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发展肉牛产业助推重庆乡村振兴的思考

2018-02-16,,,

畜禽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母牛肉牛畜牧业

, , ,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 400015)

0 引言

我国“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始终把如何解决好 “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将其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和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就是要实现农村的产业兴旺,产业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指明方向。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应先行。

重庆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城市,属于欠发达地区,城乡区域差距很大,仍处在欠发达阶段,可以说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和大库区于一体。全市户籍统计总人口为3343.44万人,农业人口就占了80%。总体来看,重庆市农村发展较为落后,畜牧产业起步晚,还处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养殖技术水平较落后,市场竞争力缺乏,成本高效益低等问题突出。肉牛产业是重庆未来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带动作用,也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指明了方向。

1 重庆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牛肉产品由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较为安全卫生,再加上其特有的风味,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消费量大幅增长。近年来,重庆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特色,大力发展畜牧业,打造国家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成效比较显著,在近年全国肉牛存栏总体存在下降趋势的情况下,重庆肉牛存栏量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重庆地区肉牛产业分布相对集中,主要是在三峡库区的丰都、石柱、彭水、云阳、酉阳、綦江、万州、奉节、武隆等9个区县,其中丰都、石柱、彭水是全国肉牛优势产区。目前这9个优势产区肉牛存栏能繁母牛83.86万头,占全市牛的64.26%。近年来不但加快了品种改良,推行健康养殖模式,大力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而且加强了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有效地提高了肉牛品质和养殖效益,肉牛综合生产能力一直稳定发展,保障了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

不仅如此,重庆肉牛产业坚持走生态发展的道路,始终注重种养循环利用,促进了新农村和生态市的建设。近年积极探索推广“牛-沼-草(果、蔬)”等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模式,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和饲料加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同步发展。

同时,随着重庆市规模化牛场逐渐增多,带动了肉牛生产方式加快转变。近年来当地着力从良种牛繁育体系、青贮设施、养殖小区以及标准化生产等关键环节加大政策扶持,创建了一批肉牛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和养殖小区,全市肉牛产业发展的集约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2 重庆市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重庆市肉牛产业总体上还比较弱,全市肉牛出栏率、牛肉人均占有量均远远低于国内外平均水平,供应缺口较大,供需矛盾也比较突出。总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2.1 良繁体系建设滞后,肉牛良种覆盖率低

肉牛业面临的突出瓶颈问题就是品种良种化程度低,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一些优良品种得不到有效推广,一直面临供种能不足的问题,主要依靠从我国北方地区引进架子牛育肥。同时,引进和地方优良肉牛品种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部分地区肉牛品种改良没有良好的战略性思路,盲目杂交,导致现有的品种资源退化甚至流失。尽管本市肉牛优势区域的肉牛良种覆盖率达到50%以上,仍然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良种率差距甚远。优良肉牛品种的杂交利用率也比较低,有些良种肉牛未能在大面积进行推广。

2.2 牛源不足,本地基础母牛存栏量低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逐渐使用,役用牛数量迅速减少,同时,母牛在增重和出肉率等方面远不如公牛,使得母牛养殖户逐渐淘汰了母牛,造成了母牛存栏数量严重不足,产犊数量逐渐减少,这将严重影响我市肉牛产业发展后劲。

2.3 龙头企业产业链延伸程度较低

目前,重庆地区肉牛产业龙头企业仍然较少,精深加工产品和优质品牌产品还不多,高附加值牛肉产品更少。由于企业利益连接机制不健全,造成养、加、销各环节衔接不够紧密,龙头企业对产业链延伸程度较低,对肉牛养殖户的带动性不强,仍须努力夯实肉牛产业发展基础。

2.4 规模养殖粪污问题亟待解决

规模牛场粪污处理设施落后,政府对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投资急需加大力度;规模牛场干粪等固体排放物也没有进行很好的资源化利用,沼液仅有少量进行了合理利用,大多缺乏后续处理措施。另外,种养结合较差,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中间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粪污利用联结机制。

2.5 规模养殖受到养殖用地矛盾日益突出的制约

养殖用地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当地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同时随着生态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工业、种植业以及林业同畜牧业之间争地矛盾日渐突出,同时,养殖场搬迁压力也逐渐增大。

3 重庆发展肉牛产业的优势分析

3.1 饲草资源丰富,适宜肉牛养殖

重庆草地资源丰富。有215.8万hm2天然草原和191.6万hm2的可利用草山草坡。草原面积相当于耕地面积的91.8%,人均占有草地1亩(1亩≈667 m2)以上,这些丰富的饲草资源为肉牛产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重庆地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生态较为脆弱,粮食作物种植在很多地方都不适合,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业难以发展,但这种情况确对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再加上农民进城留下的大量撂荒地也为肉牛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3.2 非粮饲料资源丰富

重庆市丰富的非粮饲料资源为草食畜牧业提供了较大发展空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达3 282万亩,每年的秸秆资源总量超过1 150万t,但由于目前秸秆利用率很低,据统计全市用于饲料的秸秆仅占约8.1%。大部分秸秆用于焚烧或被废弃,对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也使这些生物能源白白浪费。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坚持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渝东地区草山草坡资源的同时,努力加大秸秆、糟渣、饼粕、糠麸等非粮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利用非粮饲料资源发展肉牛养殖业,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

3.3 肉牛品种资源较为丰富

有巴山黄牛、川南山地黄牛、涪陵水牛等地方品种。这些地方品种具有耐粗饲、繁殖性能好、抗病强、牛肉品质量好、风味独特等优点。引进品种主要有西门塔尔、安格斯牛、抗旱王牛等,引进品种具有出肉率高,生长快等优点,特别是抗旱王牛既耐粗饲又耐热的优良特性,这些优良性状一旦被挖掘,发展潜力很大。

3.4 政策环境良好,发展肉牛产业潜力大

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位于三峡库区腹地,是国家重大工程区和连片贫困区,还是生态环境脆弱和保护地区。重庆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已初显成效,为重庆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基础和政策机遇。大力发展肉牛产业,也是改变和提升我市畜牧业结构、振兴乡村经济的良好契机。

4 发展肉牛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思考

4.1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助推农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点是产业振兴。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型肉牛养殖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牛场,构建现代肉牛产业体系,促进肉牛产业链条延伸,加强肉牛养殖业与二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牛肉产品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更加坚实的农村产业支撑。

4.2 集思广益,解决肉牛养殖启动资金缺乏的问题

农户养殖肉牛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启动资金问题,建议对于有意从事肉牛养殖、启动资金缺乏的农户,相关政府部门、银行、农业部门在政策上、制度上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养牛户优惠贷款。同时出台相应激励政策,鼓励县乡各级事业单位人员同农户合作,共同投资兴办肉牛养殖场,或者多渠道招商引资进入肉牛产业。

4.3 加强肉牛良繁体系建设,建议对基础母牛进行补贴

优良的肉牛品种饲料转化率高,牛肉品质又高,对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作用,重庆肉牛产业要稳定、健康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快良种扩繁,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根据各优势区域品种和资源特点,以纯繁为基础、杂交改良为主要手段,建设肉牛良繁场和人工授精站,还要进行基础母牛登记,形成性能优良的基础母牛群体,加强基础母牛供应能力建设,保障育肥用犊牛质量。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对基础母牛实施补贴政策,调动母牛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

4.4 种植优质牧草,满足畜牧业发展需求的同时加强生态保护

草食畜牧业不仅要立足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要确保生态安全,保护脆弱地区生态环境。由于投资有限,重庆肉牛产业优势区域渝东地区部分草地利用过度,草地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退化和石漠化,生态安全问题突出,因此有必要借鉴畜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力建设优质高效人工草地和进行草地改良,并严格实行以草定畜,建立科学的草地轮牧等措施,提高草地利用率和生产率,保障肉牛产业发展对牧草需求,从而保障粮食安全并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4.5 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的种养结合循环养殖

制定和完善肉牛种养结合循环养殖相关规范,推广适度规模肉牛养殖技术,提升养殖户适度规模养殖水平。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养殖模式,促进种养业副产品资源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4.6 加大肉牛产业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鼓励相关部门开展牧草种植、肉牛养殖等相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力争在肉牛良种繁育、饲草饲料资源和非粮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牛病防控以及优质牛肉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4.7 大力开发利用非粮饲草料资源

积极发展人工种草,推行草粮轮作和间作套作等模式,同时培育并推广优良牧草品种,继续实施牧草良种补贴措施,种植青贮玉米、黑麦草苜蓿、等优质牧草,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大力推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建设牧草产业所需的基础设施。开发饼粕、糟渣、玉米酒精糟等粮油食品加工副产物,促进非粮饲草料资源的开发利用,丰富饲料资源来源。

猜你喜欢

母牛肉牛畜牧业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映像畜牧业
肉牛口炎咋防治
母牛的分娩与接产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映像畜牧业