学要随时注意诚信教育,做到文以化人,润物无声;第三,课下组织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社会感、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

2.2 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在大学,在所有学习的空间中,都是老师在教你该如何学习,如何如思考或者解决问题,我们把它称为美德叫“诲人不倦”。但这种因循守旧的教育手段培养出来的缺乏创造力和革新能力的社会人。纵观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最大的区别是:中国教育偏重灌输式,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差,而西方教育偏重于实践和实践中的创新,一个是被动接受,一个是主动参与,态度不同,学习的效果就有天壤之别。借鉴本科学分制度,实施学分管理和弹性学制,探索分层分类教学。教育的核心还是学生,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培养并建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参与实验室操作、实训和企业实践中,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2.3 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和扶持,加强区域之间交流与合作

由于地区经济上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政策扶持受限,以近三年来全国职业大赛成绩为例,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43个赛项上千名学生选手,获得二等奖以上奖项的90%是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为了缩短差距,除了当地政府对高职教育重视之外,还要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尤其是对口专业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如果不能迎头赶上,北方地区就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与南方发达地区对口专业合作,形成战略伙伴关系。

3 结语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强大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北方高职院校的发展对外需要政府政策强有力的支持和引导,对内必须结合本院校的优势资源,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水平,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素质更高的高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互联网+院校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